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聚拢报纸的人气,首先是可读性强。要让一张报纸"可读性强",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读者认可的"可读性"应该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整合:内容"共鸣"  相似文献   

2.
<正>设想一下,在一个没有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世界,没有机构系统地收集和保存过去的文化,每一本书、每封信件、每份文件读过之后随即就被扔掉了,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的过去呢?不幸的是,这恰好是网络世界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我们的日常生活日益发生在数字世界中,可是现代互联网已经诞生二十多年了,这一世界里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才刚刚开始形成。我们的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惊人的转折点。每天,有2.5亿张照片被上传到Facebook(脸谱,为美国一个大学生社交网站——译者注)  相似文献   

3.
报纸是什么?报纸是商品,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时政、文化与信息含量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就要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那么,一张报纸使用价值的高低如何判断呢?那就是要让读者觉得它“有没有用”。  相似文献   

4.
2000年4月,张兰的第一家以川剧变脸脸谱为Logo的“俏江南”艺术餐厅在北京国贸的高档写字楼里开业。当时追求高品位、富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成为一种消费时尚,而多数的中国餐饮企业还处于传统粗放式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山西档案》2006,(2):59-60
我局有一处平原水资源实验研究站,请问建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计划、请示和批复应归入实验站的基建档案还是应归入科技档案?我第一次管理档案。而整个公司也没有人懂这个。我和上司试着摸索着自己建立,但现在件多了,总觉得不是正规的。请问,如何管理才是系统的呢?我公司是从事商业一类的。请问团市委的档案该如何分类呢?我以前在政府部门,是分成行政、党群、人大三类。可我不知道团市委的该怎么分类合适?我是一个企业档案室的工作人员,经常遇到这样两个科技档案的组卷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更好:(1)属于同一张图纸目录而且是同一个专业的图纸,用一个盒子放不下;(2)属于同一张图纸目录但不同专业的图纸,组一卷还是多卷?能告诉我吗?[编按]  相似文献   

6.
徐斌 《新闻实践》2011,(7):I0002-I0002
在阅读这张照片时,不知道你会不会也打起哈欠?要知道,打哈欠是传染的,就像疲劳会传染一样。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一名白领呢?在这张取名为《上海,星期一》的照片里,你是否找到了自己呢?你觉得你是他们中的一员吗?每个星期一的早上,你是否也是这样哈欠连天、表情木然、步履匆匆地去上班呢?如果是,那你过得好吗?  相似文献   

7.
<正>看这张满是杂志封面的照片,经常坐动车组的朋友会下意识的想一下,大大的脸谱后面有没有自己。"和谐号"动车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舒适的旅程,而旅客也充分享受了这个旅程,我想,藏在脸谱后边的一定是一张张笑脸。  相似文献   

8.
机关工作千头万绪,千变万化,但事事离不开字工作的支持。因此,如何提高机关办水平。对每位工作人员都是一张大考卷。也是一篇需要用心去做的大章。那么,怎样提高机关公办理水平呢?  相似文献   

9.
一些办报的人曾作过这样的描述:报社卖的是报纸和读者。不错,一张报纸拥有的读者数量直接决定着它的广告份额,也就决定它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读者,被视为办报人的“上帝”。那么如何把“上帝”的目光留住,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呢?依笔者之见,以下“四招”不妨可参考一下。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孩子的降生都会给父母带来无比的喜悦,如何向世人宣布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呢?美国纽约一家公司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好主意,那就是——为你的孩子制作一张宣布“光荣诞生”的电影海报。  相似文献   

11.
图书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出版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图书质量也出现了滑坡。这已被人们普遍关心,并引起了出版界有识之士的忧虑。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导致图书质量滑坡的根本原因是出版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  相似文献   

12.
谁能料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原始“学籍卡当案”竟会完好无损地保存于湘西边陲的芷江侗族自治县档案馆呢?这件“养在深闺人未识”、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卡当案,是如何在这座饱经战争沧桑的小城幸存、并于近期才被撩去神秘面纱浮出水面的呢?  相似文献   

13.
漫天京剧脸谱,一城唱念做打,在政府的强力主导下,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让上海的空气里弥漫着京剧的韵味。但曲终人散之后呢?西方音乐剧《剧院魅影在上海接踵而至,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的旋律迅速“挤压”声声京韵,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盛装迎接圣诞节……  相似文献   

14.
中外古今节假日报纸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国内报纸节假日期间是如何工作的呢?其他国家节假日报纸是如何运作的呢?  相似文献   

15.
何亮 《军事记者》2013,(4):62-63
“认识你自己”这句铭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箴言.像一个神秘的召唤已回响了数干年。而一个人的“自己”或者说“自我”到底是什么.至今仍为哲学家们众说纷纭——它是一个可被审视被认知的客体吗?可是审视它认知它的那个主体又是什么呢?而如果它本身就是一个主体.它又如何能够客观地或不偏不倚地看待自身呢?  相似文献   

16.
既然危机中的恐慌被莫名地扩大,这有可能来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也有可能始作俑者就是政府部门,那么,媒体在参与危机事件报道的前提下,如何当好“安全阀”、“减震器”呢?作为政府部门又该如何适时适度发布好信息呢?简单地说,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钟摆尺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秦大剑 《大观周刊》2012,(15):213-213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这些事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义艰巨的任务。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吴元亮 《视听界》2009,(4):13-13
罗京的去世,让国人前所未有地发现,原来自己和央视之间积淀着的昔日情愫,一旦被感伤划破,就要两眼温润——多少人都是看央视长大的,虽然长大后,我们渐已习惯对央视的骂声。所以,我总觉得,大家以罗京之死将成为央视《新闻联播》变脸的契机,当中的期待免不了是年少时的记忆集体发酵,就如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早年曾经住过的地方变得越来越好。《新闻联播》若果真变脸,与罗京之死自然无关,只是一种巧合,而这种巧合使我们的情愫有了必然的激荡。然而,谁都知道,《新闻联播》就算真变脸,大概无非往脸上涂层胭脂,这层胭脂如果薄得你视力不好会看不出,也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兴起之后,其巨大、独特的魅力推动新闻报道“变脸”,这一“变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网络自身在新闻报道形式方面融合传统媒体的精华,推陈出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文体”——以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音、画、文字等多种元素突出形式多样性、传受互动性的表达方式,拓展了  相似文献   

20.
陈瑞娟 《声屏世界》2009,(11):44-45
纪录片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点滴纪录,提取有代表性的零碎片段,经过加工后,使原本松散而毫无逻辑性的材料变成了能够被理解的并能给人以关于生活、生命、人生感悟的意识形态载体。那么,纪录片的这些意义是怎样生成的呢?我们又是如何从纪录片中得到这些信息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