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过程正应当注重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成为教学主流,真正让学生在学中“动”,在“动”中学,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所谓“动”,指的是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而不要像过去那样只会听、会抄、不会开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似的思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思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思想,  相似文献   

4.
历国君 《辅导员》2009,(10):51-51
新大纲要求要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与课堂主体——学生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期间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动”,大数量地“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要高质量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要更多地发动学生,要发动更多地学生。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应尽量多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真正地“动”,若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采莲》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采莲人,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你们欣赏过美丽的荷花开满池塘时的情景吗?  相似文献   

7.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开发学生的交际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体态语的作用不容忽视。准确、恰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能帮助教师组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作用。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体态语充分利用起来,突出“哑语”的作用,以无声胜有声,使之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8.
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为什么有的学生十分难管?其实这与学生对课堂中教学的参与不够有关。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主人,只有学生广泛、深入地参与了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才能得到良好的锻炼,受到良好的教育。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中,课堂是主要的阵地,因此,在教学中表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要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①》是我们使用的新教材,结合书中的有关习题谈一谈我们的一点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情景出发.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使枯燥单调的数学学习变成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的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在深深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物理教师的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要是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嘴。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已推广多年,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做法仍是盘根错节,藕断丝连。语文教学课堂内“满堂灌”、“讲风”依然存在,要想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静”的课堂“动”起来,使“死”的课堂“活”起来,让他们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相似文献   

13.
罗艳菊 《成才之路》2009,(14):43-43
活动课,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活动课。上好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语言体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生动活泼的获得新知,发展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在物理课堂上若老师真正能让学生"动"起来,则不仅课堂能"活"起来,而且教学效果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尝试.  相似文献   

15.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做好实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孙伟 《今日教育》2012,(3):68-68
实现生物课堂教学“动”起来的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刘梅 《四川教育》2008,(4):46-46
音乐能陶治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右半脑,增强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践这些功能时,目前农村学校中的音乐教育真有些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8.
骆慧 《教育文汇》2010,(7):36-37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在《奥运知识大家搜》这节课教学中,围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锻炼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求学生将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动手能力呢?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知,首先形成概念,进而促进观察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事实显示,很多同学虽然对生物充满兴趣,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却比较弱,几次实验失败过后,就渐渐对生物学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光 《考试周刊》2013,(69):55-56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教师花最小的教学代价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积极地动起来,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动起来"?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