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站在黄河岸边,终于领略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壮观景色!  相似文献   

2.
XIANDAIode夏日,临窗捧读,书香入鼻,蝉声盈耳,我喜欢选择这样一种优雅的读书方式。倦了,伏书而眠,那梦里也一定缀满了蝉的歌唱。身居闹市,难闻鸟语,而蝉声似乎多少弥补了这些遗憾。只不过城市天空下的蝉声显得寥落,远不及乡下的壮阔。我的老家在湘西大山的深处,那里,树木蓊郁,一到初夏,蝉———这名乡间歌手,便亮起了它那不倦的嗓子,一路地唱到清秋。在绿阴搭就的舞台上,蝉们或低吟,或浅唱,或引吭高歌,此起彼伏,成就了一曲雄浑、豪迈的大合唱。从天之涯到海之角,凡有树木的地方,就能听到蝉的歌唱。你可以想象得出,每一棵树乃至每一棵树的…  相似文献   

3.
青春     
前几天整理书籍的时候,突然看到一篇既熟悉又陌生的短文《蝉》,读后我顿时恍然大悟:蝉的生命竟是如此的短暂,几年黑暗的地下生活就是为了在一个夏天发出清脆的生命之音。而这样的一个夏天就如同我们的年少青春,是多么可贵,  相似文献   

4.
黄河之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的诗句并不是凭空杜撰。在黄河的上游,我看到了从蓝天和白云中流下来的黄河。那是一条碧波荡漾的大河,能看到水底下的卵石,看到在清澈的流水中嬉戏的小鱼。世界  相似文献   

5.
《老年教育》2008,(1):46-46
描写河湖的诗句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描写的是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进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5500公里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读《黄河的主人》,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刘禹锡也写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谁,能征服奔腾咆哮的黄河,成为它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水,无色、无味、清澈,是生命之源. 李白有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天水.天水孕育了中华民族. 我赞美天水. 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暗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的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是由于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不断输入活水.一切事物不断更新发展,才能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8.
断流的黄河     
曾几何时,我在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里领略了黄河的磅礴;曾几何时,我在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感受了黄河的壮烈。在我的印象里,黄河应是咆哮的,应是猛烈的,应该是悲壮的。它应该宛如千军万马一般奔流不止 然  相似文献   

9.
珍惜时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  相似文献   

10.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当年的李白何曾想到,一泻千里的黄河居然会有奔流而不到海的一天。古老的黄河流到今天,已经奄奄一息了。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现如今却快成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了。森林消失、溪流绝唱、草原退化、流沙尘扬,我们唯一的地球,我们可爱的家乡。已经伤痕累累.再也不复当年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书上说,有一种蝉叫17年蝉。它的幼虫在泥土里生活17年,再爬上树梢蜕化成蝉享受阳光,鸣唱一夏,然后死亡。  相似文献   

12.
[小引]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般人都认为“黄河远上白云  相似文献   

13.
<正>黄河发源在什么地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悠悠地吟道。好壮观的景象啊!唐代的诗人说黄河是一条“天河”。真的吗?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黄河发源在遥远的昆仑山下,随即潜入地下,后来冒了出来,才生成了我们眼前这条波涛滚滚的大河。  相似文献   

14.
捕蝉     
暑假,我去外婆家玩,一天,太阳火烧火燎的。我们村前的几棵大树上,传来了“知了,知了……”的叫声,好像开着热闹的音乐会,我多么想捉上几只蝉啊!经过一番准备,这天下午,我提着一只自制的笼子,扛着塑料网,竹竿等捕蝉的工具,向柏树林跑去。一只蝉正趴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我高兴得跳起来,举着网兜扑过去,网兜在空中晃动,还没等AONIANZUOWENFUDAO到下罩,蝉便“吱”地一声飞走了。我太激动了,反而成不了功。这时,不知怎地,我突然想起了课文中学过的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首诗…  相似文献   

15.
粘蝉     
村前村后,房前屋(wū)后,到处可见一棵棵又粗又高的大树,槐(huái)树、柳(liǔ)树、白杨树,像(xiàng)一把把大伞,遮(zhē)天蔽(bì)日,留下一大片绿阴(yīn),此时,正是粘(zhān)蝉(chán)的好时机。听到林田的“鸟叫”暗号,小标赤着脚(jiǎo),轻手轻脚地溜  相似文献   

16.
听蝉     
自小时起,我就爱听蝉声。在黄河岸畔,在豫东大平原,夏天踏着春天的落红而来,蝉声也伴着涨满的绿阴如期而至。  相似文献   

17.
那一团簇拥着的淡金黄云,犹如黄河的源头,云中间那隐隐约约的线条,透着灰银色,泛着枣红色,像九天倒挂下来的瀑布,飞溅着,翻滚着,呼啸沣。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骄杨茂密,凝翠欲滴,郁郁葱葱。夏日如茵的画面,恰似丹青 仅着了冷色调,心醉,爽凉,我喜欢。 听,蝉声!这小精灵的鸣奏,为自然平添几分生机,催开我的心 扉,唤起我对蝉的思忆。 鸣蝉身着长纱活跃叶间,真似风度翩翩的少年尽情地玩耍嬉戏,多么逍遥,多么洒脱!他们渲染着环境的清幽,展示着美妙的歌喉。忽而一蝉独奏,清丽高雅;忽而两蝉对吟,你唱我和;忽而多蝉欢快地边奏边舞……惹得柳枝展露身材,细长啊娜;槐叶尽闪金光,点点亮丽;杨树也垂着脑袋,沉醉倾听……哦!两只大白鹅,引颈细听,寻找旋律的出处。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相似文献   

19.
    
1801年,夏。天黑压压的,空气很湿很闷。雨,很久没有下了。黄河边上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里,正紧张地进行着一起法事。圣  相似文献   

20.
草书的表情     
<正>我时常听到抱怨,草书难懂如同天书。我的想法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凝重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起伏的内心波澜,这就是懂得草书了。那些戏迷不在乎舞台上的故事情节,他们是为演员的柔软身段和激越唱腔而摇头晃脑。草书也是如此。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涌过纸面,至于写下的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还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