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论文通过分析《高级英语》的现状并结合笔者的课题研究,运用文学领域的方法论——接受美学来指导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使《高级英语》教学更加具体,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鉴赏过程中由"配角"转换为"主角",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英语专业实现培养专业特色人才的办学宗旨和教学模式改革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作为文学研究中一种新型的模式和方法论,不再孤立地研究文本本身,更重视文本的社会效果以及读者对文本的参与和理解。本文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阐述字幕翻译的特征及译者的翻译策略,力图揭示其中的一些规律,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日趋成熟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3.
吴秀群 《海外英语》2013,(22):186-187
接受美学的核心理论是意义未定性和读者期待视野。诗歌语言的模糊性,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意义空白和想象的空间。而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使译者对原诗有不同的阐释,从而给出了不同的译文。该文从语用模糊、意境模糊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对《江雪》的四种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得出古诗英译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但由于应试教学目标的束缚和拘禁,诗词解读的教条化和教学模式的程式化等原因,古典诗词的教学现状难尽如人意.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活动中引进接受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空灵美、模糊性、含蓄性等审美特征,都与接受美学理论有着诸多的契合之处,这是把接受美学运用到古诗词教学的前提.古诗词教学可以借鉴接受美学的一些观念,展开新的教学思路,具体措施为:重视和提高学生的"期待视野";在教学活动中承认"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把"第二文本"当作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自接受美学的视阈审视从“样板戏”到“风流版”的“沙家浜”现象,力图对“沙家浜”现象中引发的尖锐争论之原因做出深层解读。不同时期读者的审美经验、期待视野、接受方式直接导致他们对于《沙家浜》各个版本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在艺术创作阶段、艺术表现阶段以及艺术接受阶段都非常重视“空白”的艺术手法,它渗透在中国艺术的各个方面。而借助现代接受美学思想从作者、作品、读者三个方面对中国艺术空白中所蕴涵的读者接受理论加以梳理,可以认为,中国艺术的空白使接受者在不断填补意义空白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余味无穷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7.
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朗费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他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拥有不同的读者层。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文本具有意义未定性,读者具有不同的期待视野。"朗费罗现象"在于它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实现了读者完美的"召唤结构"。依据接受美学的批评理论,以朗费罗的《箭与歌》为个案探讨其在中国流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译作《浮生六记》一直被视为中国翻译史上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本文从接受美学与视野融合的角度下,探讨林语堂先生在其美译标准下如何让原文及文中的文化负载词符合目标语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彰显其翻译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9.
李安导演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管在商业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成功,造成了一时的轰动效应。难得的是观众并不把他归为一部普通意义上的商业片,因为他深深的震撼了心灵。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李安讲了个好故事,以其独特的叙述模式,迎合并拓展了读者的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本文从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和文本空白出发,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相似文献   

10.
Vanity Fair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威廉·萨克雷经典代表作,书中深刻揭露了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趋炎附势、尔虞我诈的丑恶现实。萨克雷文笔细腻,将讽刺寓于幽默之中。我国翻译大家杨必女士准确、地道地再现原作风格,译作自问世以来,备受读者欢迎。杨女士对译文本文"空白"的处理恰如其分正是译文大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支持。接受美学认为翻译是作者译者读者三者交流互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审美情趣等已有背景,同时译者应强调对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的观照,争取实现翻译过程中两次视野融合。本文以鲍勃·迪伦的民谣歌词翻译为例,演绎了接受美学对于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为对象,从接受美学出发,探讨了译者作为读者是如何实现和原文的视野融合,以及如何处理原文的空白和不确定性,以实现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和译文的融合,为今后的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位创始人伊瑟尔和姚斯的意义未定性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入手,分析了元稹的《行宫》的翻译。笔者认为正是诗歌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而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又使这些联想各不相同,从而不同的译者给出了不同的译文。  相似文献   

14.
接受美学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及读者的积极参与作用,文学翻译是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在于:文学翻译在题材选择上要考虑现实目标读者,翻译策略取舍要满足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文学译本要有未定性及意义空白等.同时,接受美学也存在过分强调读者主体性,忽视作者和作品地位的局限.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应择其善者而从之,让文学翻译更好地发挥沟通中外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理论为中专的小说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中的读者——文本意义的生成者、期待视野、文本的召唤结构等观念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给予中专小说阅读教学诸多启示,若将其适当地运用于中专小说阅读教学实践中,对于改善小说教学中尚嫌僵化的模式,建构学生在小说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的戏曲名剧,西厢故事自唐代起就被人反复吟咏,历代不断而流传至今。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可以看出,通过读者"期待视野"的转变以及社会环境、儒家思想和文学形态的影响,西厢故事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体现出文学演进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7.
赵东升 《文教资料》2006,(14):19-20
本文通过对接受美学几个“文学观念”的阐述,重点论述了阅读者进行文学接受活动过程中,如何“参与对文学作品的二度创作”,从而发挥文学作品“最大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阅读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从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中寻找作品价值,即重新创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就是这样一首能给读者重新创造价值空间的新诗。  相似文献   

19.
研究理论,是为了理论指导实践,文学阅读教学的实践落实在文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之所以引进接受美学理论就是期望能够改进文学阅读教学,能够重新审视阅读教学中的各环节。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引用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和"空白论"两个重要概念探讨李清照词的英译,分析译者作为原文读者和译文作者的双重身份,在自身的期待视野影响下如何理解原文和产出正确的译文;此外,译者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采用合适的译法处理词中的空白,同时在确保译文读者能够理解译文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一些空白,保持词的高度艺术性,让译文读者有想象创造的空间,以获得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