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的陆游诗集《剑南诗稿》九千三百余首诗中有很多与读书有关的诗,其中不少是陆游在读了他人诗作之后而写,从中可以看到陆游读书过程中的反思与学习,这些诗歌批评是陆游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示子通》是陆游晚年向其幼子介绍自身学诗经验的诗,本文将以此诗为线索,论述陆游在其读诗诗中所体现的诗歌批评。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4期刊载了王国林老师《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一文,王老师针对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诉说了自己教学的困惑:一是“全诗始终没有从正面回答‘山那边是什么呢’的问题.这一悬疑.往往导致初中学生在学习本诗后.对‘山那边究竟是什么’感到困惑和茫然.得不到明确的答案.……这里以‘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来回答‘山的那边是什么’.显然是答非所问.且与上节诗的文意与思路不符”。  相似文献   

3.
元王朝具有鲜明的特点,元代是中国文学发生大转折的时代。传统诗歌继承了唐宋的诗风,又摆脱了功利性,向浅显化、通俗化发展,并退出了文坛的主导地位。新兴的元曲则成为时代文学的主流。元代的戏曲与诗歌并行发展,相互影响,关心戏曲的诗人们对戏曲发表了他们的见解;而由于中国戏曲是独特的“诗剧”,戏曲家们则无一不是诗人,他们更将传统的诗词融汇于剧作之中。徐子方论文所谓元代戏曲与诗歌是相互冲突、此消彼长的关系是错误的结论,以有无科举来判定诗歌与戏曲的盛衰也是不恰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研究》(李正栓教授著)(下文简称《诗歌研究》)是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推出的又一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5.
本运用英美新批评复义、悖论和反讽等细读的方法,对李商隐的《锦瑟》诗作了新的诠释和批评。章认为,在《锦瑟》诗中,诗人复杂精细的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1957年7月,陈敬容在《译文》杂志发表的九首波德莱尔译诗对中国诗坛产生了极大影响。然而,当她将这九首译诗收入1984年出版的《图像与花朵》时,却对文字进行了大幅修改,改动最大的是《忧郁病》一诗。陈敬容1957年的译文以意译为主,使用自然贴切的口语,在基本与原诗对应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了自己的改造,凭借着一个诗人的语言敏感实现了译诗成诗的目标。1984年的译文则与法语原文的文义对应更严谨了些,但语言风格上更为生涩。力求“符合原作”的自我要求和对译文的不自信,可能是主导了她此番修改的隐秘动机,但效果却不如人意。如何在“符合原作”的基础上,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译诗成诗,而不是成为原作亦步亦趋的准确附庸,是陈敬容此次译文改动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朝鲜诗人李瀷给予盛唐诗歌大家李白以极大的关注,在他的诗话著作《星湖僿说》中对李白诗歌的源流、李白诗歌的风格及特点、李白诗歌的整体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论评,这些论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李白的域外的诗评视角。  相似文献   

8.
现存的陆游诗集《剑南诗稿》九千三百余首诗中有很多与读书有关的诗,其中不少是陆游在读了他人诗作之后而写,从中可以看到陆游读书过程中的反思与学习,这些诗歌批评是陆游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示子遹》是陆游晚年向其幼子介绍自身学诗经验的诗,本文将以此诗为线索,论述陆游在其读诗诗中所体现的诗歌批评。  相似文献   

9.
假设命题式批评是笔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文本分析过程中探索性命题."难以解释的符号"是希利斯·米勒在<解读叙事>中提出来的,是解构主义理论对于叙事艺术的理解和界定."假设命题式批评"就是与这样的艺术界定和理解对应的.在对<饥饿艺术家>的假设式命题批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这种批评方式的意义和性质.具有哲学意味的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但是对于艺术中形而上意味的把握却是比较有难度的,而假设式批评的意义应在于能够显示和揭示文学作品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10.
赵逵夫先生关于《公英舞》的研究文章,是对杨公骥先生相关论文的肯定和支持,也就一些关键疑难作了补充和商榷,多所创获,在研究上有长足的进展。姚小鸥先生的文章对赵文作了许多指责。本文从《公莫舞》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对姚文的主要指责再作具体的商榷。  相似文献   

11.
鲜明的场次,尖锐的戏剧冲突,性格化的人物对话,典型的环境,托物起兴的序幕和象征性的大团圆尾声,这一切都使得《孔雀东南飞》这首乐府诗很具戏剧性.  相似文献   

12.
赵澜 《特区教育》2009,(6):46-47
有人问:爱是什么?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13.
《批评的窄门》是著者人道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实践的成果.以该著所收的批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 、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对该著所蕴含的文学批评价值进行分析可知,人道主义文学理论提升了战争文学批评的境界,作家只有站在人类的角度来反思战争,才能达到既描写战争又超越战争的高度.人道主义文学理论为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宽了文学史书写的新维度,重新确认了刘克 、张贤亮等作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冯荆 《现代语文》2007,(7):92-92
粤教版教材第三册古典诗歌单元中选取李白《蜀道难》作为经典名诗供学生学习鉴赏,教材编者对诗中"危乎高哉"的"危"字注解为"高".笔者在此提出商榷,"危"虽有"高"意,但此诗中不应译为"高",而应取其"危险、险阻"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唐风》是唐(晋)地的诗歌,反映了早期晋文化的风采,此地亦是夏代疆域,不免浸染和承袭了夏文化。《唐风》中的"套语"与反映夏代文化的文献《夏小正》有密切关系,就是夏代诗歌或谣谚的继承性表现。  相似文献   

16.
互通与交流已经成为新时代语境中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青年学者黄擎所著《视野融合与批评话语》在较高的学理层面上实现了文学理论、当代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三者的有机融合,表现出了敏锐而明确的问题意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有感而发严谨为文的学风。  相似文献   

17.
李聿 《学语文》2004,(6):24-24,23
最近在《学语文》上看到王晓琳先生一篇题为《男权话语中的女性形象———〈荷花淀〉重读》的文章 ,对于文中的观点我有不同的意见 ,愿与之商榷。王文将《荷花淀》的情节划为三个阶段 :规范、超越规范和再规范 ,并明言这是“从现代流行的女性视角出发”进行考察的结果。作者认为 ,“规范”阶段 ,属于男性按照自己的想象规范女人的阶段。因为夫妻话别时 ,水生妻表现出来的贤惠、隐忍、开明、寡言、内敛、坚强等都是“男性叙述者按照自身的性别要求塑造出来的一个理想形象”。针对“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这句话 ,王先生分析道 :“———对…  相似文献   

18.
2003年9月8日,中国海洋大学经多方论证,确立了由中国著名作家、海大文学院院长王蒙教授提出的"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新校训,之前的校训予以废止.(2003年9月24日《大众日报》)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奠基人弗基人弗洛伊德的《创作家与白日梦》等文章,尽管有种种不足、缺陷、偏颇,但其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运用潜意识心理理论分析挖掘作家艺术家创作奥秘的先河,实为现代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发端。  相似文献   

20.
“诗无达志”是清初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提出的关于诗歌审美意象的多义性的重要命题。他在《唐诗评选》中有一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