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芳  吴应清 《科学中国人》2023,(5):29-31+82
<正>病证结合血瘀证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的缺失是当前中医药行业的瓶颈问题,严重限制了以血瘀证这一临床最常见证候为主要证型的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标准化和客观化。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主任医师付长庚,是我国首批中医传承博士后,“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青年创新人才奖获得者。十余年来,他埋首浩瀚古今文献、坚守临床一线,将传统中医与现代技术理念相结合,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包括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建立了可用于量化诊断和证候疗效评价的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突破瓶颈,推动了行业发展,为发扬中医药文化贡献了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证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较关注的热点领域,临床上分别从痰热郁肺、痰浊壅肺、血瘀、肺肾气虚、脾气虚、阳虚水泛等证型上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较多研究者在利用中医辨证或是在西医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灵活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减少急性加重频率和严重程度,延缓肺功能的减退,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副作用小。现将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一、中医的“证”与“证”的机理性研究 (一)“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华,“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证”的实质是当前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必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确定其科学价值。但从“证”研究的回顾中发现许多问题,有碍研究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血脂、CRP的关系。方法:将90例入组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中医症候分型标准分为3组(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阴虚风动证),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各组于入组后24小时内进行血脂及CRP检测。结果:9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气虚血瘀证患者43例,占47.8%,明显高于痰瘀阻络证、阴虚风动证组。与对照组比较,各证型中TG、TC、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以痰瘀阻络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气虚血瘀证型为主,痰瘀阻络证患者的TG、TC、LDL-c、CRP水平较高(P0.05),中医的痰瘀可能与血脂、CRP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蛋白质组学在血瘀型IgA肾病中研究的最新进展。方法:搜集、整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蛋白质组学在血瘀证IgA肾病领域研究概况。结果:M/Z为8713.48的蛋白峰可能为IgAN血瘀证的特异蛋白,水蛭可能是通过调控该蛋白治疗IgAN血瘀证。结论:蛋白组学为IgA肾病的证候分析、诊断及预后提供了证据,起着辅助临床诊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鼻衄症属于中医“血证”的范畴,传统中医认为鼻衄亦有“实”证和“虚”证两种之分。“实”证的病机为内热炽盛、迫血妄行,一般运用泻心汤、犀角地黄汤,并适当配伍一些凉血止血的药物。“虚”证的病机为脾虚统摄无权,即临床常说的“脾不统血”病症,一般使  相似文献   

7.
“中医百项”的全名是“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由于此项目计划在300多项技术中筛选出100个左右的进行全国推广.因此它的重点在于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与血清甘胆酸(CG)的临床观察。方法:按照肝炎后肝硬化诊断标准收集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血瘀证4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80例,另选同期健康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记录4种不同证型患者及对照组与血清C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差异。结果:肝气郁结组、脾虚湿盛组、湿热内蕴组、血瘀组血清C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脾虚湿盛组、湿热内蕴组、血瘀组TC、TG、HD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P0.05。结论:肝气郁结组、脾虚湿盛组、湿热内蕴组、血瘀组血清CG均比正常对照组高。同时,湿热内蕴组相较余组升高更显著,由此而知,湿热内蕴证患者肝细胞坏死程度明显高于肝气郁结证、脾虚湿盛证及血瘀证。该研究提示血清CG含量测定对肝硬化预后的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住院电子系统收集2011年5月到2017年2月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中医的辨证分型,分析其分布特点,并对治疗上所涉及的中药汤剂及院内中药制剂进行研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共有27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证型分布主要以血瘀气滞型为主,占45.8%,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病多发于40~54岁这个年龄段,占118例,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年龄段与该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的年龄段其中医证型分布仍有一定倾向性;针对该病的中药用药情况,主要以补益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及化痰祛湿为主。结论:本病多发于40~54岁的中年人群,以血瘀气滞型多见,其证型的分布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补益为主,兼顾活血、理气及化痰祛湿等。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8,(1):7-8
我国有了“脉络-血管系统病”证候诊断标准。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吴以岭教授,在近期第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作的“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基础研究”国家973计划项目专题报告,受到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韩国、印度等国家的800多名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内服方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组方规律,进而揭示近年来中医内服方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特点。方法:通过查阅及整理近十年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方剂260首,将方中药物进行功效类别、五脏归经及五味统计,并统计各单味组方中药的使用频率。结果:清热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是其主要部分或基本组成,治则上以清热、养血、活血为主。结论:血热内蕴、血虚、血瘀为寻常型银屑病的主要病机,内服方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组方原则多为清热、养血、活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使中西结合诊断循环系统疾病为现代临床医学服务,了解中医辨证分型和胸痹心痛心电图变化的关系,对临床200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心电图ST-T变化以及中医辨证分型,探讨中医证型变化与心电图ST-T改变的内在关联。方法:选取2012年1月5日~2013年1月5日期间,胸痹心痛患者200人进行心电图和中医四诊检查。结果:正常心电图组(7.5%,15/200),心电图改变的心电图共有185份其中包括:ST段改变组(29.1%/54/185)、T波改变组(40%,74/185)、ST-T改变组(30.8%,57/185)。ST段改变组包括阳气虚衰证(44.4%,24/54),气虚血瘀证(25.9%,14/54),气阴两虚证(14.8%,8/54),心肾阴虚证(14.8%,8/54)。  相似文献   

13.
