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对工作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有关的工具书,如《辞海》、《新华字典》等,对于不懂汉语拼音的人来说,使用这些工具书是离不开“部首”或“部首目录”的。而遵循和按照“部首”前后顺序,循序渐进练习不断提高辨别汉字的能力,对于提高校对业务水平是有益的。可以说“校对按照部首辨字法”是属于一种比较科学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出版物上出现别字的原因说到出版物出现别字的原因,大多认为是编辑的责任心不强、校对浮躁造成的。事实上,只强调编辑的责任心,而不重视编辑字辨能力的提高,怕是有点本末倒置了。汉字不仅数量多,形体杂,而且字音相同、字形相似、字音字形都相似、字义接近者数不胜数,编辑如果不能正确地区别、运用,即使责任心再强,错误也会在所难免。1.字音相同或相近引起的别字汉语中每个汉字都表示一个音节,“普通话里有字的音节大约1200个,一般字典收字上万个,平均一个音节担负大约8个字”,有许多汉字的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出版物上经…  相似文献   

3.
近日翻阅旧杂志,见到老出版家、前辈编辑工作者孙伏园先生写的一篇《谈谈校对》,读后颇有感触。孙先生学识渊博,但他一生甘于“为人作嫁”,以自己的心血灌溉文化园地。他说:“我当编辑的工夫,一大半用在校对上。”这是实在话。他那年代,出版社里哪有今夫这样人  相似文献   

4.
提高党报质量是提高媒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一份优秀地市党报的办报质量,不仅体现在新闻的视野、文化的视角、思想的深度和理论的高度,编校质量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准。社会的发展和媒体的竞争,要求媒体不仅要不断提高内容质量,更要最大程度地将版面差错率控制在较低范围。校对作为党报最后一道把关程序,责任尤其重大。党报出版方式的进步,早已...  相似文献   

5.
辨字造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诚  田利国 《编辑学报》2001,13(5):306-306
在改稿中常发现医生写了一些错别字.究其原因,往往是对一些字的形、音、义辨别不清.现对一些实例,用"辨字、造句法”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出版物中出现文字差错之多,有愈演愈烈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我国校对的优良传统被忽视,当是重要原因之一。传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我国汉字校对的优良传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许多其他领域的文化现象一样,不是“纯种”,而是迭经引进、消纳、择优汰劣而嬗变为具有杂种优势的“良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汉文字校对传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汉文字的校对,在当今世界各文种的校对中,大约是最富于优良传统的。这种优良传统的内涵和特征,与汉字结构奇妙、蕴含丰富、多变善化,以及流传历史悠久、范围广大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我国汉字校对的优良传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许多其他领域的文化现象一样,不是“纯种”,而是迭经引进、消纳、择优汰劣而嬗变为具有杂交优势的“良  相似文献   

8.
现代出版呼唤高素质的编辑校对。高素质的编辑校对固然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但首要的和最基本的应该是文字水平。这里讲的文字是以字词为中心的兼及句、群、段、篇章的辨析、诠释和甄别的功夫。它可以包括写作能力而不是指写作意义上的文字水平。若打比方来说,有点像中国传统学术中与“义理研究”相对应的“文字考据”或古典文化中叫做“小学”的概念。在现代汉语范畴的书稿中编辑校对要注意字词的形、音、义的区别与相同、相通、相似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做着同音字的辨析和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功夫。文字作为符号,既记载着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9.
论校对技巧     
笔者这里讲的校对技巧,实际上也就是校对中要把握的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校对工作分为校异同和校是非。如果仅仅是校异同,那当然就简单多了,校对中只需对照原稿唱校或折校,把与原稿不同的地方改过来就行了。校异同强调的是对原稿负责。而校是非则强调既要忠实于原稿,又要尽可能地纠正原稿中的错误,包括编辑的错误。本文立论的基础就建立在校是非之上。为此,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校对中的一些技巧,在校对过程中才可能尽量减少校误。 技巧之一,要把握住易出错误的关键字。如:既…… 又……,往往容易误成即。……又……;意为不遵守…  相似文献   

10.
论校对定位     
校对定位的误区 校对如何定位?按传统的说法,“校对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校对知识问答》),校对“起着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的作用”(《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知识大全》)。这些论述,虽然承认校对为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却又否认校对的独立地位,把校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图书质量滑坡的现状,从校对工作实际出发,加强校对质疑,全面提高校对质量,是当前确保图书质量的重要对策,也是出版现代化形势发展对校对工作的新要求。下面拟就这一问题谈点想法。    相似文献   

13.
校对体制改革散论孙培镜在改革大潮中,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体制,就要对出版体制的演变历史和现状,对出版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要提出出版体制这个系统工程的框架,就要对选取哪些要素、子系统以至孙系统,并以怎样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由纸媒出版物发展到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一个全新的出版形态让人目不暇接.报纸作为直接影响公众的传播载体,最早实现了网络化,采编工作只需在电脑上操作就可完成,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照排、校对工序实现报纸快捷迅速出版.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校对书稿过程中,多采用交叉校对(即不同的校次由不同的人来担任)。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力度的加大,在一些中小出版社人员编制上很难保证3~4名专业校对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校对工作如何坚持交叉校对,使校对工作在图书出版的环节上起到“卫生员”和“清洁工”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对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的校对工作,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它不仅是保证高校学报出版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认真执行国家标准和法规的具体体现。校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学报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严格把好高校学报的校对关,使学报从内容到形式更臻完善,应是高...  相似文献   

17.
论校对工作的规范化□陈红燕校对工作规范化的内容,是按照校对工作客观规律,规定必要校对次数、必要校对时间和选定有效校对方法。一、校对的校次规范校次规范,首先是指校对必要的次数。《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第21条明确指出:“规定的校次,不要任意减少。”中国版...  相似文献   

18.
校对活动,首先表现为对校样或原稿的观察,即有计划、有目的地感知校样与原稿存在的差错。只有观察到位,才能保真;观察不到位,就会留错,就是校对的失察。一、校对的观察 校对的认识过程是从校样与原稿的观察而来的。所以,观察是校对认识的前提。没有观察活动,就没有感觉、知觉、思维的活动。目前图书的错漏中,很多是失察而造成的。按《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一校应消灭排版差错90%,二校消灭一校遗留差错的80%。实际上,校对活动中不达标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不达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观察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 校对观察侧重于探索、发现,观察的结果一般需要经过验证(分析、推理、判断)才能确立。  相似文献   

19.
20.
必须注重校对人员的心理差异`` 心理学家把人的心理气质分为多血、胆汁、黏液和抑郁四种类型.心理实验表明:不同心理气质的人的心理行为呈不尽相同的特征,如兴奋、冲动、稳重、敏感、内向、多疑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