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朋友看到我数十年自费订阅的《新闻战线》排满两个书架,不解地问:你的职业与新闻工作无直接关系,为什么对《新闻战线》情有独钟?我说,从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虽不搞新闻工作,但订阅这份杂志也收益颇多。一是学会了读报、用报。我从走上工作岗位起,每天都要用两三个小时阅读报刊,但好长时间只停留在“看热闹”状态。订阅《新闻战线》后,逐渐掌握了看报刊的“门道”,提高了阅读报刊的效果,理论水平、文字能力也相应提高。无论在学校任教,还是到机关搞文秘工作,后来又调到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搞党务工作,我的讲话、讲课中新观点较多…  相似文献   

2.
某预备役高炮师把《新闻与成才》杂志做为机关干部提高写作水平、结合工作搞报道的必备教材,采取措施,保证订阅数量。该预备役师党委把提高写作能力做为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的突破口,对机关干部提出了结合工作搞报道的要求。为此,他们把《新闻与成才》列为提高机关干部写作水平、指导机关于部成才的必备教材。2000年报刊订阅工作开始后,该师政治部专门下发了《关于抓好<新闻与成才>订阅工作的通知》,要求机关各部门及所属各团高度重视《新闻与成才》的订阅工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师、团拨出专项经费保证《新闻与成才》的订…  相似文献   

3.
盐亿 《新闻三昧》2005,(9):32-32
《中华新闻报》8月24日刊载评论《记者发矿难财是奇耻大辱》。评论说,7月51日.河南汝州市一煤矿突发透水事故。8月15日,得知这一信息的记者纷纷来到汝州市,向当地政府“领工资”(当地政府花钱消灾,给记者发“封口费”),共有100多家媒体、480人领走了20万元。评论说,这些年来,确实有一些记者背信弃义,不仅将自己的责任置之脑后,更甚者“靠山吃山”.将自己的身份当成了谋私敛财的本钱,成了不光彩的受贿者或敲诈者。  相似文献   

4.
采访中央部门的记者,理所当然是跑机关的:到机关里去找部长、司局长谈情况,向处长科长们要材料,凭着简报、统计表也可以编新闻……。但是,新华社记者邹爱国、张严平却来了个“绝招”:这次不是到机关里去找人,而是到门口而不入,蹲在那里不声不响地观察,目的:从早晨有多少人上班迟到,看看中央国家机关的劳动纪律。他们用4天时间,蹲在8个部级机关的大门口看,结果很热闹:这8个中央机关,早晨8时到8时半之间,迟到人数最多的有371人,最少的也有124人。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它说明我们机关作风的松垮,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对高层领导机关的这种散漫现象要不要作报道,报道它有什么意义,会不会因而影响中央机关的威信?而且,一口气批评国务院的8个部委,得罪人不是太多了吗?  相似文献   

5.
4月10日,九朝古都洛阳,到处溢满牡丹花香。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军官训练中心里,讨论声、欢笑声不断溢出窗外,和漫天的花香操和在一起,折射出春的生机。一位在新闻战线上工作了35年的老记者,从北京来的资深老师,正在这里向该师机关各部负责新闻报道的科长、政治部的全体干部、各团政治处主任、宣传股长、新闻干事、报道骨干传道、授业、解惑,搞新闻写作培训。这对全师每一位“新闻战士”来说,仿佛久旱逢春雨。这位高级记者叫李忠杰,在《解放军报》政工部工作。他来采访,是一个报道部队经验成就、反映工作的大好时机。政治部负责…  相似文献   

6.
读了1994年第6期《中国记者》“一得录”栏史占旗的文章《新闻的贬值》,感触颇深,但对作者的观点,不敢苟同。 史先生在文中列举了很多事例,把政府采取措施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某领导退礼多少次,某单位多少年业没发生过火灾和伤亡事故,某商店从未销售过伪劣产品,某饭店从未搞过“三陪”,某县两年来从未给农民打过“白条”等,称为贬值新闻,某理由似乎很充分;这些事“本来就不该发生”,不发生,本应是平常现象。但是,史先生的这一观点,却是基  相似文献   

