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陪读与辅导     
家长陪读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应试教育的一种产物。有的孩子在家长的陪读下确有了进步,升入到理想学校就读。但是,更多的孩子在家长的陪读下,不仅没有多大进步,相反地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消极的人格特质,成为孩子日后前进的绊脚石。可见陪  相似文献   

2.
董巧丽 《青年教师》2005,(10):50-51
“陪读”,这一古代曾经盛行的风气,现如今又流行起来了。而且愈演愈烈。只不过,陪读的角色由书童变成父母。放眼学校周围,陪读父母、陪读家庭,甚至陪读村的出现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这些“陪读家长”们放弃了工作,花钱租房子,只为陪孩子读书,真是应了那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相似文献   

3.
陪读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古时就有书童陪读的事。历史上"孟母三迁",是为孩子选择好的学习环境,其实就是陪读,所以,陪读不是新问题。陪读是为了给孩子选择好环境、好学校、好老师而产生的现象,是新环境、新形势下的特殊教育现象,是人们重视教育的表现。一般陪读指农村的孩子到城镇或县城、省城或者外国等就读,家长陪同读书的现象。这种现象现在很普遍,对整个陪读过程我们应该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意识也日益提高。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今的家长们,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浩荡的陪读大军中来,小到幼儿园、小学,大到中学、大学,甚至出国留学,无不留有陪读家长辛苦的身影。孩子小无生活自理能力,就读的学校离家远,需家长陪读,再进行作业辅导,本无可厚非。可有些中学生还要家长陪读,那么家长到底要陪到何时呢?下面针对农村中学生家长陪读的利与弊谈谈笔者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A5):180-181
陪读,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历史上"孟母三迁",即为孩子选择好的学习环境,其实就是陪读,所以,陪读不是新问题。陪读是为了给孩子选择好环境、好学校、好老师而产生的现象,是新环境、新形势下城镇化建设影响下的特殊教育现象,是人们重视教育的表现。一般的陪读是指农村的孩子到城镇或县城、省城或者外国等就读,家长陪同读书的现象。这种现象现在很普遍,所以这类家庭的教育问题现实存在,小城镇环境影响对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家长"陪读"这件事,恐怕每一位家长都"心有余悸"。从孩子上小学有了家庭作业开始,大人孩子就像被绑上了一架看不见的"战车"——"不写作业,母慈子孝、又搂又抱;一写作业,大呼小叫,又哭又闹。"几乎成了小学生家庭的"日播剧"。甚至,由于家长的"陪读",还会引发学校与家庭的矛盾。家长往往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和老师就应该负责孩子的学习,为什么总要家长督促?学校和老师常常很委屈:一个孩子的  相似文献   

7.
如今家长"陪读"已司空见惯,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学校的附近,都有家长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的现象.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读书的便利,不惜代价,在学校附近买房陪读.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以致愈演愈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社会、教育、家庭三个方面探究其"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如今家长“陪读”已司空见惯,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学校的附近,都有家长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的现象。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读书的便利,不惜代价,在学校附近买房陪读。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以致愈演愈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社会、教育、家庭三个方面探究其“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上移,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县城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日趋丰厚,在广大农村,大多数家长持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不惜代价,千方百计择校将子女送到教育资源优厚的县城学校就读,在孩子离家求学,担心其不能自理生活的情况下,这些家长也一同离乡背井当起了“陪读生”。从家长陪读的层次上看,有高有低,有高中,有初中,有小学,甚至部分幼儿家长也赶浪潮当起了幼儿“陪读生”。  相似文献   

10.
窦宝平 《家长》2012,(4):14-15
如今,我们的社会环境和过去大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在一定程度上的陪读是有必要的。家长适当陪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但如果家长过度插手孩子的学习,那就容易使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依赖心理,甚至给孩子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对父母感到厌烦。因此,家长陪读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一、家长要考虑孩子的需要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时候,学习上往往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帮助。家长可以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督促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同时,家长的积极关注有利于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使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并签字;给孩子听写生字、陪着预习课文:周末带孩子上辅导课,来回接送,耗上大半天时间:更有甚者放弃工作,举家搬迁,专职陪读……如今这样的家长陪读潮汹涌而至,不仅小学生读书要陪,初中生要陪,就连高中阶段的陪读现象也已不是个案。“过度陪读既苦了家长自己,更害了孩子。”专家建议,家长要学会适时抽身,还...  相似文献   

12.
农村学校家长陪读现象是近年来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农村学校家长陪读保证了农村学生的生活起居和交通安全,但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相关问题。农村学校陪读家长因为陪读而导致经济压力增大,文化适应冲突加大,不能有效融入城市生活,造成陪读家长心理压力剧增。只有减缓农村学校陪读家长的心理压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陪读的作用,促进陪读家长面向城镇的再社会化,真正实现家长陪读的目的。本文探讨了农村学校陪读家长的心理压力,分析了相应的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前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儿童成才问题,一些家长真可谓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为了能让孩子到一所好一点的学校里就读,不惜花费“重金”;为了让孩子能在琴、棋、书、画等方面有一技之长,更是全力以赴地加入到陪读、陪练的队伍之中。然而,在大人孩子忙忙碌碌之中,许多做家...  相似文献   

14.
《人生十六七》2012,(10):14-14
随着孩子为学习而奋战,有家长开始考虑要不要对子女的学习进行“全程”陪读,甚至还有家长觉得有必要放弃职业而做个全职的陪读父母。那么,这些家长的想法是否有必要呢?陪读又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帮助或副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时下随着寄宿制中学的逐渐增多,陪读家长越来越多了。家长陪读事出有因,父母一代亲眼目睹了近年来学历、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将子女视为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家长愿意以“牺牲”的形式成就孩子的学业,这是中年家长们普遍存在的“补偿心理”,陪读即是他们的一种反应。如今升学竞争非常激烈,  相似文献   

16.
《家教指南》2005,(12):36-37
教育的问题:一位家长悉眉苦脸地说:“我的孩子在初一时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里的前五名,到了初二,孩子的学习成绩突然一落千丈。我发现他以晚自习的名义在网吧打游戏,为了能更好的约束他,我只好在学校附近租房,加入了陪读的行列。可孩子并不领情,我真的费力不讨好,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相似文献   

17.
陪读老爹     
很多家长都到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给他们的子女当“陪读”。我没有“陪读”,没那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湖北教育》2007,(1):28-28
据报道,成都市实验中学在全国校园中首推家长陪读房,并引发了一些争议。父母亲为何陪读?显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以前,父母陪读的现象多是集中于初等、中等艺术学校——比如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求学群落中间。艺术类教育有其独特性,一般而言,其竞争的强度再大,不足以对教育的公平性构成挑战。尤其是这类学校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19.
农村学校家长陪读现象是近年来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农村学校家长陪读保证了农村学生的生活起居和交通安全,但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相关问题.农村学校陪读家长因为陪读而导致经济压力增大,文化适应冲突加大,不能有效融入城市生活,造成陪读家长心理压力剧增.只有减缓农村学校陪读家长的心理压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陪读的作用,促进陪读家长...  相似文献   

20.
一忌形式单调。在陪读过程中,家长应多开动脑筋,设计一些有利于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学习方法,尽量避免与学校教学方式雷同,以免让孩子感到枯燥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