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族是我国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研究满族服装,尤其是研究满族官服的发展和演变,无疑对研究中国服饰史具有重要意义。 满族虽然形成于十七世纪初,但她的先世,却可以从明代的女真人,上溯到三千多年的肃慎人。肃慎是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以狩猎为生。公元前十一世纪,肃慎族就曾派人向周武王进献“梏矢石砮”,以示友好和臣服。这在我国许多史籍中都有记载。肃慎族的后裔就生息、繁衍在我国东北边疆。其后裔在汉代被称为“挹娄”,三国时称“勿吉,”北魏时称“靺”,宋时称“女真”,明末以后称“满州”,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满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真正建立本民族政权的,只有1115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和由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演变成的清朝。只有形成了巩固的政权,才能形成自己的官服制度。  相似文献   

2.
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为最多。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黑水鞣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十二世纪,阿骨打建立了金朝。1483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  相似文献   

3.
话说满族     
四百年间沦桑巨变满族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说古老,是因为满族的先世肃慎、挹娄、勿吉、、女真从先周至元明一直活跃在东北大地,以至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说年轻,是因为满族约四百年前才正式形成,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算是“资历”较浅的。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逐步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称汗建国。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满族由此得名。满族是在女真各部基础上,又融人一些别的民族的成分,经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在满族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八旗制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旗”原来只是军队中不同部分的旗帜,努尔哈赤将其改…  相似文献   

4.
满族颁金节的由来满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具有悠久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过重大贡献。其先民可以追朔到先秦时期的肃慎人。几经发展演变,在不同历史时期,她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汉至三国时称为挹娄,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称为,辽、金、元、明时...  相似文献   

5.
满族文化点滴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的历史悠久。满族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最古称“肃慎”,汉代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革末”,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女真”。十六世纪后期,女真人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融合了部分汉人、蒙古人、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家族——满族。我的妈妈是地道的满族人,今年高龄八十二岁。妈妈的影响以及我校关于满族文化的课题研究,使我对满族文化多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6.
满族是我国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约1100万人。满族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北宋至明时的女真、隋唐时的靺鞨、北魏时的勿吉、汉至两晋时的挹娄、商周时的肃慎。白山黑水——即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是满族先民的发祥地。我国  相似文献   

7.
“满族”是我国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一个古老的民族。现在主要居住在辽宁省,并散居全国各地,有人口429万余。其“种众虽少”,但很早时候起就是我们伟大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与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共存。 “满族”是今天人们对“满洲族”的简称。据考证说“满洲族”名出于天聪九年(1635年),本系阿尔泰山语系的通古斯族的一支,源于古肃慎族。肃慎所在据《山海经》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今长白山),肃慎之国。”《左传》也载有:周景王时便指肃慎地区是“吾北土”。这里不仅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肃慎之所在,而且也明确地指出从那时起“白山黑水”之间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了。从殷商到汉武帝时期,尽管他们当时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但与中原  相似文献   

8.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前,为了联合其它部族,统一中国北部,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婚姻上采取了与蒙古族联姻这一形式.入关后满族仍继承了与蒙族联姻这一婚姻习惯.但由于受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满族婚俗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十二世纪,由阿骨打建立了金朝。1483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5年,皇太极继位称帝,改国号清,废除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相似文献   

10.
所谓"婚俗",是指有关婚姻的习俗。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个民族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婚俗文化。满族的崛起以及入关,为满汉之间文化的交融创造了条件。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文人,其作品中的许多记载都反映了当时满族婚俗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