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在学校淘气、做错了事、打架或学习不用心,有的老师总以“请家长”作为震慑学生的一种手段,动辄“请家长”,向家长“告状”。前不久,我见到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其实是老师留的作业过多),被老师处以体罚,第二天又请了家长,说这孩子学习不用功,光贪玩,家长要好好“管一管”。学生回到家里,爸爸便大发雷霆。尽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老师可认真呢!说到做到,说要什么时候背完课文,就一定要什么时候背完。”“我们老师可凶啦!有个同学作业没写完,老师就罚他把课文抄了两遍,还一直守着他抄完。”“……”一天玩耍时,几个好朋友在谈论自己的老师。我没搭腔,因为我的班主任杜老师年纪轻轻,是个“说话不算  相似文献   

3.
责任编辑·刘淑文“难得糊涂”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的一幅著名的匾额。它代表的是一种处世哲学。作为一名教师,当遇到孩子们说谎时,与其声色俱厉、大发雷霆,不如学一回郑板桥,“糊涂”一次。在我的身边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一个因未完成作业的学生放学后被留了下来。他来到办公室,对老师说:“我妈妈来接我,说奶奶身体不太好,要我和她一起去看望奶奶。”他刚说完,和他同来的一个学生便“揭发”了他:“老师,他妈妈根本没有来接他!”可这位老师并没有马上去追问调查,而是亲切地说:“知道孝敬长辈很好,如果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你会…  相似文献   

4.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听了某校小学六年级两个平行班的语文课。检查作业时,甲班的老师要未完成作业的同学“站起未”。于是,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学生三三两两地低着头站了起来,课堂气氛骤然沉闷;而乙班的老师要完成作业的同学把手“举起来”,一时,教室里齐刷刷地举起了许多小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是检查学生作业,一个“站起来”,一个“举起来”,虽只一字之差,但效果截然不同。“站起来”,有着强烈的贬抑色彩,是变相体罚,不利于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情感时,必须重视情感的创造。学生没完…  相似文献   

5.
去年9月份,汉口辛家地小学四(1)班班主任冯莉老师在班里推出了“作业减法制”。冯老师告诉记者,对抄写、默写、计算这些“机械类作业”,如果学生当天作业完成的正确率非常高,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对第二天的抄写、默写进行“减免”。另外,家庭作业一周连续得5个“甲”或3个“优”,可以免家庭作业一次。  相似文献   

6.
如果患上绝症只剩3天时间,你将对身边的人说些什么?一个多星期前,江苏科技大学一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写“遗书”。这名老师表示,此举是为了鼓励学生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要荒废大学四年。几天后,学生们提交了写好的“遗书”,多名学生认为,这样一份早到的“遗书”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认识到了多年来的遗憾。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难以接受,“感觉怪怪的”。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07,(5A):7-7
王凌老师是南京市建邺区教研室的特级教师。他在市南湖二小兼课的班上有个学生,作业总是少做或是不做,老师一问起来,她就把头一低,说:“我忘记带了。”明知道她是没做,但王凌老师不当面揭穿,而是说:“明天补交吧。”上数学课的时候,他就注意观察这个学生。“我发现她上课发言,这就是闪光点啊!这就要立刻表扬!”于是在课堂上,这个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学生得到了王凌老师的热情赞扬:“这位同学真不错,反应快,说明你很聪明!”下课时,王凌老师走到这个学生跟前,  相似文献   

8.
张勤勤 《教育文汇》2013,(24):20-20
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批阅作业,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一位学生说:“老师,教室有同学在打架。”是谁如此胆大妄为?我立刻起身赶往教室。  相似文献   

9.
许黎剑 《河北教育》2002,(12):12-12
开学初,学校组织学生乘车去科技馆参观航模展,车子开时,我发现车上站着两个人——我和郑老师,而学生们一个个心安理得地坐着,有说有笑。我脑子一转,对旁边的学生说:“你们都坐着,可老师还站着。”几个学生似乎想到了什么,往里挤了挤,不好意思地说:“许老师,您坐这。”我微微一笑,说了“谢谢”就不客气地坐下了。车上唯一站着的还有郑老师,我又对周围的学生说:“你们看,郑老师还站着……”又有几个学生说:“郑老师,您坐。”郑老师笑笑说:“不用了,没几分钟,我站一站吧。”“不,郑老师,”我接上去说,“学生给你让座,…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中午,我在教室里批改学生的作业。“老师,他这题错了,搞错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进率了!”我抬头一看,发现说话的竟是做题一向比较粗心的A。看着他激动的样子,我说:“那么,你还能再替老师检查几本作业吗?看你能否检查出错误?不过你得先检查自己的作业才行!”“行,一定行!”他十分高兴地检查起了自己和其他三位学生的作业来。从小A的身上我受到了启发,于是灵机一动,班级的十几个“数学诊所”也就开始营业了。每个诊所为四至五人,他们自由组合,“主治医生”每人轮流担当。“主治医生”的职责就是负责每天对其他学生作业进行“诊治”,寻找出…  相似文献   

