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唐诗人杜牧创作了大量咏史诗,对这些咏史之作,过去的诗评者多认为粗直浅率是“史论”而不是诗。文章分析认为杜牧的咏史是一种新的变创,是诗意与哲理的完美结合,开创了咏史诗的审美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试论“许浑千首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浑诗在晚唐诸家中是很突出的。历代文选家都比较重视他的诗,《文苑英华》选一百三十四首,《唐诗品汇》选一百零二首。杨仲弘选《唐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但对许浑诗“取之极多”(《升庵诗话》卷九)。影响较大的《唐诗别裁》也选了他十五首,在晚唐作家中仅次于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打开许浑诗集,一个鲜明的印象是诗中写水特别多,不仅多用“水”字,波涛、浪花、雨露等也积简盈牍,满眼皆是,因而史有“许浑千首湿”之称。对许浑诗的评价历代毁誉不一。与诗人同时代的杜牧赞其“江南仲尉多情调”(《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斐使君见迎,李赵二  相似文献   

3.
晚唐诗人李商隐其诗以晦涩难解而名。其中尤以《无题》和准《无题》诗最难猜度。从性的角度解译其诗为前人所未有,试析之。  相似文献   

4.
《西昆酬唱集》与李商隐诗歌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初,西昆体诗人有意寻访前朝诗家以立师法对象.李商隐华雅典丽的诗风恰好满足了以杨亿为首的西昆体诗人的文学诉求,故而,西昆体诗人选择宗法李商隐做诗,并结集《西昆酬唱集》.这是西昆体诗人带有明确目的性的选择.一方面,西昆体诗人继承李商隐做诗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富有创变,从而开辟了宋诗...  相似文献   

5.
杜牧在湖州有很多小诗,特别是杜牧的外集中有一首《叹花》诗,历来被认为是风情之作,文章从杜牧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叹花》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认为它不但不是一首风情诗,而且还是一首感伤时世很强的政治诗。从而揭示了杜牧在湖州的有些风情诗和写景小诗绝非风情或闲来之笔,其中蕴涵着杜牧强烈的个人身世遭遇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感伤美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样态,它以读者强烈的心灵共鸣而彰显其审美价值,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心灵体验,李商隐可以算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感伤美代表诗人,并对其后宋代婉约派的诗风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其伤感美代表作《锦瑟》为例,对每一联进行分析,探讨《锦瑟》伤感美美学意蕴的具体表现,以期再次感受诗歌艺术带来的朦胧、伤感之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7.
晚唐诗河中一颗光辉耀眼,明媚闪烁的星星,为诗歌艺苑献上了一束色彩斑斓的异葩的诗人,当首推李商隐。这位苦难社会的艺术天才,一生造诣颇深,创作甚丰,其诗具有较强的艺术力量且含蓄婉转,寄托幽远。纵观其诗有层薄薄云雾笼罩之感,朦胧美处处得以体现。谈其诗朦胧美之前。首先要弄清何为朦胧美,即是一种具有表现形态的美,基本特征是通过某种朦胧的、模糊的形式,含蓄蕴藉地表现出“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朦胧诗浅谈》),  相似文献   

8.
文学史上,人们对杜牧常喜以“风流才子”冠之。依据主要有三:其一,他早年在淮南幕府中任掌书记的一段生活。其二,他的《遣怀》诗中的“自白”。其三、他做湖州刺史的原因。本文从这三方面对杜牧“风流才子”形象进行再认识。杜牧的扬州生活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且杜牧扬州生活的主旋律被他表面的浮艳风流所淹没;《遣怀诗》隐藏着一个关心国事的诗人形象;“杜舍人牧湖州”段子,既便本事是实真的,恰恰体现了杜牧对女性人格的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上,人们对杜牧常喜以“风流才子”冠之。依据主要有三:其一,他早年在淮南幕府中任掌书记的一段生活。其二,他的《遣怀》诗中的“自白”。其三、他做湖州刺史的原因。本文从这三方面对杜牧“风流才子”形象进行再认识。杜牧的扬州生活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且杜牧扬州生活的主旋律被他表面的浮艳风流所淹没;《遣怀诗》隐藏着一个关心国事的诗人形象;“杜舍人牧湖州”段子,既便本事是实真的,恰恰体现了杜牧对女性人格的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10.
明代闽地活动着不少文人的身影,如陈亮、周玄、黄玄、高棅、林章、林鸿、林古度等等。林章少年老成,才华横溢,诗以盛唐为宗,而又天然浑成,诗风“酸楚寥落”;林鸿诗为闽派代表,冠“闽中十才子”之首,诗亦得唐诗神髓,七言诗“苍辣警策”,然“高仿”功夫自有评说;林古度一生漫长,诗风亦随年月而变,早年诗学六朝,清绮婉缛,虽有韵味却气势偏弱,后来一度一变而为楚风,晚年之作沉郁苍凉,饱含兴亡之慨。  相似文献   

