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曼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是改变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谈中学英语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目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定专题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 ,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1 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是“问题”(或专题、课题 ) ,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2 研究性学…  相似文献   

3.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实施研究性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规定的,作为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的必修课,旨在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建构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校图书馆服务于研究性学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校图书馆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在各中小学逐步展开。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是要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教会学习”。  相似文献   

7.
开展研究性学习大有作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根本宗旨,也是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和方向.而开展研究性学习正是实现这一根本宗旨的有效途径.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开展研究性学习,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以开阔视野,激发设计灵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改变学生以往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一种学习理念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彩霞 《宁夏教育》2003,(10):14-15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依据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念,笔者就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研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改变以往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从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看,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破口。  相似文献   

12.
自然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创新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 《职教论坛》2003,(14):36-36
一、对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认识1.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诸方面。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精神、人格的形成,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实践过程中。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以社会、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包括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种形式。两者交互作用、相辅相成,学科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础,而研…  相似文献   

14.
夏改芹 《快乐阅读》2011,(27):110-111
一、研究性学习(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规定:我国基础教育目标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正作为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接受,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同学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以分析一道调研试题为例,谈谈以开放题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性学习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 1.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研究性学习和课本有效结合,让课本知识从生活中来,融于生活,高于生活,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改变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文从数学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的定位、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关系、数学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原则等方面,就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如何选题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