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促进我国游泳运动水平的普及与提高,采用国际泳联颁布的计算公式对现行游泳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进行分值计算,结果表明现行标准在同等级同项目不同性别运动员及同等级不同项目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运动员训练、达标积极性。建议对游泳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进行适当修订,以期更公平公正、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2.
景晨 《体育科研》2019,(2):68-71
探讨手足相关派生指数与运动等级的相关度,为游泳运动员选材形态指标的精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34名上海区级游泳学校、上海高校、上海市队、浙江省队游泳运动员手足表型进行测量统计并计算相应派生指数,对不同等级运动员手足面积表型与运动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子游泳运动员手足面积表型与运动等级均无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小于0.3),女子足部派生指标与运动等级亦均无直线相关关系,仅手部面积Ⅰ表型与运动等级存在极显著性低度直线相关(P<0.01)。结论:手面积Ⅰ表型可入选女子游泳运动员二类选材指标。女子游泳运动员足面积表型和男子游泳员手足面积表型均不具备选材评价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大五人格测验简化版(NEO-PR)》量表,对40名游泳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及人格特质进行测量,并通过对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运动等级、不同主项游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及人格特质进行分析,得出游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及人格特质,为培养游泳运动员更强的心理品质提供参考依据,为全方面提高运动员素质做出贡献。结果显示,陕西省游泳运动员个性心理、人格特质总体上不如我国优秀速度耐力型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速滑运动水平的提高,对现行的速度滑冰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1994、1995年和1977、1998年14次速度滑冰赛会的4306人次各项目运动成绩的数理统计分析,发现目前速滑运动员各等级、各项目参赛人次占参赛总人次的比例不呈现正态分布,而是近似倒置的“金字塔”状态;认为现行的速滑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相对目前速滑水平偏低;指出速滑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应该是相对动态的,使其能够及时、准确反映运动员的个体水平和我国速滑运动的整体水平;建议决策机关或有关部门对现行的速滑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进行适当的修订。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陕西省游泳运动员与全国前三名游泳运动员出发反应时的差距,为提高陕西省游泳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黄山全国游泳锦标赛陕西省运动员所参与项目的出发反应时进行等级划分,并从性别、主项、游距等方面与全国前三名游泳运动员出发反应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陕西省游泳运动员的出发反应时明显不如全国前三名运动员(P<0.01),男性游泳运动员出发反应时显著优于女性(P<0.01),仰泳出发反应时要明显快于其他泳式(P<0.01),自由泳出发反应时明显快于蝶泳(P<0.05)。结论陕西省男、女游泳运动员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应有计划的加大出发技术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家体委根据颁发的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每四年修订公布一次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的规定,正式公布了于去年底修订的各个项目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其中,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也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7.
最新《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体育总局 日前正式公布新修订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新修订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从2000年6月1日起施行,之前颁发的各项目技术等级标准即废止。 中国田径协会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通知精神,对原《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作了修订,新标准作了如下修订: 一、为尽快与国际田径大赛接轨,推动国内田径竞赛电动计时的开展,取消了400米以下(包括跨栏)项目一级以上人工计时标准。 二、对女子20项、男子17项进行了修订。凡修订的项目均提高了标准。女子新增加了链球各等级标准。 三、新标准规定,只有在国内外举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研究重大比赛前最佳状态时游泳运动员的身体成分,按不同性别、不同距离、不同运动等级、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类比较.方法:以浙江游泳队4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时间为早上7点,空腹,采用韩国INBODY3.2型身体成分分析仪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游泳运动员,男子体脂率应保持在9%左右,女子体脂率应保持在15%左右较为理想;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体脂率明显低于中长距离运动员;瘦体重明显高于中长距离运动员;男子游泳运动员身体成分比例较合理的出现在19~21岁这个年龄段,女子出现在16~18岁这个年龄段;游泳运动员体脂率高低与运动等级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9.
梁明忠 《游泳》2009,(2):44-47
通过广东青年队的测试和数据分析,找出广东水球青少年运动员的游泳测验成绩与游泳等级标准的差距,提出如何提高水球青少年运动员的游泳速度、提出训练理念、提出训练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确合理的游泳技术动作,有利于游泳运动员节省、合理使用体能以及提高运动成绩,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而言,建立正确的游泳技术动作尤为重要。游泳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差别在于,运动员是在水中进行运动。教练员在游泳池岸观察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受到观察角度和水的折射的影响,从而  相似文献   

11.
