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情系短松冈     
月光如水,夜风清清。白天的忧烦似乎远去,如烟思恋幽幽爬上了心头。他——苏轼,披上亡妻十多年他为他缝制的大衣,慢慢登上密州城楼。西南方,那千里之遥的短松冈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对苏轼与密州超然台的密切关系,鲜有人知晓也没相关专论。其实,超然台是苏轼主政密州时修建一座城墙旧台并命名为“超然台”而来,是他赋予了这座城墙旧台以新生。超然台则成为他在密州时的主要文化活动场所。他爱之游之,在此收获了身心安顿和对人生的一些感悟。他最后一次登临超然台是在元丰八年,对密州、对超然台的深情仍溢于言表。因为与苏轼的这层密切关系,超然台才成为地方文化圣地,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新环境中实现生活安适和人生价值,是苏轼在不同宦游地普遍遇到的问题。他在密州受严重灾情、物质生活条件、熙宁变法时局、怀乡念亲情感、文化环境、身体困病影响,入仕以来首次经历艰难的生活。他积极调适自我,涉及调整心态、亲近密州文化、加强与各界人士交流、积极抗灾、勤奋写作等,对他在密州的发展、以后的宦游生活和后代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轼诗歌是民族文化中的一件瑰宝。本文通过对苏轨杭、密时期诗歌的比较分析,着重论述苏轼和密州时期所作诗歌特点,认为他在密州时期的诗作,其思想深度超过了杭时期,风格也更加沉著厚重,具有更强的艺术震撼力。  相似文献   

5.
苏轼知密州时期,创作了《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惜花》《雨中花慢》《玉盘盂二首并引》等咏花诗。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当时密州的花事之盛,寺院数量之多、力量之大,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等等。虽然苏轼来时,密州是“旱蝗相继”的灾情,但他从黄老思想出发所实行的“贵清静而民自定”的理政思想很快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诗人才有灵感写出如此丰富多彩的咏花诗。这些作品,体现了苏轼知密州时期的际遇以及他的思想状况,对苏轼一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方最高行政的密州知州,苏轼对文化的重视必定会对给后人做出良好的榜样。苏轼发挥自己文学创作方面的的特长与优势,坚持自己的诗词创作,与在密州当地和密州之外的同僚与朋友相唱和,形成了密州良好的文化氛围,又重视文化设施建设,修葺了超然台等多处文化设施和文化景点,这都给后人以良好的影响与启示。苏轼用自己的天才与妙笔为密州的山川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为密州的社会人文也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苏轼以集大成式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密州、为中国的中秋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中秋节赏月、美食与团圆的文化内含以诗词的形式进行了固化。苏轼修葺超然台、创作《超然台记》等形成了自己的超然思想,开启了密州超然思想发展的历程,薪火相传,逐渐形成了诸城今天的超然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是少有的全才,文以豪放气派开一代新风,文人画成为中国画发展的里程碑,书法造诣居宋代四大家之首。然其仕途坎坷,数次迁任,知密州太守时,是其思想和书风转变的重要时期,近年来研究苏轼在密州的学者专家,大都把目光放在了他的思想、政绩与诗词创作方面,而对他居宋代"四大家"之首的书法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就苏轼书法分期特点及倡导的"尚意"、知密州时期书风转变因素作探析。  相似文献   

8.
王田 《学语文》2013,(4):49-50
让我们通过两首风格迥异的《江城子》(见卷首)来走进苏轼的世界,一睹其词作中的豪放之风与深婉之情。《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天,当时苏轼自求外放任密州太守,政治上不得志,但他因早年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一直抱着大济天下苍生的理想,所以到密州后,并未因不得志而忘记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1036~1101),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坛领袖。他一生两莅密州,第一次任密州知州,第二次赴登州任知州时路经密州。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卸杭州通判任,诏命其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五月得“移知密州之命”,九月动身赴任。路上,苏东坡写下(沁国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东坡乐府笺》卷一)一词。词云:“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搞锦,朝露团团。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  相似文献   