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实施数年来,权威披露的阶段性成果看来已取得显著进展。深入考察发现,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研究面临三个无法回避、难以逾越的困难,即中医脏腑的概念属性问题、中医理论中核心"概念"(证、证候、病机、证素、病因)混乱问题和基于西医疾病辨证所属症状和辨证的虚拟性问题。其中既有中医理论自身的问题,又有学术界自行制造的麻烦。两者交织在一起,成为时下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正视、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理性地叫停此项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慢性咳嗽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以不明原因的反复咳嗽为主症,且时间超过8周。其病因复杂多样,临床中诊治较为困难。慢性咳嗽属中医"久咳"、"顽固性咳嗽"等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诊治及调护的阐述不胜枚举。"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取肺也"—中医从整体出发,有着显著的优势。本文就导师对慢性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从肝脾论治、辨证施治的经验方法作一探析,结合临床经典案例,探讨从肝脾论治慢性咳嗽的优势,为临床诊疗该病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5.
循序渐进案例教学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是中医内科教学的核心重点,主证、兼证、变证是中医内科辨证思维训练的核心内容。通过循序渐进案例教学,教授学生准确辨识主证、兼证、变证,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掌握化繁为简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16.
赵霞 《大众科技》2014,(7):130-132
目的:观察祛银方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4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祛银方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和雷公藤多甙片对照组。治疗4周后,评价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中医临床症候症状等方面的改变,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73%;两组生活质量指数(DLQI)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两组的DLQ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医症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除瘙痒症候治疗有显著性差异外(P0.01),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祛银方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尤其在改善中医症状如瘙痒、口渴等方面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雷公藤的毒副作用,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检索运用"湿、痰、瘀、虚"的辨证分型治疗膝关节炎的文献,筛选出高质量的、有代表性意义的文献,从各家的辨证论治、经验等总结其临床使用,概述基于"湿、痰、瘀、虚"的病机理论指导下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从"湿、痰、瘀、虚"论治的研究提供膝骨关节炎治疗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阴虚血瘀证的形成机制和临床特点认为阴虚、血瘀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决定了阴虚血瘀证的广泛性.但以阴虚致瘀为主同时.认为阴虚证多存在微观血瘀的病理变化,故阴虚燥热内盛的病证:热毒炽盛,窜扰脏腑、脉络的病证.郁热蕴阻脉络、关节的病证,阴虚热盛有出血倾向的病证:性喜柔润.以阴为体的脏腑病证等.易出现阴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患者易发生中风和心肌梗死,属血瘀证中比较危险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烧伤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检索烧伤在中医方面的辨证分型,然后提取、分析及总结。结果:烧伤的中医治疗理论有大量的古近现代文献记载,其观点取得一致认同和临床应用广泛。但值得注意的是,古近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提出的许多见解大都停留在经验阶段,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故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统一的、规范的、可以概括烧伤的不同病因所引起阴阳气血的不同变化导致人体的不同疾病状态的理论显得尤为必要。结论:"热伤营卫"为烧伤中医的基本证型,而阴津耗伤、阴伤阳脱、火(脓)毒内陷、气血两虚、脾虚阴伤此五型则作为烧伤的衍生证型,并对烧伤的辨证分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设计和实现的中医方药嵌入式系统旨在建立和完善证候和方药之间的关系,改善中医临床和教学在辨证分类与方剂选用之间存在的脱节情况,改善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方式。系统采用嵌入式技术和移动数据库技术,在中心服务器为中医药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平台,采用合并复制和远程数据访问技术,实现中心服务器与PDA设备和中医师桌面信息的同步,实现证、方、药的学习查询和辅助开方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