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正走向主体教育”,“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要倡导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强调并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根本目标。审美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主体性,主要是指培养和发展审美自觉、审美创造以及审美超越等审美主体性素质,这既是主体性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与任务,也是主体性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宗文 《教育艺术》2002,(12):60-61
小学教育是基础 ,而语文教学则是基础的基础 ,更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老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科学组织及认真引导 ,让学生充分参与语文教学活动 ,促使他们积极地想、主动地说、自觉地做 ,充分领略学习的乐趣。还可借助语文的育人功能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劳动观、审美教育以及健康的需要、积极的情操、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理想的培养 ,把学生塑造成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乃至自我发展的主体。从而使学生最终成为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健全的主体人格以及高度的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奠定…  相似文献   

3.
康德认为,“人,总之一切理性动物,是作为目的本身而存在的,并不是仅仅作为手段给某个意志使用的,我们必须在一切行动中,不管这行动是对他自己的,还是对其他理性动物的,永远把他当作目的看待。”人是目的本身,具有个性独立性,能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有个人的权利、欲望、地位、价值和尊严。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一旦成为人,从根本上讲他就处于和自然界相对立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语文教学中将艺术与文学相结合,对于强调素质教育,以及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都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文学性特点,对学生施行审美教育,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操。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这一观点表明 :学习的能动性应该属于学生。然而 ,陈旧的教育观念忽视了这一特性 ,给教学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何实施主体性教育呢 ?一、激发兴趣——调动主体性源源不断的学习内驱力来自浓厚的“兴趣”。正因如此 ,学生才乐不知倦地沉醉于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没有兴趣的学习毫无生机 ,更谈不上活力 ,主体性的发挥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而教师要善于“巧妙”“灵活”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之汇成无穷的求知欲。例如 :教学《小小的船》,我抓住学生兴趣的特点 ,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轴。以卡通画的形式制作了…  相似文献   

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形象教育、情感教育,具有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潜移默化的特点,对人的品质和性格的影响是深入的、全面的、持久的。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审美教育的价值得以实现,有赖于从事美育活动的教师个体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教师的审美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彭妹辉 《教师》2014,(18):124-125
语文教师疲于奔命而又总是换不来满意的成绩,语文教学现状的尴尬处境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在彰扬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对教师生命个体的关注在哪?教师的主体性又该如何体现?文章主要从如何唤起教师主动改变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关注自我生命的内在需要,变被动为主动,走出疲于应付和日益倦怠的现实处境的角度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证明,重视加强健康有益、丰富生动的审美教育,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促进智力结构的改变,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途径很多,语文教育是主渠道之一。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荟萃,也是思想美、形象美、意  相似文献   

10.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美育又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是通过形象教育,使人们在直接的具体的观察中,激发起感情的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受到感化、陶冶、锻炼,从而丰富精神生活的内容,涵养情绪和精力,培养高尚的情操,使人自觉地为维护和创造一切麦好的事物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有它的工具性、发展性、人文性。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使它肩负着更多的更重的任务,在各学科教学中可以说是首当其冲的。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工作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与主体性教育阐述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语文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但是。近些年学校里的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思想上、人格上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于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热点与亮点。这同时又与科学实践证踞相吻合: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其浅近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个体审美心理;终极目标,在于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完善个体人格。因此。学校教育应充分考虑当代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多点切入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13.
正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同样,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创造活动。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美的创造之外,还要通过美育,实现自身的美化。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哲学家、美学家,虽然生活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美的追求却从没有停止过。美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真、善、美  相似文献   

14.
15.
语文教学与美学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形象美是语文教学与美学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情感体验是语文美育的最基本形式和最基本特征,创造美是语文美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美育不失为一种有魅力较理想的语丈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有其自身的特征,指的是在老师帮助下的积极性,独立性,自觉性与创造性学生主体性明显受年龄的制约;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基础是学习实践活动,并需要一定的内,外在条件和师生共创。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根本属性。人类文化的历史,就是主体性的唤醒、弘扬、进化的历史,所以,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近现代哲学最有力最持久的浪潮,主体性教育也成为了近十几年来教育研究持续的热点。主体性教育以培养、弘扬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以活动为生成机制,以实践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根本特征。目前。主体性教育研究已从宏观走过中观走进了微观,从理论层面走向了实践层面,人们基本确立了主体性教育的价值理念,正热衷于探索主体性教育的模式。构建主体性教育的课程,开始建立健全主体教学论。那么,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呢?建构主义的思想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生成主体性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建构主义重视个体的建构潜能,强调建构性,认为知识的生存需要通过建构而成,而知识的生成与丰富恰恰是主体性形成的基础,因而建构性是主体性的内在根据,主体性的发展过程与建构过程统一在同一过程中。所以,在当前主体性教育的探究过程中很自然地要去关注建构主义教学论。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是一门充满美的滋力的学科。课文中有着大量的诗歌、散文、游记、小说等。这些作品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因此,语文教学应责无旁贷地加强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一、品味文章语言,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高尔基说过:“文学是借助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语言是美的核心,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含义深远的词句,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要调动种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重锤敲打,真正…  相似文献   

19.
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在成都教育学术研究报告会上曾经提出:为什么社会上、家长、包括不少学生都批评我们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总是老一套,质量不高啊?原因在哪里?老师为什么费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进一步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语文的学习过程当中去。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最为重要的渠道,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健康健全的思想道德标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