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0年全国两会上,公共外交议题受到关注.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建设,为中国各方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公共外交是传统的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播的良好载体,也将使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更灵活且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2010年全国两会上,公共外交议题受到关注。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建设,为中国各方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公共外交是传统的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播的良好载体,也将使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更灵活且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张静 《新闻世界》2013,(8):322-323
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公共外交是为塑造国家形象服务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公共外交的开展和国家形象的塑造日益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本文从公共关系和国家形象的概念和关系入手,重点探讨中国政府该如何运用公共外交的手段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而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国际影响都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但是中国国家形象缘于历史沉淀使得国际社会中仍然存在较大认识偏差。公共外交作为在西方尤其是美国运用娴熟的理论与实践,其对中国所着力构建的国家形象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由于其在交换思想、沟通信仰、交流文化、传播价值观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与价值,理应得到我们的更多重视而成为在全球化背景中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固定选项。  相似文献   

5.
从美国的公共外交认识国际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法国学者阿芒·马特拉的研究,西方所谓的国际传播从来就是"一种战斗话语",服务于战争和冷战。而作为国际传播的公共外交,虽然可以理解为以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克服国家间政治壁垒和文化间交流障碍、通过与对象国公众的沟通而影响其政府对外政策的国际政治形态,但它的"战斗性"仍然没有获得必要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各民族国家对“他者”身份的区分、想象与建构通常会带有偏见,甚至产生异化,这一现象构成了各国对外传播国家形象的基础。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外交活动空间发生了变化,数字化公共外交成为国家形象建构的新路径,表现出脱域性、主体多元性与可沟通性等特征。面对新的技术图景,国家在推动数字化公共外交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吸收软传播理念,合理使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把握官方与民间相结合的复调传播策略,优化国家对外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7.
张晓霞 《今传媒》2013,(6):16-18
随着国际间竞争及全球化的加深,我国外交事业应该积极与时代潮流接轨,力图实现多元化的外交形式。中共十八大着重强调要加强公共与人文外交,可谓是抓住了中国在未来国际社会上发展的关键,为我国外交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早期的"乒乓外交"到近年来的奥运会、世博会、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公共外交在构建一个良好国家形象的同时,也推动了国际间的交往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本文立足新媒体背景下,分析了公共外交与构建国家形象的关系,从宏观上总结了我国当前利用新媒体开展的公共外交工作,同时反思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共外交的核心载体就是国际传播.传播决定了国家的影响力,现代媒体的介入促成了内政外交一体化;现代媒体成为国内公众参与外交的“新闻广场”;国际传播直接影响国家软实力;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公共外交竞技场;媒介素养是现代外交官的必备能力.因此,我国公共外交的理念,应进一步从“对外宣传”走向“国际传播”:立足点要从“以我为主”转向“以国外受众为主”,话语体系要从“中国官方语言”转向“国外受众语言”,传播方法要从“讲道理”转向“说故事”,主体要从“官办”走向“民办”,内容要从“政经利益”走向“文化交流”,传播模式要从“被动应付”走向“主动设置”.当前加强公共外交、提升中国影响力的对策建议是:整合“三外”力量、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巧妙借助境外媒体、重视国内舆论引导、妥处国内突发事件、用好新兴媒体平台、提升外交人员媒介素养、培养“民间大使”、建立效果评价体系、加强国际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9.
由于对崛起中的中国的种种疑虑,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时常会遭遇莫须有的"门槛",客观的国际环境将中国企业的命运与国家形象铸为一体,将中国企业推向了公共外交的风口浪尖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日前刊登了一篇题为"谁在害怕华为"的封面文章,将关注的焦点放到了中国民营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多年来在美国一直因为莫须有的"安全问题"而投资屡屡受阻的问题。文章从东道国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批评因非经济因素阻挠华为等中国公司海外扩张的行为会让美国损失巨大经济利益,认为"禁止华为竞标商业合同是固执己见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在高度媒介化、高度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媒体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媒体外交中的媒体具体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扮演这些角色?现有研究鲜有答案。为此,本文以斯诺登事件为例,通过对我国四家全国性主流报纸(《人民日报》、《环球时报》、China Daily和Global Times)在事件发生前后近八个月时间的相关报道和评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媒体在国际热点事件中发挥外交角色的策略主要有四种:音量调节、声源管理、主题驯化和话语争夺,这四种策略在以面向国内公众为主的中文报纸和以面向国际公众为主的英文报纸中表现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这些媒体在事件中都扮演着本国政府利益的表达者和声张者角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国际研究视野为参照,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历史和理论演进进行了梳理回顾,笔者认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在经历了展示国家实力、争取传播话语权之后,未来发展的愿景是“国家形象”的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12.
浅谈新闻传播中的公共外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外传播与公共外交的交集谈起,探讨当代新闻传播与公共外交策略的互动.认为新闻传播要渗透"公共外交"的整体意识,设法让中国的声音通过新闻传播来告知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在国际传播的历时性发展中,梳理"体育公共外交"的演进脉络,明晰其概念意涵和维度,并以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等国际性赛事为切入点,前瞻智能传播时代以体育和科技为主题的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的提升路径,为国内同行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虽然大国之间没有爆发战争,但是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战地记者作为一群特殊的新闻工作者,深入前线,广泛采集信息,发回战地报道。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发挥了公共外交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和数据分析,深入解析21世纪的战地记者与公共外交的互动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如何让战地记者更好地发挥公共外交作用。从积极方面看,战地记者所采集的信息能为外交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战地记者深入前线,能帮助塑造本国的国家形象;战地记者通过引导舆论,推动对外交决策的影响。从消极方面看,战地记者由于身处险境,较容易卷入外交事件,给本国外交造成一定的麻烦。要使战地记者更好地发挥其公共外交作用,有必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坚持客观中立,传递全面真实的信息;其次是入乡随俗,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再次是及时报备行踪,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  相似文献   

15.
国际传播即国际新闻传播。它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跨越国家边界、跨越国家传播体制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对于传播者而言,最便利最有效的工具就是通过天空直接传播的媒介,即广播和电视。外交是以和平方式来达到国家的国际战略目标的一种基本手段,“是代表国家和政府部门的  相似文献   

16.
17.
李喜镟 《今传媒》2014,(6):17-18
卡通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近日在网络上迅速窜红,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本文笔者试从现象、文本与舆论反应三个方面对这一新媒体事件进行传播学解读,分析事件的传播路径、全球本土化的话语策略及其特定的传播效果,以更大程度地促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8.
公共外交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外交形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公共外交的形式来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俄罗斯在公共外交领域应当说基本上是刚刚开始。作为一个"新手"或"后来者",近年来俄政府也开始学习西方一些国家经验,重视公共外交。在这个过程中,以"今日俄罗斯"为首的多语种电视频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电视为载体,利用多语种的优势,向国外民众传递外交信息,拓宽外交渠道,从而达到媒体公共外交实现的目的。本文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为例,探讨多语种电视频道在俄罗斯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以期归纳总结出一些经验供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借鉴。  相似文献   

19.
自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可以说中国的文化观、价值观以及一些国家对内对外的政策和发展模式开始被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所认知,并且认同,慢慢地消除了一些原有的偏见和误解,舆论环境逐渐对我国有利。这些转变与改变适应我国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闻传播策略,同时也说明了我国把新闻传播作为国家战略来看待。  相似文献   

20.
奥运会与中国公共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成功召开.数以万计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国际媒体云集北京。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首先是一场典型的“媒介事件”。然而奥运会又不仅仅是媒介事件.由于在这场盛会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形态并存.对于中国而言.北京的奥运会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首要的公共外交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