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永  徐壮志 《高中生》2010,(19):48-49
一批年轻的将领,一支装备和训练都低劣得不能再低劣的队伍,他们靠什么来战胜那支数量庞大、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创造长征恢宏史诗的人,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  相似文献   

2.
同龄人的比较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不妨作一次异想天开的比较。长征中,红军战士的平均年龄为18岁,有相当一批是13岁—17岁的“红小鬼”。他们背着枪,不但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且做男护士照顾伤员。现在的同龄孩子,有的还不会剥鸡蛋皮,或懒得剥;有的...  相似文献   

3.
长征开始时,带领部队克服千难万险、转战十几个省区、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粉碎敌人围追堵截的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我们所熟知的胡耀邦、肖华,当时只有18岁。这在世界战争吏上可谓奇迹。长征中红军战士表现出的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压倒一切、战胜一切的英雄主义气概,更是令世人赞叹和敬佩。  相似文献   

4.
第二课时师(主持人):各位老红军,各位记者,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次记者招待会。(红军是一小部分同学,剩下的同学是记者)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一场飞夺沪定桥的战斗,由于红军不畏艰险,英勇作战,一举夺取了沪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我们今天在座的记者想写歌颂、赞扬红军的纪实小说,或是写剧本,但是他们都很年轻,对当年的情况了解很少。于是我们请来了当年参加飞夺沪定桥战斗的红军战士,请他们为我们的记者解答有关问题。他们现在都已是80多岁高龄的人了,不顾体弱多病,来到…  相似文献   

5.
国际媒体深入报道打破处于“失语”状态的红军长征,为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提供了良好的传播契机。长征的国际传播不仅突破长征中中国共产党舆论的困境,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长征的国际叙事,形塑了一批年轻的优秀红军战士,在国际舆论中开始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红色中国”,树立起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长征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透过业已形成的长征符号,能够消解意识形态的偏见,从而将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与坚韧不屈的革命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向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在现实与未来世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学习之友》2006,(10):37-38
从2002年10月16日至2003年11月3日,两个英国年轻人李爱德和马普安用了384天重走了红军路。他们有一个观点引起了争论:他们说长征没有过去说的25000里那么长。他们走的时候用GPS做了精确测量,认为红军长征走了不到6000公里。那么70年前红军究竟走过了多少里路?  相似文献   

7.
蒋育亮 《高中生》2010,(16):49-49
长征中有两组数字令人肃然起敬:一组是反映红军将领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年龄数字;一组是反映长征艰苦卓绝历程的数字。带领部队克服千难万险,转战十几个省,长驱两  相似文献   

8.
黄波 《学习之友》2006,(9):62-62
新华社连续推出“抗日英雄谱”,我看到了一个大感意外的名字:薛岳。时现代史稍稍熟悉一点的人时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他的部队号称国民党的王牌军,红军长征时,他带领中央军穷追不舍,给红军造成很大的麻烦。但同时薛岳又在中国抗战史上有其地位,有研究者称其为“整个抗日战争中消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其中,“重走长征路”成了最流行的纪念形式之一,当年红军长征所走过的雪山、草地,所经过的乡村、山寨,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长征战士”。  相似文献   

10.
《老山界》、《七根火柴》是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课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长征时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就是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长征,增添知识接受教育,这是编辑此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特殊意义的壮举,中国青基会同香港著名慈善团体“苗圃行动”共同发起组织了“助学长征——公益助学步行筹款活动”。 10月15日, 21名志愿勇士从红色故都——江西省瑞金市叶坪红军广场正式出发,他们将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步行8038公里,历时305天,最终将在2005年8月16日(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日)到达陕西吴旗镇,完成世界公益史上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步行公益筹款助学活动。这21名志愿者16名来自香港,5名来自内地,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26岁。他们不但要自掏腰包支付这…  相似文献   

12.
长征中长汀籍军医——共和国将军傅连暲、涂通今、叶青山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因陋就简、救死扶伤,保存红军有生力量;发挥中医药优势,探索中西医结合,培养红军医疗队伍;积极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方针,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体现了可贵的长征精神、红医精神。  相似文献   

13.
红军长征遗址遗迹研究是长征史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学界对红军长征遗址遗迹的研究主要有:遗址遗迹的调查和介绍;遗址遗迹的考证分析;遗址遗迹的价值、保护和利用。未来长征遗址遗迹的研究还需加强理论指导,深入对长征具体历史事件的挖掘和分析,扩充相关史料,形成研究合力,充分弘扬长征遗址遗迹承载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4.
同志们,朋友们: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地址都成了遗扯,笑容都成了遗容;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1934年10月16日傍晚,8万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是党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爬梳红军长征期间特别是在贵州的文献资料及现存的革命遗迹,并借鉴吸收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红军长征中的宣传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考证。分析了红军长征中对宣传工作的重视、结合各种形式的标语、歌谣、布告以及大量实际行动的证明指出了红军宣传工作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同时分析指出,红军的宣传工作客观上宣传和扩大了红军,振奋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相似文献   

16.
儒将萧克     
在外国记者笔下,中国的许多高级军事将领都栩栩如生。关于萧克,他们描述道:"一位军人学者。""一个善于思考、有学者风度的人。""思维如箭一般敏捷而尖锐,蕴藏着一种令人生畏的力量。"1936年7月,中央军委颁布红二方面军及干部任职命令: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委。萧克当时年约29岁,是一名年轻的红军领导。  相似文献   

17.
一、导语揭题 激起情绪1.揭题:同学们学过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红军长征的七言律诗。2.激情:当年毛主席亲自率领红军进行长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历尽的千山万水、千难万苦,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二、范读试读 简介背景1.教师范读:(高昂、充满激情)2.学生试读:(1)自由试读,读准字音;(2)指名四人轮读,初读全诗;(3)注意诗中涉及到的山名水名。3.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介绍时代背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18.
《红领巾》2006,(9)
感人肺腑的长征小故事读长征故事一袋麦粉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1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的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那里荒凉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央视举办了《我的长征》活动。2006年5月,26名经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选手踏上征程。队伍中, 23岁的郑州女孩祖曼当数最年轻的,也是人们猜测会最先退出队伍的人选。长征途中,爱美的她为保护皮肤打起了遮阳伞,引来非议一片。她依然如故,打着伞走完长征。崔永元曾这样“平反”:背着空调走也没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学长征精神,做红军传人」主题队会王峥付荣秀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弘扬勇敢、坚毅、不畏艰险、团结友爱的长征精神,激发队员的爱国热情,推动“雏鹰争章”活动的深入开展。活动准备:1.组织队员阅读长征史料,写读后感或日记。2.绘制长征路线图。3.搜集长征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