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永恒  彭子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3):317-320,214,331
现代天文学所研究的对象,即各种各样的天体,几乎都是“看得见而摸不着”的。于是,1825年法国哲学家也德在他的《实证哲学讲义》中断言:“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绝不能得到的知识。”以此来说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然而,孔德的预言被30年之后的天体光谱术打破了,方法就是将天体的光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光谱仪,分解成光谱,再把这光谱拍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有人问:1999年某个时候,据说天体将排列成“十字架”模样,人类将遭受很大的“劫难”,有这么回事吗? 如果说,1999年有个比较少见的天文现象,我们有机会看到太阳和行星等分别运行到天球的四个不同方向上,那是有的,从《天文年历》很容易查出它们的具体位置。如果说如此排列的天体位置会给人类带来“大劫难”,那实在是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3.
1LAMOST的立项背景及意义光学光谱包含着遥远天体丰富的物理信息,大量天体光学光谱的获取是涉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诸多前沿问题的大视场、大样本天文学研究的关键。但是,迄今由成像巡天记录下来的数以百亿计的各类天体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约万分之一)进行过光谱观测。其原因是长期以来,一具望远镜同一时间只能记录一个天文目标的光谱,这种状况直到80年代“多目标光纤光谱”技术试验成功才有了转机。一具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同时测量的天体光谱最多可达660条。世界上几乎所有4米以上的望远镜都已采用或计划采用多目标光…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初,一位思想家曾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决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今天,人类已一步步地实现了征服太空的梦想。明天,航天技术不仅用来开发宇宙,它还将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5.
我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体物理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文化大革命”前的两年时间参加了我国第一个天体物理观测基地的台址选择和两台望远镜的安装工作,开展了恒星光谱研究.“文化大革命”十年虽然基础研究几乎中断,我还坚持和数学所的陆启铿教授合作,进行密近双星光变曲线的解轨研究,证明了国际上流行40多年的Kopal解轨迭代法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启了人类航天新纪元。对坦普尔彗星的深度撞击的目的之一是:探索人类如何避免天体对地球的撞击。但天体撞击地  相似文献   

7.
一个名为“太空卫士”的观测项目正在对太空中游荡着的危险岩石天体展开详尽地扫描。虽然现已发现的小行星暂时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但太空中仍然隐藏着大量的危险天体。人类当前所面对的一个紧迫问题是尽快找出大部分的近地天体。  相似文献   

8.
9月27日夜.中科院LAMOST望远镜在调试中一次观测得到1000余条天体的光谱。截止到发稿,在每次调试观测中,LAMOST都不断地获得1000多至2000多天体的光谱。用于调试观测的天体一般是亮于17等,光谱是在无云观测夜曝光5分钟后获得的。与国际上迄今最多一次观测只能得到600多条天体的光谱相比,LAMOST已经成为世界上光谱观测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相似文献   

9.
紫萧 《科学大众》2000,(8):37-37
月球是人类最熟悉的天体,长期以来,人们对它一往情深。也许你不知道,月球上除了有许多资源外,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呢。这就是人类登月后留下的“纪念品”。  相似文献   

10.
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是人们歌颂和崇拜的对象,历代君王都以自己为太阳的化身。太阳确实可算是太阳系中名副其实的“君王”,它是太阳系中唯一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的光和热的源泉。其他大小行星、彗星等天体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宇宙中一个13.7亿光年长的银河“长城”(相较之下,我们的银河系只有10万光年),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天体结构。虽然这并不是人类在宇宙中发现的第一座“长城”,但它的长度使得既往所见6亿多光年的天体,变成黯然失色的矮子。1989年,天文学家玛格丽特·盖勒和约翰·休希拉等首次发现了这类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天体结构。因为该天体结构长7.6亿光年、宽2亿光年、厚0.15亿光年,他们便取了一个“长城”的雅号。最初,科学家以为重力的影响并不足以造就像“盖勒·休希拉长城”这样的庞然大物,但后来的电脑模拟结果显示,其大…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是什么?是架设跨越白令海峡,连接亚美两大洲的巨型桥梁吗?不!是改造撒哈拉沙漠,使之沃野千里,变成全球的粮仓吗?也不!”美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罗伯特·奈恩博士说,“下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是建造适宜人类移民的月球城。人类将以它作跳板,从此勇敢地走向宇宙。”  相似文献   

13.
一、从孔德讲起 法国的孔德(1798—1857)被认为是“实证哲学”的鼻祖,前苏联的主流哲学家都判定他为主观唯心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如何评价实证哲学本文不讨论,但“实证”概念在自然科学家中却影响很大。因为做实验就是为了寻求理论的实证。当然会有人挑剔说孔德的“实证”与科学家的标准不同,但即便如此,  相似文献   

14.
星星是由什么构成的?   人类对于天空和大地的关注,可以一直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很久很久.但对于天空中无穷无尽、可望而不可及的星星,人类似乎注定要永远怀着敬畏而神秘的心情无可奈何地“望星兴叹“了.1825年,法国的哲学家孔德曾断言:“星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绝对不能得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最近,科学家们宣布了黑洞可能隐藏外星人的消息。黑洞是迄今为止人类无法解释的天体。“任何物体的大小只要小于黑洞的直径,就会被黑洞的吸引力吸得片甲不留”,因此,黑洞在人类眼中也是“贪食者”:因为黑洞无论什么东西都“吃”,任何只要被它“吃”掉的东西就再也回不来。  相似文献   

16.
据国外媒体报道,身为天文爱好者的一名荷兰小学教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气态天体,一些人将它称作“宇宙幽灵”。这个天体中间有一个洞,可能是一种新型天体。  相似文献   

17.
隼鸟还乡     
2003年5月9日,造价138亿美元、重约510千克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在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它的使命是登陆小行星,采集样本并返回地球。这是人类第一个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外天体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18.
多数自然科学家认为,是宇宙“选择”了人类。因为现代天体物理学以及生物进化论已经勾勒出这样一幅宇宙演化的过程图景:先是宇宙(天体)的起源,然后是地球的起源,再有生命的起源,最后是人类的起源,这“四大起源”构成了整个自然界的演化,从这个过程中可  相似文献   

19.
科学思想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两次革命,一次是无机科学界的“哥白尼革命”(代表作:1543年的《天体运行论》):另一次则是有机科学界的“达尔文革命”(1859年的代表作:《物种起源》).前者首次证实了地球不在太阳系中心.使长期统治人类思想观念的“夜郎自大”式的神学自然观受到质疑,从而不断激励人们去探索一个“天外有天”的真实的宇宙世界.后者的影响则  相似文献   

20.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1,(16):23-24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近日宣布,将发射探测器前往一颗小行星收集样本,以探索太阳系组成和生命起源,研究如何减少地球遭天体碰撞危险。这一探测器定于2016年发射,前往一颗编号为1999RQ36的小行星,探测器定于2020年抵达小行星,预定2023年重返地球。为什么人类对小行星探测那么感兴趣?这次探测计划将对人类有哪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