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崛起时代:北京人媒介接触行为变化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媒介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情况下,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介要想成功地解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自己在整个大众传播市场上究竟处在一种什么位置上?它的运作空间到底有多大?本次调查从一系列判别性指标中选择了两个重要标识─—人们与传播媒体的实际接触规模和接触时间─—进行考察,以便为媒介业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参照系。 1、北京居民接触各类媒体的日平均规模 如果说,受众群规模的大小标志着媒介在传播市场的空间维度上的容量大小的话,那么,人们与传播媒体实际接触时间的长短则是标志着媒介在传播市场的时间维度上的容…  相似文献   

2.
考察报业生存和发展的运作空间,首先要考察报业在大众传播网络的宏观结构上所处的位置。本项调查主要从受众对于不同媒体的时间长度的赋予、受众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需求以及受众对于报纸的对象性需求的角度来观察报业市场的可运作空间。现阶段被市居民在在各类媒体上的时间在存在媒体间多元竞争的情况下,报纸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在整个大众传播市场上究竟处在一种什么位置上?它的运作空间到底有多大?本次调查从一系列判别性指标中选择了一个重要标识——人们与传播媒体实际接触时间长度——进行考察,从时间维度上去了解报纸在…  相似文献   

3.
喻国明 《新闻界》2012,(14):7-9
一、网络功能的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设计了网络功能接触情况的问题,包含13类常用的网络行为:新闻、游戏、音乐、QQ/飞信/MSN、视频、电子邮件、搜索、博客、购物/网上支付/炒股/旅行预订、文学、社交网站、论坛/BBS、个人主页空间(微博).根据调查数据(图1)显示,受众( N=741)的网络应用功能前三项依次是新闻(34%)、游戏(30.8%)、音乐(27.6%),IM、与视频也排在第四、第五的位置,有较高而对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4.
杨鹏 《新闻记者》2001,(1):51-53
上海青年是媒介的积极消费者 ,能够对新型传播方式作出热情的响应 ,因而是媒介受众市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群体。那么 ,上海青年在媒介接触动机上有什么规律呢 ?2000年7月~10月 ,共青团上海市委进行了“当代传媒与青年”调查 ,使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上海青年 (限于城镇职业青年和在校学生 )媒介接触动机的一些共性特征。本次调查的目标总体是14~35岁的上海青年 ,分析单元为个人 ;采用异比分层抽样法 ,即先根据身份和工作单位性质将总体抽样单元分层 ,然后按不同比例(针对在校学生的特殊性 )在各层抽样框内随机抽样 ;共发…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的上海,信息化进程显著加快。在此背 景下,市民与媒介之间的互动关系,有什么变化?特别是有何突破性(非常态)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于1999年11月、2000年5月先后进行了两次随机抽样(电话方式)调查,并与1997年12月实施的同类调查加以比较,获得若干重要发现。初步报告如下: 一、大众媒介的综合影响力排序变动 1997年的调查显示,大众传媒对上海市民的综合影响力(包括接触率、时间量及评价)之排序为:电视→广播→报纸。而1999年调查的结果表明,在短短的两年中,就发生了重大变化。简言之,…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学“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城市居民媒介接触状况”大型调查数据显示,移动互联时代的传统纸媒的持有率很低,而且读者群体老龄化、社会阶层中低层化情况严重.然而,与纸媒信息传播密切相关的三种移动媒介终端接触行为(线上阅读报纸杂志、线上社会交往、线上浏览新闻等资讯)在“时间-空间-关系-伴随活动”四个维度上的表现都非常出色,特别是线上社交和线上浏览新闻.因此,纸媒在移动传播时代的唯一转型机会,是通过为移动社交平台和移动新闻客户端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版权以获取广告和版税收入.而这一点也是国家和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加大推动力度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2019年全国居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数据,对当下我国居民媒介使用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可以概括为:手机是全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媒介,接触率与使用频率均位列第一;微信是渗透于各种场景、能够全方位满足人们几乎所有需要需求的"超级App";晚间是媒介消费的高峰时段,而电视在晚间时段仍然保持着"第一媒介"的地位;信息类App的接触率在一天之中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娱乐类App的接触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与2014年相比,手机的全民娱乐和信息选择倚重度大幅增加,体现出移动平台日趋主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刘畅 《新闻世界》2009,(11):114-115
本文通过对秦皇岛地区唐子寨村、大苇芝港村、七星寨等6个村庄进行调查,运用传播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对农村受众媒介利用的行为及其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基于天津居民的"时间—空间"多维研究范式的考察报告之一。这项研究以人的实践逻辑为中心、以全媒体生态下时间、空间和心理三维度透视的媒介接触行为测量模型为研究范式,并阐释了时间预算法在此次媒介接触行为测量新模型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长达五周的日记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从行为、空间、心理三个维度透视不同特征的受众群体媒介接触行为及其影响的差异。本文的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的使命与目标———一份来自美国新闻教育机构的报告[美]威廉·G·克莱斯特泰瑞·汉尼斯张咏编译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90年代初,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很多不同学科被纳入所谓“传播”的建系中。这一院系建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沈祯 《视听》2016,(12):123-125
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长期以来是影响城市传播的一项重要因素,城市部落也因此形成。然而,相较于老一辈,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佳的媒介素养,他们开始利用新媒介主动出击,展开自己的城市交往活动,实现自身城市化。本文以90后农民工张明的婚恋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月的参与观察以及深度访谈,探寻新生代农民工是如何利用新媒介,实现自身城市化。  相似文献   

