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雷雨》是俄罗斯著名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农奴制改革前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而《雷雨》则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的成名作,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大雷雨》和《雷雨》都属于悲剧范畴,但二者除了在悲剧结构方面有异有同外,在悲剧冲突和悲剧高潮方面存在较大不同,鲜明地体现出西方古典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悲剧”一词是近代才进入中国剧评界的“舶来品”。王国维先生首先采用“悲剧”概念,对《红楼梦》和中国古典戏剧作了研究,分析了《红楼梦》的悲剧性,肯定了《赵氏孤儿》、《窦娥冤》等古典戏剧“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然而,更多的学者、评论家在沿用“悲剧”概念对中国古典悲剧进行探讨时,作出的多是“中国无悲剧”的否定判断。如蒋观云在《中国之演剧界》、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等著作中皆持此观点。  相似文献   

3.
一随着文学艺术和文艺理论的发展,“悲剧”已是一个可以有多种理解的复杂概念。不过,无论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还是作为文学艺术范畴的悲剧,都是由作为戏剧类型的悲剧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因而人们也习惯于把戏剧类型的悲剧直称为悲剧或悲剧艺术。我们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来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起源的。悲剧的起源与作为整体概念的戏剧的起源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关于中国古典戏剧的起源问题,历来有许多迥异的见解。在我国近代,王国维在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同时,融合中西戏剧理论,对中国戏剧发展史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提出了中国古典戏剧起源于远古巫风的观点。他在成书于一九一二年的《宋元戏曲考》中说;“古之祭也必有尸。宗庙之尸,以子弟为之。……《楚辞》之灵,殆以巫而兼尸之用者也。其词谓巫曰灵;谓神亦曰  相似文献   

4.
<正>提到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有自己的四大喜剧、四大悲剧作为代表作。中国学者王季思在研究中国古典戏剧的时候,也评选出了十大悲剧、十大喜剧,二十部作品有一半都出现在元朝。除了以下作品,悲剧还包括明朝的《精忠旗》《娇红记》和清朝的《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雷峰塔》,喜剧还包括明朝的《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和清朝的《风筝误》。好了,接下来一起看看元朝的悲喜剧们都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是最早关注中国现代戏剧改良的中国现代杂志。胡适虽不是戏剧家,但是他率先于1918年在第4卷第6号《新青年》上开辟了第一个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研究的专号"易卜生专号",并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戏剧改良的文章《易卜生主义》。之后又于1918年10月15日在第5卷第4号《新青年》上组织了戏剧改良的第二个专号,发表戏剧理论文章《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这是胡适戏剧改良的两篇重要文章,文章提出了自由主义、写实主义戏剧观,以及戏剧进化论和悲剧观念。这些观点不仅对初期的文学革命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整个中国现代戏剧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开创性的意义。但文章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从而左右着整个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和走向。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悲剧中,有几个非常耀眼、鲜明的女性形象,如古希腊戏剧欧里匹得斯的悲剧《美狄亚》中的美狄弧、莎士比亚戏剧《奥瑟罗》中的苔丝荻蒙娜、中国古代戏剧家关汉卿的悲剧《窦蛾冤》中的窦蛾、高明的《雷峰塔》中的白娘子等,这几个女性虽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但人物各自的性格、行为、遭遇、反抗命运的方式却不一样。下面来粗浅地分析一下这几位形象。  相似文献   

7.
何小平  曾艳 《文教资料》2007,(19):73-77
汤显祖的《牡丹亭》系明代传奇,其戏剧情节中的喜剧穿插和喜剧结尾形式,根据西方的戏剧理论解读,极易被人误读为喜剧或者正剧。本文立足于中国古典悲剧理论与西方悲剧的差异,依据中国古典悲剧的“苦乐相乘”、“悲喜交错”的民族特色的审美风格,对该剧的情节结构中喜剧穿插、喜剧结尾的悲剧内核、悲剧意蕴、悲剧效果史、悲美的语言色彩和作者的悲剧创作理念进行分析解读,以对《牡丹亭》的悲剧审美形态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8.
《汉宫秋》位列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是我国古代戏剧中的一部著名悲剧。但由于中西悲剧理论观念的不同,很多中国的悲剧在西方人的眼中并非悲剧。从悲剧题材与人物设置、悲剧的情感结构、悲剧的结局及悲剧的表达方式四方面来具体探讨《汉宫秋》的悲剧性,借以突出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先生的《诗论》系统地运用西方现代美学原理解释中国古典诗歌,同时也用中国古代的诗歌、诗论印证、纠正西方诗论,通过中西比较融和,获得许多"独创见解";他的《悲剧心理学》通过中西戏剧的比较,结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中国人的人生观念及生活态度,剖析了中国戏剧殊异于西方戏剧的原因。这种以西方学术视角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根底结合起来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诗学批评理论以及悲剧审美特征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中国当代文艺创作与审美批评的创新,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能从当时洞察未来的伟大戏剧家,是一位既能描写在严又能描写卑贱的才气横溢的全能大师。在他的著名悲剧‘李尔王》中,重笔描绘了李尔国王在分让权利之后被驱逐荒原的悲剧。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位艺术大师:他的戏剧中,可笑可怕、欢乐悲伤之间无明确界限.两者并行不停,偶尔还会互相转化,犹如拉斐尔的绘画《西斯廷圣母》一样,是综合了欢乐与痛苦、生与死的光辉典范。莎士比亚笔下,悲剧因素闯入了喜剧,笑声又响彻在最阴沉的悲剧里。《李尔王》中的弄臣形象便最深刻地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这种特征。本文试就《…  相似文献   

