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清末新政"时期,清王朝被迫通过建立"代议机构"、废科举与兴学堂等举措,藉以挽救自身的统治危机.与此同时,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蓬勃兴起,各种政治团体纷纷成立,从而使中国近现代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首次出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新景象,呈现出政治发展层次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的政治社会化客观上推进了"新政"的进行,尤其是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思想启蒙和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2.
"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的困境,反映了教育系统劳动力输出结构与社会劳动力需求结构间的两极失衡,其原因之一是多年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我国基础教育规模的严重萎缩;摆脱这种失衡的途径之一是较高学历劳动力对较低学历劳动力的替代。在我国社会,这种可替代性被弱化,加之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被强化,替代中的技能性障碍和制度性障碍更为强烈。单纯减少技能性障碍的努力,也会因社会等级区隔不断再生和扩大的场域中的习性作用而出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只有从减少技能性障碍和减少制度性障碍两方面双管齐下,伴同消减社会等级区隔、提高社会平等程度的进程,才有可能摆脱这种失衡,并让"尽可能多的人"圆上"大学梦"。  相似文献   

3.
在湘鄂渝黔边区这样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信息传播、文化传承、环境监督、社会关系协调"等社会功能。可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该区域目前媒介生态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这种失衡对于在该区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媒介生态的失衡主要是其结构与功能的失衡。而导致媒介结构失衡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与文化的相对落后,导致媒介功能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众传媒商业化趋利性和"重城轻农"以及迎合大众消费心态意识。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很多文学作品都受到了"调子低沉"的指责。这一指责在"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就频繁出现,建国后更上升到攻击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地步,"调子低沉"成了一个政治问题。"调子低沉"的实质是那些与主流"宏大叙事"不相符合的揭示社会"阴暗面"以及宣扬个人化情感的叙事。对"调子低沉"的批判是以国家意志来要求文学进行"光明"叙事,是政治话语权的文学转化,这对于文学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政治的需要,又有文学失范、民族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政治生态失衡导致文学生态失衡,是"一边倒"文学批评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20,(1):62-64
受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与城市相比较而言,农村地区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更为严重;女性社会地位上浮加重了农村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结构,大量的农村男青年被挤出婚姻市场,被迫"剩"下。"结婚难"这一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是目前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风险"之一,调查农村结婚难现象的发展现状,并对改善这种困境进行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时期,以立宪派为主导的政治参与的迅速发展,是在新政的展开、新力量的诞生、社会危机加剧、清政府控制力削弱及民众政治意识的觉醒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政治参与以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在专制政体内展开的,以舆论参与和政治接触为主;后期则发生在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过渡时期,政治参与形式更为完备,规模扩大,对政局的影响力增强。新政时期的政治参与推动了政治变革、促进了民众政治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随着江苏高考新政的推行,在新政影响下的高中教与学也需要发生一定程度上的转变。政治作为高考文科选修中的一门学科,在新形势下不仅要适应新的高考改革方向,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及社会实践能力发展的需求,改进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殖民统治不仅使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了严重的动荡和混乱,同时给东北各阶层民众的社会心理带来了更深层次的伤害.使其社会心理由最初的对民族国家的"忧患意识"向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核的"抗日心态"转变,同时这种转变也是促成东北抗日救亡高潮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帕森斯认为,在西方现代性展开的过程中,经济、政治以及教育领域发生的三次革命性变革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促成了现代人类境况的基本形成。主要发生在美国的"教育革命"对于美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革命性的结构变革使美国大学成为美国社会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它与美国社会在基本的价值及结构模式方面都具有同构性;美国的现代职业结构、公民权的发展也深受这种变革的影响;而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学生期"社会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并最终演变为1960年代学生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乡经济社会结构严重失衡是形成"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失衡的城乡关系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使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罗斯福新政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创新是对美国传统宪政体制的突破,它要求一次“宪法革命”。这些革旧布新是对政治权力和各种利益的再分配,利益和权力的重组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宪法危机”。在美国法治至上和程序至上的宪政体制下,以罗斯福总统为代表的行政、国会和最高法院及有第四权之称的美国新闻界在“宪法危机”之中为各自的权力和利益博弈。为解决危机,美国政府各方在宪政体制提供的“谈判”的机制下以“斗争促团结”,相互协商和妥协,为美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寻求“共识”,最后在宪政的轨道上化解了“宪法危机”,促成了“宪法革命”的实现,确立了美国现代宪政体制发展的方向,为美国找到了一条宪政体制下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结构中的存储分为自然存储和社会存储,其中社会存储的有效开拓与补偿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王永江是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重要决策人物。在担任奉天省财政厅长和代省长期间锐意推行新政,比较成功地开拓和补偿了曾经一度枯竭的社会存储。但是,由于张作霖在整饬军武和战争中耗费了大量的财力与物力,使社会存储不能够得到再开拓与再补偿,良性经济循环遭到了破坏。王永江的新政也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3.
罗斯福新政是西方社会反经济危机政策成功的典范。“新政”针对大危机中爆发出来的问题,在财政、金融、农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改革。“新政”不仅取得反经济危机的效果,而且奠定了美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比较,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4.
清末湖南新政是湖南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一环,由此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学者大多偏重于对教育改革和新政推动者的研究:教育改革方面涉及到学堂体制、实学教育和法学教育等方面,而新政推动者方面则侧重于官员、士绅阶层以及立宪派。分析表明,现有研究成果多是宏观上的论述和分析,个案研究相对稀少,对新政时期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变迁的研究尚显不足。  相似文献   

15.
何启、胡礼垣是近代香港著名政论家,二人在合著作品《新政真诠》中,提出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以政治革新为核心,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革。在教育方面,二人主张推行以新政为中心的教育革新,开展以西方为模板的学校教育,见解独特,颇值探究。  相似文献   

16.
明朝时,“天人感应”思想影响至深,在统治者脑子里根深蒂固,导致灾异演变为政治资源,出现对灾异进行人为操作的现象。本文从明朝一个重大转折时期的政治改革——万历新政着眼,阐述灾异对当时政治斗争的介入。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洋务运动标志着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那么,清末“新政”则是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它把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中国军事、文教和经济近代化进程推向深入,同时在政治近代化方面又取得历史性突破,客观上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晚清统治者政治上的保守却使其随晚清政权的倒台遽然终止,晚清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因之夭亡。  相似文献   

18.
经济危机往往会引发社会危机。在1929-1933年大萧条的社会背景下,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不仅帮助美国走出了经济的低谷,而且通过推出了《联邦紧急救济法》、《紧急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等社会保障政策,避免了大的社会危机。当金融风暴正在全球蔓延的时候,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解读罗斯福新政的"救世"经验,对于在确保经济安全的同时,如何确保社会安全,也许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使地方官考核制度发生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原有大计制度内部调整,包括制定新设职官的考核办法、增加大计考核内容等;另一方面,为适应新政改革需要,制定了考核州县事实制度,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奖惩等方面都体现出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至清末新政,都不同程度地对教育进行了改革。这三次教育改革,内容不断丰富,体系渐趋完善,并对当时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终于完成由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