12.
《共和国期刊60年》是近年来期刊研究的特大收获,同时为新闻出版史特别是期刊史研究在视角确立、叙史方式、立点选取和思维路径等方面提供了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研究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媒介形象可以助力其准确定位,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完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范围内35家报纸关于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报道内容,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借助KH Coder软件、LDA主题模型对报道文本进行报道数量、高频词汇和报道主题分析,以归纳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媒介形象。[结果/结论]从横向上看,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具有先进技术倡导者的技术形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者的职能形象、基础业务不断优化的管理形象、公共文化承载者的建筑设施形象、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形象、公共文化资源中心的馆藏资源形象和全民阅读保障者的读者保障形象等7个整体性的媒介形象特征;从纵向上看,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形象、处境艰难的负面形象、古籍保护的藏书阁形象、免费开放的公益性形象、深度融合的复合型形象和数字赋能的智慧化形象等6个显著的阶段性媒介形象特征。针对政策、服务、技术、外部冲击等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提升自身媒介形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对于传统广播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年。在国家高度重视媒介融合并提出"互联网+"战略的背景下,全国各级广播电台秉承"广播+"的主动融合发展思路,积极与新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融合,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平台渠道和营销推广方面迈出了探索性的步伐。在互联网时代全媒体整合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坚守这一发展思路,有利于为广播的媒介融合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15.
何睿  刘佳莹 《新闻大学》2015,(1):100-105
中国患者长期以来存在中医(TCM)和西医(WM)治疗两种选择。然而关于何种因素驱动患者使用中西医的研究却甚少。本研究在北京和合肥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基础上探索人们中西医就诊的可能因素。结果表明健康信息媒介接触,自我评估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医患沟通,慢性病史,性别,年龄,民族,城市/乡村,北京/合肥,家庭收入以及工作状态都与中西医就诊有关,但是这些因素对中西医就诊的影响有显著差别。本文还讨论了中西医的功能主义使用倾向,中西医的文化传统等。  相似文献   

16.
张芹  郭玲珍 《新闻界》2008,(5):91-93
本文希望能从消费主义文化角度出发,对神魔小说代表《西游记》的主要影视版本给予分析,找到它演变背后所指证的中国社会消费文化变迁的趋向,以期能阅读出不同时代之间受众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17.
邵晶 《中国记者》2023,(11):65-69
<正>2015年以来,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卫视先后创办“生命缘”“向前一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你喝彩”等新闻栏目,8年时间获得12次中国新闻奖,包括一等奖六次。“生命缘”六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四次是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向前一步”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均为一等奖;“我为群众办实事”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在明星、综艺、流量的卫视大战中,北京卫视始终独树一帜坚守新闻、民生报道,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优质的新闻纪实节目,勾勒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  相似文献   

18.
19.
《新闻界》2021,(10):54-60
本文认为媒介是连接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纽带,而媒介迭代之"新"就意味着为这个纽带的连接提供了新的尺度、新的内容和新的范式。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具体分析了从"场景时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来媒介演进逻辑及其对于人的社会实践自由度的维度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