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经指出:“国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传语感于学生,要从培养学生强烈敏锐的语感人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感是读者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人们的语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体现。所以,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近谓语感,夏丐尊先生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两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身、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两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王尚文先生在《语文教改的第二次浪潮》中也说到:“语感是人对作用于他的语言信息直觉地感受、把握、领悟的能力。”可见,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一种对语言的真切体验和深刻理解,甚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领悟。那么,怎样进行语感训练呢?  相似文献   

3.
李蕴慧 《新疆教育》2013,(14):58-58
半个多世纪以前,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先生就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专家和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致成了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感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界的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早在1928年就提出了语感的概念.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训练语感"这一"最要紧"的"首要任务"并没有真正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更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5.
语感教学自叶圣陶、夏丐尊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就一直成为研究的重点、热点。然而,语感教学论一直面临着“抽象语感论”的责难,曾被许多人视为神秘的、不可言传的“语感沼泽”。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语感教学的本质还缺乏清晰的认识与把握。本文试图阐明言语形式是语感教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最早提出语感这一概念的是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他把语感定义为对于“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叶圣陶先生把语感的对象由“文字”扩展到“语言文字”,基本见解和夏先生一致。叶先生明确把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了解力”“灵敏的感觉”称为“语感”,并指出获得语感的途径。吕叔湘先生于1984年又把语感看成是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夏丐尊在长期的教学、写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文教学思路,这些思路,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树仁 《上饶师专学报》1994,14(2):34-37,42
本文围绕夏丐尊提出的好文章的基本条件,关于作文的基本态度以及各类文体的特点,探讨其作法观,指出其在现代文章学发展史上以及作文教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语感”这一概念始于夏丐尊先生,20世纪20年代,他在《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中写到:“一般作教师的,特别是国文科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叶圣陶先生在此基础上将语感定义为“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正确的了解力。”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感是个总的名称,包括语义感、语法感和语音感,可以通过语感判断隋感,判断语义,有助于深入理解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0.
夏丐尊(1886-1946)是我国20世纪前期著名的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也是和叶圣陶、朱自清齐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先后在师范、中学和大学执教过国文课;他曾长期担任开明书店编辑所所长,编辑出版了大量有关国文教学的书籍、教材和报刊杂志;他和叶圣陶还应邀到电台作过多次关于国文学习的播音,具有丰富的从事语文教育的实践经验,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一生笔耕不停,著述甚丰。影响最大的有三方面:一是文学创作,尤以杂文见长;二是译著,如1926年他从日文转译的《爱的教育》(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著),先后再版达二十…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连接师生心灵的纽带.是师生达成信任的桥梁.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良药。那么,如何才是爱生呢?  相似文献   

12.
在著名的语文学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教学论著中,虽没有提到过素质教育的概念,但他的语文教学观却深蕴着素质教育的内涵,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实践。夏老先生十分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认为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他主张把人放在教育的首位,也就是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意识,有独立人格、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看待,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他非常赞同卢梭的“不管学生将来人何等职业,先使他成为一个人”的观点,他说“人”应灵肉一致,全面发展才能有益于社会,他还说,普通教育中所列的科目都…  相似文献   

13.
王秀娟 《师道》2013,(6):36-36
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而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夏丐尊老先生说: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时期的知识积累和一系列的思维训练。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可从如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夏丐尊在《心·章作法》说:“无论是语、是句。凡是字,都不过是一种寄托某种意义的符号,这符号因读的经验能力的不同而感受不同。”“因为一事一物的内容。本已无限。把无限的内容用了——字代替作符号。已是无可奈何的办法。要想再从字上去依样感受它的内容.不用说是至难之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课本中很多篇章,它们大多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鼓励学生读背这些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很重要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要重视思想 “人的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语)著名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对语文教学忽视点燃学生的思想问题,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停,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而无人注意”。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偏偏忽视了“水”,即思想。  相似文献   

17.
《白马湖之冬》是一篇能从风中领略出冬的情味的散文。它通篇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撩人情思的韵味,这韵味像风一样,无形却无所不在,将你紧紧裹挟住。文章一开篇作者就开宗明义:"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而那时"领略的冬的情味,  相似文献   

18.
1、夏丐尊先生曾经感慨道:“教育方式是水池,爱心则是水池中的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水池应该挖成圆的还是挖成方的,却偏偏很少考虑水池里有多少水!水池是圆是方并不妨碍它成为水池,但没有了水,任何形状的池子都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人生的算式     
“当你读错一本书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只是读错了一本书,因为同时你也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和机会!”这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夏丐尊告诫青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