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长是时钟滴滴答答的打鸣,是春笋噼噼啪啪的歌唱,是悠悠流淌的诗情画意,是青春欢快的秧歌舞。成长报告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交融,是对千人一面的学生评语的创新,是对几十双和更多双渴望的双眸而挺起的臂膀。坐在北师大二附中花园里的石凳上倾听何杰老师侃他的学生,侃他对教育问题的想法,我们体验着一种春风拂面的清新。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给成长报告贴上“何杰制造”这一标签,既表达了我们由衷的敬意,也给报告烙上了某种个性化的色彩。“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教师的心中装着成千上万个动听的故事。我们热切地期待着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品”!我们真挚地呼唤着脚踏实地的精耕细耘!  相似文献   

2.
陈霞 《宁夏教育》2014,(4):65-65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为重要的职业道德情感,是搭起师生心灵之桥的源泉,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爱学生。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脚戏”,离开了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能力的了解程度,教师的教学语言以及教育教学水平都可以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牵动着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所教的内容被学生接受,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篇让人心灵震撼的文章,一个典型的留学生成长案例。它讲述的是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个孩子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在这些评价后面家长的心理状态及孩子的成长状态。我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作为一个母亲,我能感受学生和家长的感受,能理解学生和家长的心。虽然我的孩子在学校是老师一致公认的“好学生”,从未被老师骂过过火的话或有过对孩子伤害的评价。 作为一个编辑,我热切地希望“美国老师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能被更多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看一看,读一读,希望它能感动更多的人和引起更多的人思索。 我要说: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但愿我们的老师将这一理念深藏于心中,并时时用不同的言语反馈给我们的孩子,多给他们予肯定、多呵护他们成长中的那颗自尊心;但愿我们的孩子坚信自己,不要被外来的言语摧毁自信,如果有条件,出国走一走,感受一下异国他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爱的教育》,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小说所蕴含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震撼心灵。掩卷而思,我的眼前不时浮现出《盲童》一文中安利柯和他的代课老师。这位老师曾经在盲校教书,他对一个眼睛上缚着绷带的学生深情地说道,“要注意眼睛!我的孩子啊!”“我的孩子啊”,一句简单的问候,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多少的爱呀!不难发现老师已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这种关心发自内心,这种情感是那样的自然!我被浓浓的师爱感动了,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学生。不,我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5.
记得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课改来了,理念更新了,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情感的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来书写的,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书…  相似文献   

6.
有位学生家长说:“课程改革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重大。这使我想起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的学生正是成长的鲜活生命,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都需要我们的赏识、尊重、关爱与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常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本着新课程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越秀区的教育路小学,在这学期的每周二下午,给每个班级都安排了一堂特别的“情感宣泄课”。在一个多小时的“情感宣泄课”上,各班都由一位同学上台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与困惑,然后让全班同学给他“支招”帮他解决。(据2004年10月22日《信息时报》报道)开设这样的“情感宣泄课”,教育路小学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者”。早在一年前,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就为学生开设了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两者可谓异曲同工。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成长的烦恼”,而积聚在他们心中的苦闷与困惑,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就会很容易越积越…  相似文献   

8.
怀想校园     
记得那是一个初秋之夜,黑丝绒般的夜空,镶嵌着银光闪闪的群星,我们一群十来岁的孩子,围坐在学校的小操场上,听他指着天空,告诉我们:这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这是银河,那是……是他——教师使我懂得了什么叫天外有天。教师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怀想。几乎每个人都有其终身难忘的恩师!中国人对“师”有特殊的感情,尊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长期以来,人们虔诚地称给自己传授过知识的人为“先生”、“老师”、“恩师”。教师是润泽我们心灵的一汪清泉。凡读过《藤野先生》的人都记得,藤野先生以纯真的品质、博大的胸怀给身处异国他乡的鲁迅以极大的温…  相似文献   

9.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1用爱去关注中等生,促进其成长爱,是我们教师心中永恒的主题,师爱无异于母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我们为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使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种爱的真诚。学生们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一  相似文献   

10.
【概述】一个人心中的偶像,常常会影响他的一生;一个人在青少年时崇拜的对象,通常会成为他毕生的记忆。我们凝视我们心中的偶像、遥望那似在云天的名人时,胸中升腾的是对自我未来的憧憬,我们渴望、追寻那能抚慰我们、提升我们的力量。这是年轻人成长的精神道场,这是一个纯粹的、热切的心灵世界……为此,我们寻找我们心中的名人。他们身上,一定饱含着巨大的伦理情感;他们的追寻,一定深藏着深厚的生活哲理;他们的故事,一定显示着永恒的人生价值以及他们追求完美与光明的激情、勇气;他们犹如天上的星辰,在那永恒、深邃的史册上,…  相似文献   