7.
今年七月底,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两个月来,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都分别召开座谈会,组织学习讨论,提高思想,统一认识,制订改进和自律措施,并公之于众,欢迎社会各界监督。据反映,目前禁止搞“有偿新闻”和拿“红包”等不正之风已受到遏制,取得初步成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新闻单位搞“有偿新闻”,编辑记者拿“红包”或参与拉广告提成等问题,是近几年新闻界出现的一种“怪现象”,是拜金主义在新闻工作中的表现,是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新闻队伍中的反映;它严重违背新闻真实性和客观、公正的原则,损害社会主义新闻事  相似文献   

8.
如果不是从事了新闻工作,也许我至今没有机会接触《新闻与成才》。那还是1988年初,我从四川市委办公室调出参与组建绵阳日报,因为没有专门搞过新闻,心中无数,使四处请教,寻找资料,仍然间发现了《新闻与成才》。翻开一看,见“新闻业务”、“作家与记者”、“新闻知识卡片”、“知识杯”、“写作杂谈”众多栏目,内容丰富,亲切实用,既有“下里巴人”,又有“阳春白雪”,像一个个老师与我娓娓交谈,对我们这种正愁不知如何起步的办报人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从此,《新闻与成才》成了我的良师益友。说来也巧,一次我翻开当年第9期《…  相似文献   

9.
这里说的有偿新闻,是指商品化的新闻报道,即某单位向新闻机关(报纸、电台、电视台等)花了钱才能把本单位要宣传的东西宣传出去的报道,也就是新闻机关得到某单位支付的货币或物资后,才去进行采访的报道。其具体做法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此,我抛开不述了。我只想谈一点搞有偿新闻的利弊。我总的看法是:搞有偿新闻弊多利少,今后不应再搞了。从短期行为看,搞有偿新闻是有一定的利益(或“效益”)的。比如,对新闻机关来说,是得了“实惠”,增加了财源。过去缺钱办不成的事办成了,如增加和改善技术装备,改进采访手段,改善办公条件,增加职工福利待遇,增发奖金;电视台还可购买电视节目、影片,丰富电视屏幕(至于节目质  相似文献   

10.
县市报业内人士大都认为,区区一个县市,人口不过百万左右,地域不过两千平方公里,记者在这块弹丸之地“戴着镣铐跳舞”,完全没有省市以上大报记者的天时地利之便。一般来说,他们不可能站在客观的高度鸟瞰政治风云、经济生活和社会变化,所写的稿件也不可能充分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出新闻精品。 然而,从1994年调入潜江报做记者工作伊始,我先后有6篇报道在全省和全国新闻评比中获奖,一步一个脚印,年年都有佳作,这与自己把航标定在恰当的位置上抓新闻精品不无关系。 从本质上讲,新闻精品与“会议新闻”、“材料新闻”、“有偿新闻”是两条道上跑的车。许多记者获奖作品少并不是业务能力差,而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转了向,热衷于跑机关、泡会议、搞“有偿新闻”。《私营业主李祖灿倾巨资开发国有荒湖》、《去冬大张其“股”,今春各霸一“荒”,吕垸村2000亩汉江浅滩寸土生金》、《市领导田头做广告》、《早晨和平村民池中鱼,午间武汉市民盘中餐》、《积玉口发展多种经营不跟粮棉争地》等系列见闻式报道见报后,之所以能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就是因为把握了全局,吃透了“三头”(上头、下头、外头),精心提炼,心系“三农”,用脚板跑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我搞新闻已有12个年头了,有个习惯,就是每天上午9时左右到邮局去看报、拿报,在这里要比在办公室看早一天或半天。去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新华社记者、解放军报记者、人民日报记者联合  相似文献   

12.
新闻窗     
北京军区某部机关干部业余写稿蔚然成风本刊讯臧建军李永亮报道:北京军区某部党委注重机关干部结合本职工作搞报道。去年不但为机关各科室订阅了大量的报刊和新闻书籍,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到部队讲课、传经送宝,派机关干部到报社学习,并在干部夜校学习中增添新闻写作内容,使机关干部学有书籍,问有老师,写有方向,机关干部业余写稿蔚然成风。某仓库着力提高新闻报道人员写作能力本刊讯何良喻华钢报道:近年来,驻青藏高原某综合仓库重视提高新闻报道人员的写作水平,该仓库为他们订购了《军事记…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濮阳军分区常委十分重视机关干部结合工作搞报道,今年初,他们为机关各科(室)订阅了《新闻与成才》等业务杂志,并定期邀请上级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讲课;在机关干部夜校学习中增设了新闻写作内容,定期讲评稿件,及时向机关干部通报宣传要点,使机关干部学有书籍、问有老师、写有方向,从而在机关干部中形成了“人人心中装新闻,积极主动控新闻、满腔热情写新闻”的可喜局面。截至4月下旬,机关干部人人都在省级以上报刊电台见稿1篇以上。濮阳军分区机关干部业余写稿形成风气@管曙光  相似文献   

