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正元 《学科教育》2002,(10):37-40
学生问题意识的欠缺是目前制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当务之急。其基本途径可以从转变教育观念、创设问题情境、改进实验教学、实施开放教学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从认知心理上讲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所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人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很难进行思维,更谈不上创新。陶行知先生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宋莲 《陕西教育》2006,(7):85-85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问题是思维之源、创新之基。  相似文献   

5.
问题意识,即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因感知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而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是力求发现问题、理清问题、破解问题的心理态势。问题意识是对现实的质疑精神,是对权威的挑战,是思维创新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当缺失。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调查数据显示: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只有13.8%,初中生只占5.7%,高中生仅占2.9%。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是生物实验中用来培养微生物的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认知上彼此认同,情感上互相沟通,行为上目标趋同,从而营造出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这样,学生对教师会产生好感,对该门功课肯定会产生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开发大脑,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就是问题意识。简略地说。学生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自觉地形成问题意识,最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叶平 《中学理科》2007,(7):41-4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困惑、疑虑、好奇、怀疑而渴望探究的心理状态.新课程改革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希望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一方面强调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通过学习生成问题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的生动课堂.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2.
陆伟生 《化学教学》2004,(11):16-18
笔者从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学习环境、课上留出问题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实践和思考,提出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要形成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集中全力活跃思维,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心理力量。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加强对当代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长远而有效的措施,应把培养学生的环保道德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放在首位,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王晓玲 《青海教育》2004,(11):11-1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由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一个起点,现结合教学实际,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学习过程中粗心、观察不仔细的倾向较明显。他们不爱听教师枯燥的说教,如果只对学生说“观察能力怎么重要”,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刘霁红 《教师》2013,(34):80-80
一、引言 问题意识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寻解决方法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使得各种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离不开思考与质疑。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著名物理教育家韦斯夫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科学史上的每一个进步、每一项创造发明,都离不开问题与创新。而物理教学与21世纪的科学发展相关。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善于提问”的良好习惯,这不仅能提高学习成效,而且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9.
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人把知识叫学问,认为学从疑得、知从问出.所谓问题就是指以我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释、理解和说明的现象.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时下,在美国哈佛大学师生中亦流传着这样的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然而在现实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20.
柏莉 《中学教学参考》2009,(35):104-104
探究教学就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没有问题也就无从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养成感知化学现象提出问题的习惯,是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