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水星(Mercury) 水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距太阳最近的一个,平均距离是3600万哩。水星轨道的偏心率很大,是0.20,因此它与太阳的距离能自2860万哩变化至4340万哩。我们知道行星在轨道上的公转速率和它距离太阳的远近有关,水星在距离太阳近的时候,轨道速率大约是每秒35哩,在距离太阳远的时候,速率就成为每秒23哩。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因此水星面的每单位面积上可以受到更多的太阳的光  相似文献   

2.
Science     
《科学中国人》2011,(5):63-63
太阳日冕中热等离子体的起源 本期封面是由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拍摄到的太阳多波段极紫外大气图像的整合。颜色代表不同的气体温度大于80万K(蓝色)、大于130万K(绿色)、  相似文献   

3.
太阳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以各种方式依靠太阳而生存的。没有太阳的光和热,就没有生命。太阳给了我们食物、衣服,甚至我们用的煤都是太阳供给的。太阳还给我们创造了白天和黑夜。光是直线传播的,它来自9500万英里远的太阳。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一般是指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热核反应放射出的热能和光能。太阳离地球1.5亿公里,它的质量比地球重33万倍。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气团,它的体积比地球约大410万倍。太阳的内部进行着剧烈的热核反应,它的中心温度高达4000万摄氏度,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太阳每秒钟向宇宙空间放出3.75×1026焦耳的光能,即使地球所受到的太阳能只占它发射总量的3%,也是相当可观的,可见太阳能是一种异常巨大的能源。  相似文献   

5.
地球太阳木星土星内部,蕴藏着超级超级的能量,温度能够几十万、几百万年基本上恒定。地核直径高达6,976公里,温度高达6,000℃,即使裸露都很难冷却下来。地幔厚度约3,000公里,温度约3,000℃,也蕴藏超级能量。地壳相当于超厚“棉被”,保持地球内部温度数百万年基本恒定。太阳炙热核心直径高达35万公里(可容纳20,000多地球),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即使裸露放置宇宙空间,也很难冷却下来。太阳辐射带平均温度约700万℃,蕴藏着超级能量,太阳的对流层和光球相当于超级“棉被”,厚度远超过地壳厚度,内部温度高达数百万甚至1,500万摄氏度,表面才6,000摄氏度,超级“高温球体”直径达到1,392,000公里。太阳内部蕴藏的超级能量,能够保证太阳表面几十万、几百万年温度基本恒定,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太阳温度逆转现象引发核聚变反应的太阳中央部位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这些热向外传递,到太阳表面时已降到6000摄氏度左右。但是传到“日冕”,也就是包围太阳“光球”的大气时,又高达100万摄氏度以上。也就是说,从太阳中央向表面缓缓下降的温度,到了上层大气,竟急剧上升了100倍以上,这个现象是与太阳有关的最大谜团。6000摄氏度的光球如何能将日冕加热到100万摄氏度?为什么日冕的热大部分不能返回光球?科学家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几乎一致认为,解谜的关键在于磁场,如何阐明“磁场加热法”是让科学家头疼的问题。不过,已经发射和即将发射的一…  相似文献   

7.
十月星座     
[北天] 北斗七星横臥在北天地平线上,连接α与β二星的直线,延长和北极星相交。北极星即小熊座α星。小熊座柄端向东延长而达到御夫座。一等星α,中名五车二(Capella)。御夫座α,β,θ,(?)及金牛座β诸星形成一不等边的五边形,而ζ,ε,η则形成一小三角形。其中ε星是颗双星,它的伴星为现在巳知的最大恒星,直径约为太阳的2000倍,体積为太阳的80万万倍(太阳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对地球而言,这的确是大得不可思议的!御夫座西  相似文献   

8.
博雅 《科学大众》2000,(9):29-29
太阳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的恒星,是一个在其自身引力作用下聚在一起的气体球,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即2×10~(30)千克,太阳没有一个界限分明的表面,从太阳中心到边  相似文献   

9.
核聚变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太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在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2000万摄氏度,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核聚变装置的真空反应室相当  相似文献   

10.
大学学报     
《中国科技信息》2012,(16):26-32
封面故事:太阳外层大气的温度为什么非常高?太阳外层大气明显要比表面更热,超过100万开氏度,但充足的能量是怎样转移和耗散的一直是个谜。在对太阳表面上小尺度结构进行的高分辨率成像方面所取得的最新  相似文献   