不同运动专项男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7个不同专项的男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成分进行测试,比较分析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点及差异。结果显示:体液成分中体液指数中长跑专项最高,游泳最低,细胞内液指数健美操最高,中长跑最低,细胞外液指数则正好相反;非体液成分中脂肪含量以游泳专项最高,中长跑最低,而瘦体重、肌肉、蛋白质、无机物含量以中长跑专项最高,游泳最低。得出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成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专项技术特征、训练内容以及运动员身体机能代谢对长期系统专项训练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速度、耐力专项素质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方法,在赋予各指标以不同权重基础上,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给予科学的评价,结果表明,在反映我国优秀运动员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的整体信息中,各指标权重差异不大。相对而言,以75m自由泳、200m和400m混合泳专项素质所占的权重较大。另外,按照百分法制定的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专项素质评价标准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该评价标准,不仅适应于对我国优秀运动员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的评价,同时也为评价其他水平运动员专项素质水平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标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教练员们往往习惯于把训练分为水上训练和陆上训练,水上训练主要发展技术和专项训练水平,陆上训练的目的主要在于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和大肌肉群的专项力量,而体能训练则常常被视为陆上训练的一个方面。近几年人们逐渐关注到体能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一些优秀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测试分析发现,游进过程中推进力的增加和阻力的减小单靠发展大肌肉群的力量和核心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发展与技术动作相关的小肌肉的力量,体能训练专项化已经成为现代游泳训练的一大特点。因为,高水平运动员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一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如何确定每一个运动员的技术现状,找出最需要发展的短板,将专项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是现代游泳训练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训练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为公开水域游泳运动的选材、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我国公开水域游泳运动的发展水平,采用文献综述法,概述国内外公开水域游泳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性特征、低体温症、热应激以及运动性低钠血症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现: ACE-I等位基因是决定耐力素质的关键因素,5-10km公开水域游泳运动员与马拉松长跑运动员的ACE-I等位基因存在较大差异,但可能与室内游泳项目运动员相似;皮褶厚度影响机体隔绝外界低温的能力;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可作为个体出现低体温症的影响因素之一;游泳运动员的这种低汗率高但高Na+和Cl–的出汗适应性可能是导致游泳运动员在公开水域进行长时间游泳时出现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的认知评价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调查了田径、游泳、自行车、乒乓球、网球、武术套路等6个运动项目101名国家一级以上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的认知评价,旨在为研究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疲劳提供心理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认知评价特征表现为意义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情绪性评价反映了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的矛盾心理。运动项目特征表现为体能类运动员较技能类运动员更倾向于积极性评价;性别特征表现为男运动员较女运动员更倾向于积极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沈宇鹏 《体育学刊》2006,13(5):98-101
通过对2001、2003和2005年世锦赛男子自由泳项目前8名运动员比赛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当今世界男子自由泳项目优秀运动员速度、划频、划幅的变化特征,并对男子自由泳运动员最佳划频和划幅组合特征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短距离运动员划频明显高于中长距离运动员;中长距离项目运动员划幅增长也明显高于短距离项目运动员。(2)最高游速下,运动员的划频和划幅达到或接近最高水平。(3)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理想划频和划幅会随着个人特点和项目距离特点变化而变化。(4)个人理想的划频和划幅组合应保持有效划频和有效划幅的组合。(5)在疲劳状态下,仍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划频和划幅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陆上体能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两组游泳运动员不同训练的模式所产生的训练效果,说明陆上体能训练手段对游泳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为丰富今后训练模式和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通过对高水平游泳运动员间歇性低氧训练(IHT)中血液指标变化的研究,进一步探求IHT的有关机制,为游泳运动项目建立相应的IHT模型,使IHT成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有效辅助训练方法,促进运动成绩提高发挥作用。方法以陕西省游泳队男运动员为受试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实施为期3 w氧浓度逐周递减的间歇性低氧训练,测试血液学指标、血乳酸、力竭时间、心率。结果(1)RBC、HB、HCT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但有个体差异;WBC、Lymph%均在正常生理含量;(2)在逐级递增负荷中,间歇性低氧训练后运动员力竭时间延长,由1 606.57 s提高至1 689 s,力竭负荷由低氧训练前267.7 w提高到281.5 w;(3)乳酸阈功率在七位受试者中有一人下降,两人不变,四人提高,总体平均值提高12.25%。结论(1)血液指标检查结果IHT前后均在正常生理含量,说明IHT对于游泳运动员机能影响机制有别于高原训练;(2)经过IHT后,运动时间延长,表明IHT可以提高机体的耐力素质;(3)IHT后安静心率比训练前降低,且同级负荷时训练后心率始终低于训练前,表明心脏的输出功率增大;(4)乳酸阈强度提高充分显示IHT使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运动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大强度游泳训练对少年运动员血清sIL-2R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0名少年业体游泳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了测试,并同步测试了T细胞亚群、NK细胞及血乳酸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训练后比安静时sIL-2R明显下降,由此,因IL-2介导的T细胞亚群、NK细胞的活化程度受到明显的抑制,使免疫系统机能受到影响。因此,应强调少年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减少易感病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