10.
唐代,密州地区没有入传人物,但是到北宋时期,这一局面出现改观,密州一地入传人物多达12位。这一变化不是偶然的。从唐到北宋,无论是选官制度,还是密州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状况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同时,密州地区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文化机制,这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1.
密州东坡文化源起于苏轼知密州,是苏轼与诸多北宋文人共同创造了密州东坡文化。由于苏轼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及后人的不断传承,密州东坡文化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由一个历史人物的个人行迹变成了一种集体记忆。在历经九百余载的发展过程中,密州东坡文化的传播途径和象征符号曾发生了诸多变化,而文化的本体则相对固定。密州东坡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核心是超然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主政密州时期是苏轼体悟人生的重要时期。在对人生的理解方面,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困顿,对生老病死等常见问题做出了一些理性通达的解释;在为人处世方面,遁世自乐的想法更强烈,报国济民的价值观念也在强化,两者显示出融通的迹象,还提出了一些处困、解困的见解。这些情况,对其在密州时期的生活安顿、创作及后人生思想均有影响,也成为其在密州身心屡屡受累、精神状态屡有起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苏轼密州遗迹考宋惠国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和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苏轼曾先后两莅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的密州。第一次是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州治在今诸城市)达二年有余;第二次则夏朝奉郎起知登州(州治在今蓬莱市)途经密州作短暂逗留。宋代之密州,...  相似文献   

14.
正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岁当丙辰。这一年的中秋节是个很平凡的日子,但却产生了一首在文学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词章。这一年,苏东坡正在密州知州任上。由于他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不同,被黜为密州知州。在重视京官轻视地方官的风习下,自然有被贬谪的感觉。这一年,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被贬在外,颇为失意。父母都没有了,兄弟俩仕途又都很坎坷,苏东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化学理论,从词史与东坡词创作历程的背景上,考察东坡密州词。东坡之前,词坛上儒佛道文化未曾沟通。东坡知密州时的词作,融汇贯通三家思想,而又以其独特的“超然”思想为主要特征,具有浓郁的代表中国士人审美情趣的文化品格。东坡词既表现苦难忧患,又力图摆脱忧患,给人一种超越感,密州词是最早体现这一特征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运用化学理论,从词史与东坡词创作历程的背景上,考察东坡密州词。东坡之前,词坛上儒佛道化未曾沟通。东坡知密州时的词作,融汇贯通三家思想,而又以其独特的“超然”思想为主要特征,具有浓郁的代表中国士人审美情趣的化品格。东坡词既表现苦难忧患,又力图摆脱忧患,给人一种超越感,密州词是最早体现这一特征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化学理论,从词史与东坡词创作历程的背景上,考察东坡密州词。东坡之前,词坛上儒佛道文化未曾沟通。东坡知密州时的词作,融汇贯通三家思想,而又以其独特的“超然”思想为主要特征,具有浓郁的代表中国士人审美情趣的文化品格。东坡词既表现苦难忧患,又力图摆脱忧患,给人一种超越感,密州词是最早体现这一特征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爱国名人。宋朝著名思想家、文坛巨匠苏轼。曾先后于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和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两莅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的密州。第一次是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州治在今诸城市)达二年有余;第二次则复朝奉郎起知登州(州治在今蓬莱市)途经密州作短暂逗留。宋代之密州,辖诸城、安丘、高密、莒县、胶西五县(区域相当于今日的诸城市、安丘市、高密  相似文献   

19.
苏轼是个智者,他从小就对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他青少年开始直至密州任上提出超然物外思想为止,分析研究他在各个时期对人生思考的言论和行动,得出了"超然思想的提出是他人生思考成熟的标志"的结论。文章还阐述了超然思想对于认识人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宋代词人苏轼,开豪放一派。他的词作极具男性风格,大气磅礴,意气奋发,是青少年世界观形成时期的楷模之作。继《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又一经典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之中。北宋王朝重文轻武,国力渐弱,经常遭受强辽和西夏的侵扰。神宗八年,苏轼时任密州太守,一次偶然的围猎活动,激发了作者少年时期就有的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诗作一挥而就。从语文教学角度而言,宜抓住以下两点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