11.
自莎士比亚的《奥瑟罗》登上中国戏剧、戏曲舞台以来就不断在中国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情愁爱恨、生离死别的悲剧。在《奥瑟罗》传入中国的100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戏剧家将其改编为话剧、京剧和越剧.在其改编的过程中。溶入了中国导演、演员对莎士比亚《奥瑟罗》的独特理解。《奥瑟罗》中的悲剧主人公在中国舞台上不断变脸,其中既有中国政治的影响.又有现实的、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尤金奥尼尔是描写现代生活悲剧的伟大戏剧家.他结合古希腊、易卜生等人的传统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不断创新,为美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从资本主义社会琐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到悲剧的新题材,使之作品的震撼力堪与古希腊作品相媲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并进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致家族关系的极为不和谐。  相似文献   

13.
美国戏剧家阿瑟·密勒在戏剧《推销员之死》中塑造了几位耽于身份认同危机的人物,威利·洛曼和他的两个儿子向往成功,但在追寻成功的道路上不能认清自己的身份角色,酿成了家庭悲剧.本文从认同危机角度,分析他们的认同危机是如何在现实与梦想的矛盾中产生并形成悲剧的.  相似文献   

14.
俄狄浦斯是西方古典戏剧中为人熟知的悲剧人物,他的一生因为一个预言而改变。一些评论家认为俄狄浦斯的悲剧是超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借助吉拉尔的替罪羊理论,对俄狄浦斯在《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剧成因进行解析,则可以看出他的悲剧不过是当时由复杂的自然、社会条件下的政治权力斗争造成的,是人为操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汉宫秋》和《梧桐雨》是中国古典悲剧史上的璀璨明珠,这两部作品凝聚着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的精华,采取几乎相同的艺术手法,营造了悲苦的艺术境界。它们首先选取“苦”事,作为营造苦境的基础,在对“苦”事的处理上,作者又尽量淡化外在的戏剧冲突,而着重表现悲剧主人公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并把所选的苦事做了独具匠心的剪裁布局,淡化和主题关系不太密切的人和事,最后又通过悲剧主人公撕心裂肺的独白把悲剧气氛推到高潮,营造了悲苦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推开我国古典戏曲的大门,便可看到,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这就是大量的不朽的戏剧作品。数量繁多、姿态多样、题材广泛、风格独特,这一切在世界上都是无与伦比的。遗憾的是,我国的古典戏曲理论比之创作来说,远远落后,戏曲理论家和专著为数极少,至于谈到悲剧理论,就更为寥寥,对我国古典悲剧的研究,更是一个空白。但在西方,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就出现了很多的悲剧专著和论文,我国悲剧一词的出现,直到晚清才在一些文论中看到。  相似文献   

17.
大团圆结局是中国古典悲剧最为鲜明的民族特色之一.它没有改变中国古典悲剧的本质属性。大团圆结尾的形成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从作者角度来看.戏剧家的创作指导思想、创作心理、创作环境等因素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不仅创作出《窦娥冤》那样感天动地的悲剧,还创作了《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一批妙趣横生的喜剧。直到今天,这些喜剧中的许多人物,还活跃在我们的舞台上。和西方的古典喜剧相比,关汉卿的喜剧有许多独特之处。最为突出的是,他的喜剧基本上以正面形象为中心人物,以赞美、歌颂正面人物为主,鞭挞丑类为辅。而西方古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类型,在两个不同源头的戏剧种类中,艺术家在舞美艺术上呈现了各具特色的舞美表达。以古典戏剧《窦娥冤》与现代戏剧《雷雨》为例,从审美角度对比二者舞美形式,透视出中国古典戏剧与现代戏剧在舞台美术上存在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20.
<正>《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雷雨》的出现对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戏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雷雨》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中国戏剧文化与世界戏剧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有着无法替代的高度。本文主要从《雷雨》中戏剧性的情节、《雷雨》的悲剧色彩、代表人物性格分析三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