11.
成长的道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我们一路走过,伴随着小心翼翼的试探与磕磕绊绊。有些困惑萦绕在心中无人诉说,阳光的心灵渐渐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我们特邀“知心胆胆”王莉老师,为大家刟析独属于少年的小心思。希望在王莉老师的帮助下,大家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轻松、顺畅,留下一路饮歌!  相似文献   

12.
记录是一种习作,更是学生心灵的释放和充盈过程。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引导学生把成长历程“原始地记录下来”。即记录自己每天点点滴滴的成长故事与心中浮起的丝丝感动。  相似文献   

13.
读过一则笑话:一妇人在清理垃圾,想扔掉一本书,对丈夫说:“那是本嗜血的夸张之极的情节剧,充满了谋杀和自尽。一个人的父亲被他叔叔杀死了,他自以为是个私家侦探,便开始在夜间偷听,又杀了他女朋友的父亲和兄弟,然后是他叔叔,最后他自杀了。“”典型的现代垃圾!”丈夫愤愤然。妇人将书扔进垃圾堆,封面上赫然写着《哈姆雷特》。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位读者心中的哈姆雷特是否让你大跌眼镜?新课程倡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莫把教科书当《圣经》。笔者以为,“创造性”的前提是文本解读要恰如其分,如果误读了文本“,创造性”有百害…  相似文献   

14.
教师节那天。曾教过的儿名学生到校来看我,他们兴高采烈地向我一一报喜:“老师.我考上一中实验班了!”“我考上四中了!”“我考上二十五中了!”……(这些学校都是我们当地的重点中学)我幸福地分享着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憧憬。“谢谢您,老师!是您告诉我们心中一定要有目标,要永不言败!”被其中一个孩子这番言语牵动着.我思绪翻滚,不由想起自己从教十余年来走过的日日夜夜。想起那给我启迪、伴我成长的一幕幕……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力。从现象上看,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实质上它是心灵的感觉。 语感具有个人性,阅读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感受。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不是要把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标准化的一个,而是通过莎士比亚原作中的“这一个”去丰富、提升学生心目中的“这一个”。这样,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就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与提升。正如  相似文献   

16.
邱海标 《辅导员》2009,(13):77-77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极富有个性化,“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语文学习有机组成部分的预习,也富有个性化。老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应充分给学生预习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7.
万珍 《四川教育》2008,(10):18-19
学生的成长,除了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该是心智、情感的成长。学生心灵需要一次次洗礼、重塑,才能够日渐成熟、完善,奥运,则是重新塑造孩子心灵的“原材料”。我们要充分利用奥运这一鲜活的教育资源,趁热打铁,在最佳的教育时机对学生施加最有效的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编辑:您好!看到了贵刊的征文启事,我的心中充满了春天一样的柔情。的确,我们一天天长大,母亲却一天天老去,这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惟一不变的是我们的心境。就像花开花落,人生的哲理也在这季节的更替中日日浸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日益懂得生活的真谛!我感谢母亲,也感谢贵刊给我们为人儿女者一个诉衷情的机会,祝福天下的母亲都享有儿女成长后的喜悦,宛如花开时的心情。顺寄文章一篇,并祝工作顺利!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亲近语言,让课堂回归本色,让语丈学习给学生成长加油,为学生发展奠基。——杨树亚(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需要我们教师用一颗爱心去解读他,需要我们教师用一腔热情去引导他!教育是感情与感情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施高英(江苏省启东市善成小学)当代教坛精英  相似文献   

20.
曹禺在其力作《雷雨》中,成功地塑造了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学生在分析周朴园的情感时,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有人痛恨他,有人同情他,有的人甚至崇拜他 !这就印证了西方评论中“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体现了审美的多样性。为了正确地引导学生,我在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两次对比,让学生看清周朴园的情感世界。  一者,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雷雨》中多次写周朴园不忘旧情,如:保留旧家具、旧习惯 (关着窗子 )、穿旧雨衣、旧衬衫等,还记着侍萍的生日,这一切都显得周朴园多么怀念侍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