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作为儒家之经典阐述了"仁"的践行者"君子"是如何定位、如何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论述了"君子"所循之道。"止"作为"近道"的第一步,多数学者都是从"所当止之地"、"居"、"不迁"三个方面来解释,但仅从这三个层面理解"止"是不够的,不能表达其全部思想内涵。只有以文本为根据,从"止于至善"的过程性、渐进性和"物有本末"的始基性、根源性出发,才能诠释"止"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的"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贯穿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始终,然而,改造世界的活动在人的目的性意识趋势下可利可弊。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改造世界的观点出发,揭示出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产生的积极效应和消极影响,从而警醒我们,不仅要在科学的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更需要认识到如何更好地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3.
解释学是当代西方的一种重要的人文取向的哲学思潮,它是一种解释文本意义的理论和方法。解释学以研究对意义的理解和解释为主要目标,对人的精神世界作了独到的深刻探索。解释学对于心理学探索出真正适合于人的独特本性的人文取向的心理学方法论,构建完整的心理学方法论有着重大意义。然而由于它本身的局限性,因而导致它在心理学运用中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4.
文本:文件的某种本子(多就文字、措辞而言),也指某种文件。 解读:①阅读解释。②分析;研究。③理解,体会。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文本”和“解读”的解释,我们不难想象,“文本解读”是一件很需要耐心和静心的事情。这个行为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即通过自己的经验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三个平面”理论的兴起、发展、研究等状况的描述,勾勒 汉语语法研究的走势、趋向。作者认为,尽管“三个平面”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它为汉语语法研究拓 宽了视野,为更好地解释汉语语言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因此,它代表着汉语语法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的行为。不论是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教材和课程本身考虑,对教材灵活性、创造性的使用都是有必要的。本文在探讨了教材"二次开发"原因的基础上,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具体说明了大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常用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气"是中国传统文论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文学批评范畴,它包含着中国人对文学、艺术以及审美的独特体验。曹丕首开"文气"论,孟子哲学体系中又以"养气"之说为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理论对后世影响颇深。试图就"文气"论与"养气"论加以展开,探求疏通二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娄烦方言的“着”和“了”作为助词的基本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就此试图给相关的现象做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同心结"交流活动中的国际理解教育进行全面探讨,旨在为后奥运中国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参考,为今后国际奥林匹克教育和奥运会主办城市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提供可鉴的资源和经验。首先阐释"同心结"交流活动的设计与开发,具体包括活动名称的由来、整体定位、宗旨、目标、具体内容、标志和主题歌;其次分析"同心结"交流活动的实施过程,具体包括联络过程、赛前和赛时的交流活动;最后探讨"同心结"交流活动的价值及影响,该活动的价值是彰显和践行了国际理解教育,由此对北京乃至中国的国际理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对国际奥林匹克教育也产生了继承性、创新性和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是以人对世界认知为基础的,重在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仅从范畴化、概念隐喻、意象维度、像似性这些人的认知能力或机制来说明翻译过程其实是个认知过程,并以这些认知能力或机制试图对翻译中的原文理解,译文表达,文化介入及审美运用等现象概括到认知上的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11.
《喜福会》是美国新生代华裔小说家谭恩美的经典之作,后被华裔导演改编为电影,其影响经久不衰。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通过描写作品中四对母女在两个世界、两种文化之间的融合和碰撞,探讨被"边缘化"的美国华裔女性在美国主流社会遭受到的压迫和歧视,揭示出她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从沉默的"他者"到找寻回自己话语权的艰辛之路,以此探寻华裔女性实现自我身份构建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饱"、"乐岁终身苦"句颇难理解,笔者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出发,即把"终身"的"终"和"身"分开,"终"字和前面的"乐岁"合成偏正短语,并根据当时"乐岁"的现实状况来解释"饱"字的意义,使整个句意自然贯通。  相似文献   

13.
"互文性"指的是一个文本与存在于此文本中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鲁迅和郭松棻小说作品中的互文现象进行分析,以此观照作家的精神世界。郭松棻的短篇小说《雪盲》与《孔乙己》及鲁迅存在互文现象。两部小说的不同文本相互参照、交互指涉,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系统,这个独立的系统又与鲁迅的精神世界构成了一个大的互文关系。这种关系从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社会对个体的压抑以及个体生存的孤独哲学三方面来体现出来,共同演绎了一个伟大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是一些学、专家进行探讨、评析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之一。其争论主要在于:对“类”字的不同理解,对“教”字的各种看法。现在对这个概念的解释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对“有效无类”教育主张的系统论述还较缺乏。本从“有教无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实施的目的及配套教学方法两大方面来系统地论述“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并从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及教学方法三方面论述了“有教无类”与“全民教育”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四史"教育要求,高校要充分依托现行教材,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纲",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为"要",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明确课程要求,挖掘教育资源,贯通教学过程,使大学生经由"纲要"之门,步入"四史"殿堂,厚植史学底蕴,引导大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相似文献   

16.
《嘉莉妹妹》讲述了"美国梦"的最终破灭,《平凡的世界》描写了普通劳动者为实现"中国梦"所做出的努力。本文以嘉莉妹妹和孙少平为代表,以其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为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梦"与"美国梦"存在的不同之处,同时提出要借鉴"美国梦",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听力理解是一种与认知有关的、复杂的心智活动.它涉及语言、认知、文化、社会知识等各种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听力理解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分析,提出对策,进而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汉语发展研究的重要语料,明清小说《镜花缘》由于其成书的年代,多方面体现了近代汉语发展演变的痕迹。但是,历来对其语言进行阐释的除了少数方言方面的研究以外,可谓寥寥。本人试就小说中的两个副词"毕竟、再"从古今对照的角度略作解释,试图从中找寻到近代汉语向现代语言演变痕迹,以求有识者商榷。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咨询中服务对象身上可能出现"撒谎"现象:所诉说的内容同真实情况出现不同,有时甚至背离。社会工作经典认为这是咨询双方没有建立良好信任关系造成的信任困境。这样的分析缺少对"问题"的深入辨析,笔者通过一个案例引入"隐藏文本",将其作为问题辨析的一个工具,认为在权力不对等的时候可能产生"隐藏文本",国家和个体之间的不对等关系是典型情形,个体的话语也因此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自身的成长与成熟,许多"80后"作家开始从青春感伤的写作模式中走出,逐渐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开始逐步向现实靠拢。本文试图以文珍为例,来讨论"80后"写作者们在逐步接近现实时其文本所呈现出来的微妙"裂缝",分析"80后"写作者展现现实问题的途径和其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进而来探讨"80后"写作者向现实靠拢时呈现出的特色和问题,以及其突围现实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