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方言中,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和西南地区)方言中的“下”,读音和语义有区别于其他汉语北方方言的共同特点。而在西南官话中,“下”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描述分析贵阳方言的“下”,具有西南官话一致性的同时,在词汇和语法意义方面有其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2.
方言中有不少成分对语教学很有益处,不该错过。例如《葫芦僧断葫芦案》的“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课本注释“雪”“薛”谐音,影射薛家。有学生说.“雪”和“薛”不同音啊。且不说谐音不必同音.“雪”“薛”字音在方言里就另有念法:北京口语管咸菜“雪里蕻”叫xuēlihóng,“雪”读阴平,与“薛”同音:曹雪芹家乡南京话和扬州话都有人声字.“雪”“薛”也同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刘剑 《甘肃教育》2011,(12):85-85
“必需”与“必须”是一组同音近义词。很多人在使用时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必须”与“必需”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4.
浅析homograph,homonym,homophone的应用及产生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同形异义词、同音同形异义词、同音异形异义词的运用很容易造成混淆。正确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能起到良好的修辞效果,达到预期目的,从而激发英语学习对英语学习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5.
一副妙联     
子孟 《初中生》2006,(9):34-34
请看下面这副对联: 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 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 这是一副“同音联”。上句的“猫”与“毛”及下旬的“鹰”与“影”有着同音或谐音之趣。而且,这副对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何其严谨工整,堪称妙绝。  相似文献   

6.
阿黄     
2008年,舅舅送给我一只小藏獒。它浑身黄灿灿的,没有一根杂毛,我就给它取名叫阿黄。阿黄长得真酷:两只大眼睛一眨一眨地闪着灵光,脑袋像个小磨盘,一口虎牙透着寒意,钢管粗的尾巴摆来摆去。我可喜欢阿黄了。在家的时候,它总是依偎在我怀里撒娇,不是舔我的鼻子就  相似文献   

7.
《西宁方言词典》中大量的同音代替字可以分化成:1、用字合宜,不应标同音代替号;2、有本字而不知,错误的写了别字;3、不知理据本字,只能用同音代替字;4、是谐音趣难词,故意用虚假的同音代替字。不应该标同音代替号,而必应指明谐音本字;5、合音字、译音字、象声词、后缀用字等,根本没有本字,只能用同音代替字。  相似文献   

8.
湖南炎陵方言同音字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炎陵方言同音字汇@陈山青$株洲师专[1]■县志编篡委员会.■县志[M].北京:中国杜会出版杜,1994, [2]杨时逢.湖南方言调查报告[M]史语所集刊,1974. [3]詹伯慧.汉语方玄及方言调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4]魏刚强.萍乡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相似文献   

9.
阿黄     
阿黄是爷爷家养的一条狗,一身黄黄的毛,不到两岁,但身体强壮,四条腿刚健有力。它饭量实在是太大了,久而久之吃成了个胖子。每次我到爷爷家,它就会飞快地扑上来,舔我的  相似文献   

10.
阿黄     
外婆家有一只年老多病的母狗,它叫阿黄。阿黄有一个小儿子叫黑黑。  相似文献   

11.
《新读写》2008,(1):31-31
鼎、顶二字同音,但含义不同。 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后来作为摆设,象征权势。在书面语言中,鼎是“大”、“盛”、“有分量”的意思。例如:“鼎(大)力相助”,“鼎盛(兴盛)时期”,“一言九鼎(分量重)”。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诗经》分类,二“南”归入“国风”。宋人疑经,以为孔子时代无“国风”之名,只有乐名“南”、“雅”、“颂”;于是倡“南”独立于“风”外之说,自宋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辨说“南”与“风”为同音假借,“南”就是“风”,记乐时代用“南”,说诗时代用“风”。在诗教传承中“南”演化为“风”,在音乐传承中“南”又派生出“乱”、“盐”、“艳”等音乐名词。  相似文献   

13.
矾山位于河北涿鹿县东南部,矾山方言属晋语张呼片。本文记录了矾山方言的声韵调以及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14.
文章由谈"澤被郷裡"的误用现象引出大家对同音替代字这个现象忽略的现实,并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上海“孤岛”时期的散文续说张桂年记得曾经在《现代中国文学专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中写过一篇《上海“孤岛”时期的散文》的文章,现觉言犹未尽,故作此篇。著名散文家柯灵曾经说过:“思想领域没有真空,感情领域没有真空,人民的心没有真空,表达...  相似文献   

17.
梁敏 《现代语文》2007,(3):111-111
"要得发,不离八",迄今为止,择号排位取名,仍然趋"八"若骛.以致车管所用机选号,确定机动车牌照号码,通讯公司发手机号见"八"加价,旁观者则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8.
李科凤 《宜宾学院学报》2005,5(9):98-100,103
“打”在重庆方言中的意义和语法功能除了与普通话相似的地方,还有很多的地方特色,“打”的动作实义部分虚化。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本文就“打”的特殊用法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19.
“暴戾”与“暴力”是一对同音近义词,在日常运用过程中往往容易混淆不清,其实两者词义有区别。  相似文献   

20.
李秀芝 《考试周刊》2013,(73):20-21
普通话与方言二者存在于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中,而非你存我亡的关系。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消灭方言,方言电视节目不会妨碍普通话的推广,方言及方言电视节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方言电视节目应把握好质与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