11.
人们早已看到,种种气象变化和植物的生长,都是太阳在推动着的。我们已经知道,太阳是供给地球上的能的最主要的源泉。没有太阳光,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不仅不能发展,就连生存也是不可能的。可是太阳的巨大能量是那里来的呢?怎样进一步去利用它来为我们服务呢? 太阳能的来源原来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炽热的气体球。它的体积等於地球的130万倍—1.409×10~(18)立方千米,它的直径等於地球的109倍—1,391,000千米。太阳的表面温度是6,000℃,而它的中心温度却高到2,000万度。太阳虽然是由气体组成的,然而这些气体却和地球  相似文献   

12.
太阳光辉灿烂,它的光是从光球层发出的,我们所说的太阳表面温度也指的是光球层的温度,大约是6000℃,从光球层出发,越向太阳中心靠近,温度就越高,太阳中心的温度高达2000万摄氏度。这不难理解,因为越靠近太阳中心,高温高压导致的核聚变反应就越剧烈,释放的能量就越多,温度自然就高。那么,照这个道理来推,从光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I0017-I0018
牛顿的引力理论正确预测两个互相吸引的天体(比如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它们的轨道基本是椭圆形。但如果有3个天体(比如太阳、地球和月球)互相作用,它们的运行轨道有什么规律?这就是著名的"三体问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3.75×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VV,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  相似文献   

15.
利用EFDC模型模拟滇池外海2014年12个月的流场及温度变化过程。通过对湖体流场变化过程的研究发现,在浅水湖泊中,湖体流场主要受风驱动作用,在河口处主要是受河流驱动作用。对温度参数进行率定,EF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滇池外海的水温变化过程。通过分析与水温相关的敏感参数发现,在浅水湖泊中,太阳短波辐射中快速波所占比FSWRATF和水体中太阳短波辐射的慢速衰减系数SWRATNS,以及水体中太阳短波辐射的快速衰减系数SWRATNF的变化对水温影响不大,对流热传递相关系数RCHC的变化对湖体表层温度的影响较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水温分层进行研究发现,浅水湖泊水温在垂向存在分层,分层情况呈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对于人们多次提到的“复仇女神”,我的看法是,它不是褐矮星,因为褐矮星即使达不到能进行热核反应从而可发光的质量,但其质量仍是巨大的,因而其体积也相当大。因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即使“复仇女神”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6%,其体积也是地球的78万倍。即使太阳光线很弱,可是比地球体积小得多的冥王星尚且能看到,难道处于冥王星区域的且比地球还大78万倍的“复仇女神”就看不到?这令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17.
吴蕴 《科学大众》2010,(1):27-27
<正>地球处于距离银河系中心102.5万光年的地方,稍偏向于银河系的边缘。而越接近银河系的中心,星星越密集。由于地球在日夜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夏天时,地球正好处于太阳  相似文献   

18.
太阳在燃烧     
对于人类来说,太阳可以理解成一个永恒的能源,因为它以核聚变反应的方式燃烧。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理论上太阳可以燃烧100亿年,但实际上它的稳定燃烧只有70亿年左右。太阳的能量是由核聚变产生的。共有两次核聚变,一次是氢聚变,一次是氧聚变。太阳聚变能我们过去和现在使用的太阳能就是氢聚变产生的,这是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在聚变中释放的能量最多。根据太阳的质量计算,太阳的氢聚变能持续90亿年左右。但是,到了晚期,在大约90亿年的时候,太阳将会启动氮聚变。氦是氢聚变产生的,它比氢原子核更大,  相似文献   

19.
殷紅的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又在一片美丽的彩霞中落入西山,看样子似乎沒有什么变化,其实不然。天文学家用望远鏡和特殊的仪器观測太阳,发現太阳上面不但有时速达20万公里的强大風暴,而且也有噴射高达百万公里的赤紅火焰。另外还有威力超过氫彈百万倍的巨大爆炸。这一些极度复杂但又十分强烈的扰动現象。总的叫作太阳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现在,天文学家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新型红外摄像机,在银河系的中心附近发现了迄今为止最亮最大的恒星——手枪星。它看上去像一把倾斜的手枪,那是周围环绕着的手枪状星云,手枪星因此而得名。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一直认为太阳属于中等大小的恒星,然而和手枪星相比,太阳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手枪星的大小约为太阳的100倍,其亮度约为太阳250万至1500万倍。尽管离地球有25000光年(约27×10~(17)公里)之遥,若不是因为它周围环绕的尘埃,我们用肉眼也能看见它。而且,哈勃望远镜观测研究组的唐·费格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