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般人认为新型法第238条第三款的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应构成非法拘禁罪,笔者认为,"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不只成立非法拘禁罪,而应结合该条第一、二款的规定,区分该债务是否合法,索取的财物与债务数额比较之多寡,使用暴力的不同时间等案情,分别以非法拘禁罪、绑架罪、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定罪处罚,甚至以非法拘禁罪或者绑架罪与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2.
司法判决是联系公民和法律的桥梁,公民通过司法判决来认识法律。提高司法艺术,坚持司法公正,将法律的要求通过司法判决完整地展现给公民,实现“内在观点”与“外在观点”的统一,法律就不是仅仅从外在观点来看的不具有确定性的“预测论”,而是从内在观点来看的具有确定性的“义务论”,如此才能建立公民和法律之间稳定的“熟人关系”,法律权威在这种“熟人关系”中才有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直接适用的法"是国际私法上一个较新的理论,其重视对国家和社会重大利益的直接保护,丰富了传统国际私法的发展,发展了当代国际私法的理论体系。我国2010年通过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条对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我国第一次在立法层面上对此问题作出规定,对我国国际私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对此问题在立法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借鉴他国立法的基础上,对其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法律文化是各自国家、各自民族长期以来在人文、社会、意识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对其法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精神认知。本文从法律文化产生的源头入手,探究“人本主义”在中、西方法律文化中各自的发展历程,探讨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吸取东、西方传统法律文化体系中各自的精髓,为现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名胜古迹名称与普通名称相比具有很大商业价值,是宝贵的无形财产;名胜古迹名称应当归名胜古迹单位所有。抢注名胜古迹名称行为是一种侵权行为。名胜古迹单位应利用商标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异议程序撤销被抢注商标或通过协商实现收购、共有或许可使用;未被抢注的应尽快通过注册商标、认定驰名商标等手段,加强对名胜古迹名称无形财产权的法律保护。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从限制商标注册范围、认定所有名胜古迹名称为驰名商标等方面修订、完善现行商标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法律书籍的序跋,对于考察法律知识的生产、传播与接受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这些法律书籍的主干部分,包括律学注释、行政和司法指南以及判牍汇编三种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法律知识类型,注重实用性与实践价值。法律书籍的作者群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大多数是颇具爱民情怀、关注民生、重视吏治,并且富有治理经验的官员与幕友。作者预设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初登仕版的官场新人,也包括经验老道的官员与幕友,乃至民间社会的讼师与民众。书籍的传播者既有作者及其家人,亦有皇帝、官场同僚与书坊商人,以及官员曾经任职地区的人士;传播渠道多种多样,除了官署张挂和刻印,也包括家刻和坊刻。这些法律书籍的刊印,在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法律知识的传播,对明清时期的吏治实践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当将川剧艺术中的“变脸”绝技作为“化遗产”.作为川剧的艺术标识而非商业标识来对待.对其保护的着眼点是如何防止淡化、歪曲其艺术标识作用的不当使用.而不是一味禁止外传。在准据法的定位上要充分融入民间艺术形式行规艺德的有益内容.“有机保护非物质遗产”。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法律运行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行政依赖,有害于法治。应该将司法最终原则树立为法治的基本指导原则,将其贯彻到法律运行各环节,以司法裁判作为化解冲突和矛盾的终极手段。该原则的贯彻需要保障有效的审判独立,化解当前司法地方化困境,并且将可司法性作为立法质量的基本标准,便于社会权力通过司法对公权力守法进行监督。为了保障司法公正和公平,应该强化司法程序化、透明化,可以在人大制度框架内构建我国的法官弹劾制度,落实司法最终原则,确保法院和法官守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涉外案件逐年增长的趋势,"模拟法庭"在法律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首先阐释了在模拟法庭中加入"法庭口译"环节的必要性;然后从模拟法庭的相关课程配套和师资互补两个方面分析和阐释了模拟法庭如何在法律英语课程中有效实施的方法。同时,针对复合型师资水平不足的突出问题,笔者从管理学角度,立足系统论和团队合作理论,揭示了有效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基础”课实践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独立、规范的教学环节,具有互动性、操作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内化与外化、课内与课外等。基本范畴构建“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第二,探索高效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结合陶行知的“生活德育论”理论,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第五章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中标题二“社会公德”为例。结合学生日常行为及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引用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对幼儿的社会领域要求,强调学前教育学生学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在道德修养方面“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与陶行知强调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德育论观点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