11.
逗逗这几天可够惨的,每天为作业犯愁,这不,今天又在埋头苦干,这是李老师布置的:用电脑打印请假条。忙乎了半天,逗逗终于完成任务,正要关机去睡觉,突然听见“扑哧”一声笑,“是谁?”“是我!”一个小家伙跳到逗逗跟前。“好你个达达,吓我一跳!”逗逗惊魂未定。键盘达婧请假条李老师:我感冒了,妈妈要带我去医院,明天上午不能到校上校,特请假半天,请批准。此致敬礼!您的学生:逗逗达指着“二00三”这几个字说:“这里的零应该用‘○’而不是‘0’。”“我知道应该是‘○’。”逗逗脸一红,但又满不在乎地说,“可我打不出…  相似文献   

12.
时下说假话的风气颇盛,各行各业皆然。前不久,与几位小学教师座谈班级德育工作,得知这恶习已闯入本该纯净的孩童天地,有必要提出来认真探讨。 在班级工作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景:某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对老师说:“我感冒了,今天头很疼。”某学生迟到,对老师说:“在上学路上遇到一位老太婆,我送她回家。”更有甚者,某学生几天没有上学,竟对老师说: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上午,我正在办公室批作业。王老师班的两名班干部急匆匆地到办公室来向她报告,说××同学没完成作业,数学老师让他补上并加做两道题,他不同意,在教室里同老师顶起来了,吵得很凶。王老师听完以后,只轻轻说了一声:“我知道了,你们回去上课吧。”仍然在备她的课。这使我很纳闷:她的班是优秀班级,她又是优秀班主任,班里发生了这样的事,她怎么像没事似的?第二天我背地里问她班的小班长:“××顶数学老师,挨批评了吧?”“没有,王老师根本没提这个茬儿。”事隔一周,我实在憋不住了,便找了个机会去向王老师请教。“王老师,…  相似文献   

14.
期末临近考试,我改变了以往的考前说教,而是拿起一支粉笔对学生说:“老师要画一幅画,作为考试时的礼物送给你们。”说完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两只大大的眼睛,并在眼睛里写上“徐老师”三个字。画毕问:“你们喜欢这礼物吗?”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学生说:“我喜欢,老师送给我们的礼物是要我们睁大眼睛看清题目。”另一个学生说:“老师的礼物是要我们睁大眼睛仔细检查,不要写错。”我接着说:“老师虽然不能监考,但我把两只大眼睛留在黑板上,看着你们考试,看谁认真仔细,好吗?”“好!”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稚气的声音。考试完毕,试卷批下来,效果十分好,…  相似文献   

15.
【引子】在当前的语文作业中,不难看到如下镜头:镜头一师:今天大家都很累,老师就不布置作业了。生:一片哗然,热烈鼓掌,还夸奖说:“老师,您真是太好了。”镜头二师:今天的家庭作业,作文一篇,内容是XXX,不少于400字。生:一脸苦恼状,小声嘀咕:“又是作文,三天一小作,五天一大作,怎么写得出来嘛?”镜头三师:明天要单元测试,今天回家把两个单元的词语各抄两遍。生:心中甚为不满,暗暗抱怨:“都已经默写过好几遍了,还要抄,真累人。”……【启示】以上镜头,不能不令我们深思。我曾经作一项调查:全班37名学生中,只有3名学生愿意接受老师布置的语文…  相似文献   

16.
“站起来”与“举起来”○李德山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听了某校小学六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检查作业时,甲班的老师要未完成作业的同学“站起来”,于是,没完成前课作业的学生三三两两地低着头站了起来,课堂气氛骤然沉闷。而乙班的老师要完成作业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相似文献   

17.
开怀     
1一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老师请他回答:“老师刚才说了什么话?”学生大胆地说:“老师你刚才说的是普通话。”2要交作业了,老师说:“还有没交作业的“漏网之鱼”吗?”一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能明天来自投罗网吗?”2今天改作业,一道题让用“充满”造句。  相似文献   

18.
张凯 《教书育人》2006,(8):38-38
一次自习课上,正当同学们埋头写作业,我辅导一名学生解答问题时,突然,有位男同学高喊:“老师!”我抬头一看,是一位学习成绩很不错的男同学。他正举着手。我以为他有不会的题要问,便请他继续说下去,但是没想到他站起来却说出了我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师,她总看我,使我全身不自在。”  相似文献   

19.
“画”作业     
初当教师,很想在自己带的班里最先折腾出个教育改革什么的。于是今天一个点子,明天一个点子。有一天,学生居然也给我出了一个点子。“老师,我们的语文作业也该改革一下了。”我觉得挺新鲜,低头问这个一年级的小家伙:“你知道什么是‘改革’吗 ?”“就是变得不一样。”他回答的倒是简单,可我却着实想了几天。  因为自己也是刚从学校毕业,语文作业对我来说仍是记忆犹新。大不了就是生字、解词、摇头晃脑地背诵课文以及老师的一个个勾勾、叉叉。现在想“改革”,改成什么样呢 ?  一节语文课给我提了个醒。  这天,正巧学生字“写…  相似文献   

20.
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老师说:“数字是不会骗人的。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十二天盖好,十二个人就只要一天。”“对呀”,一个学生接着说:“二百八十八个人只要一个小时,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个人只要一分钟,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人只要一秒钟。”是呀,学生说得不无道理,但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这样能解决问题吗?我敢说,这样的可能性太小了。如果真这样,奥运场馆不早就修好了。如何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