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晕轮效应”是人际知觉偏见之一。不是吗,我们在认识和评价一个学生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一种突出的品质,从而由一点作出对这个人整个面貌的判断。当一个学生某种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好”时,他就被一种积极肯定的“晕轮”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它的品质都是好的;当一个学生某种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坏”时,他就被一种消极的“晕轮”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它的品质都是坏的,即“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认识和评价学生时就深受“晕轮效应”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晕轮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一个人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对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非常清晰鲜明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也就是说,这一突出的特征或品质起着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使观察者看不到其他品质,而仅凭借一点信息就对人的整体面貌作出判断. 教师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被晕轮效应所掩盖,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晕轮效应,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新防 《教书育人》2002,(14):28-29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因素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越来越显著。“晕轮效应”尤显如此。一、何谓“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人最初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们在评价他人或赋予他人特性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偏差。如我们在观察了解某个人形成第一印象时,好的印象一般会促使正面评价被知觉者的未知品质。不好的印象一般会促使否定的评价占上风。也就是说,对于被知觉者的某种品质…  相似文献   

4.
"晕轮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其具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表现得特别常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晕轮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对教学活动既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充分利用"晕轮效应"的积极影响使体育教学过程更加的完善,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处理好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个人的认知和判断只从局部出发,然后扩展出较长期的整体印象。晕轮效应常常表现为以偏概全、以貌取人等特征,它常常以一个人某一方面的突出优点扩展到对一个人其他方面也予以积极肯定;或一个人某一方面缺点突出,它往往就会认为这个人的各个方面都不行。  相似文献   

6.
所谓光环效应,是指我们在对某一个人的认知过程中,把认知对象的某些清晰而明显的特征或品质加以放大,因而掩盖了认知对象的其它特征或品质。光环效应的实质就是把各种相互独立的,没有必然联系的特征予以叠加,统统赋予认知的对象。即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个肯定的或有价值的特征,那么他就可能会被赋予其它积极的特征,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好似被镶嵌在一轮美丽明艳的光环里。如相信一个外表秀气的学生更聪明,即“一好百好”。反之一个人最初被赋予否定或无价值的特征,那么就会被认为具备所有不良的品质,如同被混浊阴暗的光环所笼罩。如…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障碍的现象。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在师生交往中,如果晕轮效应影响到老师对学生的认识,以偏概全,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势必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所以,教师一定要克服晕轮效应,全面、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8.
所谓"光环效应",即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  相似文献   

9.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力量,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质量,往往与班干部力量的强弱及其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因此,班主任在接班后,就应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让他们在班级里充分发挥作用。班主任要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就必须努力避免以下四种心理效应。一、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作用”,是指看待一个人时,由于他的某一特点十分突出,于是在观察者眼里,他就被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光环”所笼罩,这一突出特点便掩盖了其他的特点和品质。这种在认知上先入为主、“顾此失彼”的“晕轮效应”,…  相似文献   

10.
张赣秋 《江西教育》2014,(10):32-32
晕轮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一个人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对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非常清晰鲜明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也就是说,这一突出的特征或品质起着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使观察者看不到其他品质,而仅凭借一点信息就对人的整体面貌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相貌端庄、衣着整洁,常常能给人们一个好的整体印象,就会认为他工作有条理,认真负责。相反,对一个人的整体印象不好,也就往往忽略了他在其它方面的优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晕轮效应”的规律对于教育教学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有的教师对那些调皮生、差等生总是持片面的态度,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认为他们一无是处,不可救药。这种片面的观点对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喜爱某一个学生,就可能觉得他各方面都好,而对他的缺点、错误往往看不到.相反,如果教师厌恶某一个学生,就可能对他横竖都看不顺眼.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见.心理学称之为“眩晕效应”即人们常说的偏见.眩晕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由于某些特征和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看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某些其他特征和品质的认识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某些突出特征和品质,使观察者产生一种“眩晕”的作用,由一点而作出对这个人的整体判断.因此,眩晕效应可以说是观察者看人时形成的先入为主、以偏盖全的心理错觉.教师对待学生应该注意克服偏见,克服眩晕效应.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性格、道德品质都要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以便作出公正、准确的判断,实施正确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所谓"光环效应",即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人们对信息的评价。在作文评价中,我们有些教师往往容易根据个人印象来评判学生作文,从而导致那些过去写得不好而某一次写得不错的学生仍然得低分,过去写得不错而某次写得较差的学生仍然得高分。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怀疑教师的公正性,怀疑教师对自己的信心,慢慢失去对作文的兴趣,逐渐失去写作动力。[1]  相似文献   

14.
在心理学中,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偏见是指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的定型化的认识。由于偏见,常常使班主任形成不正确的态度,进而产生行为偏差,导致班主任工作的失误。 班主任工作中易出现的社会认知偏见主要有下面三种: 一、晕轮效应 某学生的学习成绩好,班主任就由此可能认为他各方面都好,而某学生成绩、纪律差,班主任则可能  相似文献   

15.
1.晕轮效应误差 指在考核过程中,由于评定人员对考核对象先入为主的定势影响作用,而产生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评价误差现象。 消除晕轮效应误差的方法: 一是加强评定人员的学习和教育,提高其秉公办事的自觉性、责任感,消除  相似文献   

16.
所谓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和群体中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直觉判断和初步认识的过程.社会知觉实质上是对人的知觉,由于知觉者被知觉者的特点,以及知觉情景因素的复杂性,社会知觉往往发生偏差.社会知觉偏差很多,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型效应等.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时刻提醒自己预防和控制社会知觉偏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它属于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印象,常表现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能正确地了解学生 ,克服偏见。能否正确地了解学生则取决于教师是否有正确的人际关系。本文所提出的光环效应就是这样一种能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正确认知的心理现象。光环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表现。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 ,教师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 ,则会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对学生的总体印象 ,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也就是说 ,光环效应会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好百好”、“一错全错”的不正确看法。如某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优秀的 ,则他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 ,教师就会将好的品质赋…  相似文献   

19.
"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是说一扇窗的玻璃被打破,如果没有及时修复,将导致更多的窗玻璃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很奇怪的现象,但是仔细想想,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而没有被清洗干净,那么,很快地,墙上将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笔画和痕迹;一坛泡菜的表面开始有一点"生花",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用不了多久,整坛泡菜就全部报废了;看到广场的地面上粘有口香糖,有的游客就会"有样学样",随意将口香糖吐到地上而面不改色,毫无愧疚之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不仅如此,在班集体管理中也暗藏着各种形式的"破窗效应",不能不引起班主任的警惕.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文章做质的描述后形成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是作文评价环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作文评语不仅能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本文拟从心理学、写作学和教育学三个角度出发,对造成目前作文评语有效性偏低的原因作一初探。一、师生双方消极的晕轮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人在对认知对象进行认知和评判时会表现出一种偏差倾向,这就是晕轮效应,它主要是“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扩张和定势的结果”,极易造成对认知对象的成见或偏见。师生双方在作文评价心理上的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