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由于生成土壤的不同而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其文化意识有着各自的内在价值,文章通过对中西文学的比较,并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了中西文化意识在文学中的渗透,明确了文化与文学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加强中西文学交流与融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意识角度进行文学研究.是在系统论原则的启示下,在文化整体系统中把握文学的本质和功能,是文学研究的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本文主要探讨文化意识与文学研究的关系,以及对文学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苗族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几千年来,它一直以其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文化丰富多彩,反抗性强而著称于世。由于苗族居住的环境比较险恶,对生态环境的脆弱与自然资源的珍贵有着切身的感受。因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苗族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意识,几乎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尽管苗族民间生态意识是零散的,没有形成严谨、科学的思想体系,并且有别于西方和中国传统的生态人类学理论。但是,在自然生态普遍受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每况愈下的今天,发掘、整理和利用苗族民间生态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相对落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英语语音意识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有着较大的帮助。该文将从了解苗族初中生英语语音意识发展现状为着眼点,以凯里市台烈中学为例,随机选取90名初二学生作为被试,研究苗族初中生英语语音意识对单词识别的影响,从而找出苗族学生语音意识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教学建议,促进少数民族英语教育。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或隐或显地显示于现实主义小说和先锋小说中。其产生一方面根源于中间观点、历史与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西方荒诞文学的影响,但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分析,表明:尽管西方的荒诞文学对新时期小说的影响是全面的,但新时期小说户荒诞意识的产生有自己独特的现实、历史及文化背景,并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脉络、精神线索与内在的思想理路。  相似文献   

6.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薛涛是唐代女诗人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她的诗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充满了浓厚的女性意识。薛涛通过独特的女性眼光把自身对风尘命运的思考,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对个人才能的肯定,对美好人格的追求融入诗歌当中,吟唱出了一曲高雅动人的女性悲歌。薛涛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冲击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禁锢,为古代女性文学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小说里展示的两种和风意识:毁灭意识和官能意识,无一不是日本大和民族的美学理想在现实日常生活里的兑现。郁达夫借助小说,对和风意识进行了细腻的描摹,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追求。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小说里展示的两种和风意识:毁灭意识和官能意识,无一不是日本大和民族的美学理想在现实日常生活里的兑现。郁达夫借助小说,对和风意识进行了细腻的描摹,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追求。  相似文献   

9.
死亡意识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关键词之一。文章考察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死亡意识出现的历史渊源.并探讨了现代死亡哲学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死亡意识的影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死亡意识有着自己突出的特征,作家也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超越死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美国重要的作家海明威的生活和创作与暴力、战争与死亡有着不解之缘,对于战争和死亡的深刻体验,促使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对死亡加以思考,并将自己日常生活中摆脱死亡的智慧上升到对死亡的伦理的、哲学的探求,形成了他文学独特的死亡意识,具有深刻的文化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流传于施秉地区的苗族“刻道”,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也被称为“歌棒”,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体中,至今唯一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刻木记事方式,是苗家人世代相传的独特的民间音乐文化,也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要保护和研究好这一“歌棒”.  相似文献   

12.
湘西苗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多声部民歌,自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后一直受人们关注。湘西多声部苗歌同其他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一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在形成与流传、和声构成、织体形式、形态特征等问题方面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日本灵异记》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其中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儒学典故。不过,先行研究中并没有指出其中某些中国元素的出典,也没有考察借用的意义,更没有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对中国文学吸收和改造的方法。本文以"轩辕黄帝之阴阳术"为考察对象,考证出其应出自中国史书《史记》,认为作者景戒将《史记》中关于"轩辕黄帝"与"阴阳术"浓缩成一语,并将其与佛教人物和因果报应相比附,实现儒学向佛教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古典 民歌"范式是十七年诗歌流行的诗体范式,它注重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传统中吸纳艺术经验以滋养诗歌,形成民族的诗歌形式。构建"古典 民歌"范式的意义是重建一种民族的新型文学和寻找契合民族心理的审美范式,以对抗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15.
《你像一朵花》是台江苗族多声部情歌中最经典的民歌之一,是苗族的未婚青年男女互倾思恋和爱慕之情的表达方式和载体.研究这首歌的音乐特点与演唱方法,提炼和总结出里面的新元素来丰富和拓展民族声乐理论,引入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进发声缺陷,改进学生演唱时音乐表现力不足、表演不到位的问题,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文化底蕴的积累,使声乐学习不再枯燥,既能感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提高音乐文化修养与自身演唱枢平。  相似文献   

16.
杨筠松作为唐代堪舆大家,在当代中国国内及海外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现在的风水学界大都尊其为祖师爷.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师,在明清以前的典籍中鲜见其相关资料,他的生平事迹和著述情况也因此存疑至今.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和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对杨筠松的籍贯和活动区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同时对杨“窃书”之事也能得出一个公允的评价.另外,参考和杨筠松相关的著述和他人对杨的评价,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杨本人著述极少,其堪舆学思想的传承多靠口授,后世署名杨之作多为伪讬.  相似文献   

17.
渝东南苗族在苗族这支庞大的民族队伍中随着部落的迁移,与其当地的民族杂居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间风俗,其民歌也在这样的民风中得以发扬光大。经过这样多年的变迁和与多民族的相互渗透。渝东南苗族民间歌曲至今能保留该民族特色的原因,可从其民俗方面得到解释。民族通婚习俗和民族语言是苗歌保持民族特色的直接原因。苗族民族文化中现在仍保留民族特点的主要是民俗文化要素,其中最能突出表现苗族民俗的主要是民歌、婚丧、语言三项。  相似文献   

18.
潘九娘是梅山山歌中唯一有名有姓的女子,潘九娘的故事在梅山地区广为流传.《杨益与潘九娘》是梅山山歌发展成熟后的一首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梅山文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价值.由它可以窥见梅山文艺,特别是梅山山歌变化发展的脉络.从梅山山歌《杨益与潘九娘》中的潘九娘形象,可以探视出梅山女性的情感特征、人文习俗与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湘西腊尔山台地苗族民歌,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地区苗族民歌的艺术特征。因此,确立区域文化空间,发挥民众主体和传承人核心作用对其进行"活态"保护是关键。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应利用地域文化空间,进行活态传承保护;发挥苗族主体作用,有效利用资源传承;重视传承核心主体,疏通传承保护渠道;施行多样保护措施,促进文化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产生于苗族历史上的迁徙过程中,活跃在黔西北地区小花苗社会里,国家文化部称之为“贵州高原的明珠”,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滚山珠”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对其特征进行了概括,较为清晰、全面地呈现了这一特殊文化事象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