14.
有五十年新闻生涯的《长江日报》记者 夏发,从他千篇文章中,筛选出一百篇,汇成专集,书名为《九进中南海》——夏发的新闻、戏剧作品一百篇》,近日由北京《当代中国》画报社出版。 作者始终处在记者编辑的第一线,为了全心全意、千方百计完成报社编委会交给的任务,常常出其不意,使出新招。他“九进中南海”,在此书中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年届古稀的夏发当过文化记者,搞过理论编辑,长期以来,形成了他一套独特的采访艺术,成为一个在平凡中见传奇的记者。 全书共分五个部分,一是高举旗帜,二是“通天”、“入地”,三是风流…  相似文献   

15.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辩证法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许多老记者常说的吃透或抓住“两头”。“上头”,在当前来讲,即是中央精神,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重要讲话等;“下头”,即通过调查研究获取的基层群众的基本情况。 抓住“两头”,“两头结合”,将这一充满唯物辩证法的工作方法用于新闻工作实践,特别是典型的发现、宣传,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认识到中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英明,认识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这一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的重要。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十五年来,我逐渐学着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为指导新闻报道,推出了《济南工商银行推行文明用语、杜绝服务禁语》;《济南交警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山东公安机关实施“禁酒令”》;《秦池酒厂盲目追求广告效应,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法轮功”导演的人间悲剧》等影响较大的报道。在前不久参加的新华社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小分队中,更是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新闻规律,调研采写出一批较有思想深度和社会影响的新闻报道,再一次收获了遵循这一法则带来的硕果。  相似文献   

16.
记者好做应该说,一个跑部委的专职记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做!信息社会出现了电脑、邮箱、闪存,更重要的是出现了“新闻通稿”和新闻发布会……这一切的一切使得记者不必再去手写稿件,更不用深入采访,只需把“新闻通稿”电子版删改一下再署上自己的名字“上传”到指定位置就OK了,连新华社记者也概  相似文献   

17.
高方 《传媒》2014,(9):11-14
正3月27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当前的新闻敲诈有哪些特征?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打击新闻敲诈?公众如何分辨真假媒体和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新闻敲诈者"苍蝇头、老虎身",基层苦不堪言《传媒》:为什么要采取专项行动打击新闻敲诈?基层单位和群众对新闻从业人员哪些问题反映最强烈?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王军涛报道:日前.2013年报刊订阅工作开始后.第二炮兵某新建部队将《军事记者》证订到班.机关每个办公室一份.部队党委常委每人一份。同时该部鼓励官兵自费邮购《军事记者》,向这份全军唯一的新闻业务核心期刊学习写作知识。政治处主任曹海告诉笔者:“我们作为新建部队。机关人员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如何选择新闻的“切入点”?《湖北日报》3月14日刊发的消息《青啤应城公司谢绝地方保护》的记者、通讯员慧眼识新闻,为我们提供了极有新闻价值的好新闻。 曾记否,1990年下半年,中央一些大报集中“火力”向地方保护主义“宣战”。先是《经济日报》登出了《长沙长宏乙炔公司强烈呼吁地方保护主义的“篱笆墙”非拆不可》一文,《人民日报》不甘示弱,在经济版上发表了题为《敞开大门欢迎竞争 湖州让  相似文献   

20.
《盐阜大众报》记者杨树立撰写的《好稿采写例话》一书,近日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好稿采写例话》收录了作者的省以上好新闻获奖作品,以及在省级以上新闻业务刊物发表的论文、采写心得共76篇。全书以专题研究方式,针对新闻采写中不同题材、不同视角、不同形式的处理,深入 浅出地进行现身说法,如“把新闻写成花边消息”、“一个题材多种处理”,“把现场新闻写深刻”、“多视角审视社会问题”、“采写人物通讯的得失”、“用投稿者眼光编辑”、“记者经历的故事”等等。《例话》中收录的作品大多是作者从采访一线捕捉的“活鱼”,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