11.
台湾旅美诗人杜国清,在诗歌创作与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本文主要探讨其诗观与诗风,即其诗歌方面的“诗之三昧”的主张和追求及其善用意象,知性抒情,富于现代感性的诗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王与玟是明清之际新城王氏“与”字辈成员的重要诗人,其《笼鹅馆集》是“与”字辈中除王与胤《陇首集》外惟一保存的诗文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王与玟与徐夜同出王象春之堂奥,交情最笃,其诗歌宗法晚唐,表现出凄艳诡激、深挚哀婉的晚唐之风。其为人、为诗皆体现出王氏成员内部的影响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贾岛现象与"晚唐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岛现象"体现了一个时代末期大众诗人的创作心态,其创作趣尚集中体现为不染尘念的孤寂情怀和清新尖巧的艺术锤炼。这种创作趣尚影响了北宋初期的文学,但北宋初期的"晚唐体"却不等同于晚唐诗风。北宋初期的时代特征与晚唐有着质的区别,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作家的精神面貌也不是苦闷孤寂。不能把"晚唐体"简单地视为承袭晚唐诗风,它是唐诗向宋诗过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地名本来只是一个地理符号,然而当它出现在诗人的诗歌作品中时,却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符号,而且往往还代表了与诗人、时代背景等密切相关的多种含义。因此,分析杜牧诗歌中地名的艺术功能,探析杜牧诗歌中的地名与其诗风转变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了解和评价杜牧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诗人李贺被称为“鬼才”,就现存的资料看,最早可推至晚唐杜牧的《李长吉歌诗叙》:“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这虽偏重于作品的评论,然而可谓鬼才论的滥觞。明确提出鬼才论是在宋初。钱易《南部新书》说:“李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李贺为鬼才绝。”《朝野遗事》引宋祁  相似文献   

16.
臧明艳 《阅读》2023,(42):18-19
<正>“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学习了晚唐诗人罗隐的《蜂》这首诗后,我们便知道,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的自然现象刺时讽世,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相似文献   

17.
无奈的退隐 感伤的超脱——晚唐隐逸诗人的生活与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晚唐的社会现实入手,剖析了晚唐隐逸诗人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苦楚,解读了他们生活与创作中反映出的心态,退隐中包含着无奈,超脱中潜藏着感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明汉人对《离骚》的创作年代,均有作于怀王和顷襄王时期的自相矛盾之说,并无“均在怀王之世,决无作于顷襄王时期”的“宏观”定论;《离骚》所透露的诗人年岁及“椒、兰”喻指,应在诗人将及“老”年且子兰当政时期,而不能在子兰尚未当政的屈原早年“初疏”时期;以诗中浪漫想象所显示的诗人所在地点及诗中出现的“南楚”、“湘潭”一带土语,证明诗人创作《离骚》时不在汉北或郢中,而是在“南楚”沅湘之间;并引秦汉之际律法证明,屈原时代,实行的是有爵者以“年五十六”为“老”的“告老”退休制度,由此推测诗人之作《离骚》大抵在将临五十六岁老年,且齐相韩夤尚未受命赴楚为相的子兰当政时期,即顷襄王八九年间。  相似文献   

19.
晚唐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沦落的年代”,但从唐诗发展的复杂过程和丰富内容看,晚唐非但不能简单地视为诗歌趋于沦落或遭受厄运的阶段,而且在某些方面有着积极的发展。这种发展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新诗派的产生。李商隐这位晚唐的知识分子,借其华丽的诗歌语句来表达他的用世意识及济世情怀。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是位悲情诗人,其悲情诗歌的抒写及其深情婉丽的诗风、特别是他对凄婉之爱的悲情抒写融入了诗人的悲剧身世和对生命的悲情体验,也是他深沉苍凉的人生悲慨。他真诚严肃的啼血哀心的悲情抒写,正是他至真至纯至美的人生价值观的真实体现;而他的悲情抒写也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美学形态,风华绝代地屹立在中国的诗歌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