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楼梦》开启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新时代,以至于出现专门研究这部作品的“红学”。里面的人物成为历代学者争先研究的对象,王熙凤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人物,她心思缜密,快人快语,刻薄嫉妒,具有一种世俗意味。她文化素养低,甚至被人认为大字不识。本文对比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可以得知,曹雪芹笔下的凤姐认字;高鹗笔下的凤姐目不识丁。前后出现明显矛盾,是续书者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慈禧镇压维新和提倡新政的矛盾心态作了分析,认为:个人专权是产生其矛盾心态的主要原因,巩固和稳定清王朝的统治是其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3.
凤姐经商记     
且说大观园内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愁坏了当家人凤姐。听说卖书赚得多,凤姐便向园内各姐妹索稿,编了一本《大观园诗词全册》四处吆喝。不料数月下来,没卖出几本。可怜的凤姐分文未赚。又搭了出书的钱,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相似文献   

4.
曹操与凤姐     
对于曹操和凤姐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历来众说纷纭,不少批评者将之列为奸恶的典型,有的则强调其英雄的一面,欣赏其艺术形象之美.对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以纯美或纯丑来划线,都显得简单化.这两个艺术形象之所以不朽,最主要是因他们被写活了,其所以  相似文献   

5.
凤姐泼醋     
凤姐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又听他俩都赞平儿,便疑平儿素日背地里自然也有愤怨语了,那酒越发涌了上来,也并不忖夺,回身把平儿先打了两下,一脚踢开门进去,也不容分说,抓着鲍二  相似文献   

6.
凤姐毒情     
贾瑞的死,王熙凤不负法律责任——他首先调戏王熙凤,谋奸,逾墙,偷情,自戕——一系列的主动导致杀身大祸,即使今天的南京市人民法院也不能判凤姐有罪。然而那说的是法律责任,不是情理责任。我不是个幸灾乐祸的人,王熙凤这样的女人,真如蛇一样,美艳与冷酷同在,巧言与阴谋共存。  相似文献   

7.
初读《红楼梦》,王熙凤因“弄权铁槛寺”,贪贿害命,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再读《红楼梦》,看到王熙凤平日里争风吃醋,设计害死尤二姐,鲍二家的;叫家奴旺儿唆使王华告贾琏停妻再娶,事后又派旺儿追杀王华以防泄露机密,自己好博得贤妻的好名声;她还倚仗自己贾府大管家的地位以公肥私,谁送的礼多就派给谁好差事,带出一大帮蛀虫。所以王熙凤给我初步的印象便是狡猾贪婪、阴险恶毒。但想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再仔细看看这本书,不仅看到了凤姐致命的人性弱点,也看到了她非凡的治家才能。她在复杂的大家族中,处处小心,周到老练,秦可卿死…  相似文献   

8.
凤姐下海记     
且说大观园内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愁坏了当家人凤姐。听说卖书油水儿多,凤姐忙向国内众姐妹索稿,编了本《大观园诗词全集》四处吆喝。不料数月下来,没卖出几本。可怜凤姐不但没能招财进宝,反而连血本都赔进去了。凤姐心疼银子,急得直吐血,各处皆有人来探望。一日傍晚,宝钗过来闲话。谈及卖书一事,宝  相似文献   

9.
来旺媳妇献茶漱口毕,凤姐方起身,别过族中诸人,自入抱厦内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  相似文献   

10.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之一,她出身于金陵一霸的王家。王家与贾家是世代姻亲,王熙凤到了贾府,又成了贾母最宠爱的孙媳妇,她凭借优越条件和她的聪明才干,掌握了这个大家庭的权柄。今天我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凤姐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同学一:我来先说一下个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监督存在许多各种各样的矛盾,适得其反会计监督这一重要职能被逐渐弱化甚至会计根本无法实现监督职能。本文分析了会计监督中存在矛盾的几种形式,并针对矛盾提出了几点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创新是教育主体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课程及教育教学方式等不断扬弃、超越的过程,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来改造现行教育、以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教育创新是教育主体行为,但教育创新不只是教育者的个人行为,也不只是学校集体行为,而是日益表现为政府行为、国家行为。教育创新面临着诸多复杂的、不确定的因素,并表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种不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便是教育创新面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雷雨》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是社会的矛盾?是的。是人物性格、灵魂深处冲突?是的。是意志与命运的搏斗?是的。《雷雨》的矛盾正体现了社会悲剧、性格悲剧与命运悲  相似文献   

14.
明庆华 《湖北教育》2004,(20):35-36
教育创新是教育主体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课程及教育教学方式等不断扬弃、超越的过程,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来改造现行教育、以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教育创新是教育主体行为,但教育创新不只是教育的个人行为,也不只是学校集体行为,而是日益表现为政府行为、国家行为。教育创新面临着诸多复杂的、不确定的因素,并表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种不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便是教育创新面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苏轼思想旷达,但其中包含更多的则是矛盾和痛苦,后者的份量比前者更重,且有时正是因为有了前者,后者才更明显、更沉重,因而总体表现为时旷时悲、旷中含悲、旷更见悲、悲多旷少的情形。而苏轼思想之矛盾和旷达又各自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试析当前英国教育改革中的矛盾石伟平英国当前的这次教育改革,争议很大,国内外对此评价不一。这次改革中确有不少矛盾之处令人费解。改革政策上的混乱出现在包括1988年教育改革法在内的一系列官方文件之中。本文试图通过政策研究来揭示这些矛盾之处,并试图从意识形...  相似文献   

17.
当前,物质利益矛盾处于人民内部矛盾的中心地位,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和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利益矛盾、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和干群之间的利益矛盾。对此应遵循公平的原则,采用发展经济,加大弱势群体教育投资,完善税收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法律约束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等方法综合协调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试析教育活动的结构与矛盾冯建军教育活动是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探讨教育活动的结构,分析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对于认识教育主客体的关系,深化教育本质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任何教育活动,都有教育过程中的两极,即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组成,它们以教育资...  相似文献   

19.
试析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矛盾吕梁山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写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而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系统,它包含有工人阶级内部矛盾、农民阶级内...  相似文献   

20.
严复建立在社会进化论基础上的政治哲学理论使他有力地解释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但这一理论的内在逻辑又不断削弱着严复寻求强国之梦的努力。沿着自己的政治理论,严复一方面在思考社会变革、人功作为、社会进化、社会生活的可知性方面时满怀信心,但同时他也得出了中国社会实行专制制度的合理性、人功作为在天演规律面前的无奈以及社会进化对人道的背弃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