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谦 《大众科技》2010,(4):210-211
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实施全球一体化战略和实现公司总体目标的有效工具。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司内部转移价格,可以使跨国公司取得最高的整体经济效益。文章从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方式、动机等方面,分析了目前跨国公司如何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并针对国际间限制转移定价的有关规定探索跨国公司应采取的相应转移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对于其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结构和网络节点特性2个角度入手,分析跨国公司内部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网络节点的转移动机和吸收能力这4个因素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构建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和基于多主体的仿真模型;借助Net Logo平台进行仿真实验,并用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上述4个因素对跨国公司内部网络知识转移影响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得出结论并提针对正在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的中国跨国公司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化差异对美资跨国公司总部知识转移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笑君 《科研管理》2010,31(4):49-58
摘要: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跨国界转移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以美资跨国公司为例,重点分析公司总部的知识转移能力、知识转移意愿、显性知识和社会化知识转移渠道丰富性对向在华子公司转移知识效果的影响。本文还借鉴Hofstede的民族文化模型,重点分析权力距离和男性-女性主义两个纬度上的文化差异对总部知识传播能力-知识转移渠道丰富性-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提高跨文化知识转移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跨国技术转移研究虽然大多强调了技术转移的动态阶段特征,但却对技术授受双方呈现的阶段性行为选择机制缺乏有深度的认识,这对跨国技术转移问题研究而言无疑是一个瓶颈。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企业实施技术转移可以被视作双方间的合作博弈,出于对各自利益的维护,在技术转移中彼此都会运用占优策略以期获得目标收益。有鉴于此,本文运用复制动态模型对技术转移过程中双方的策略交互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技术保密成本、技术优势损失、东道国企业技术学习能力与意愿等变量的变化,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力度表现出显著的策略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丛聪  徐枞巍 《科学学研究》2011,29(2):252-256
 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关系是跨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基础,而基于知识的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关系是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关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分析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中的知识构成与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从知识的视角对基于母子公司控制关系的几种主要跨国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知识构成、知识结构和知识转移对跨国公司母子公司控制关系的影响和作用。最后,对如何建立合理的基于知识的跨国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为总体,对在华申请专利的跨国公司所在国和该国跨国公司的数量、跨国公司在华专利申请的趋势和三种专利申请的比例、跨国公司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以及该技术领域的跨国公司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产生的一些问题,提出根据国情加强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三资企业的创新和技术再转移,提高重点行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内部技术转移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在企业内部的转移是一个研究较多的问题.从知识整合的角度,探讨了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内部技术转移模式.并用两个典型案例,剖析了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内部技术转移机理,从而为企业提高内部技术转移的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化差异是跨国公司跨国界知识转移的重要壁垒.以德资跨国公司为例,借鉴 Hofstede 的民族文化模型,分析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短期导向四个维度上的文化差异对总部知识转移动力、转移渠道的丰富性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提高跨文化知识转移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姜亚楠  刘云 《科研管理》2004,25(Z1):50-54
本文从技术转移方式的角度把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效应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建立了计量模型对技术贸易和外商投资技术溢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度量,认为对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效应的评价应当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0.
理清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对于最大化利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提升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创新绩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05-2011年28个制造业行业为样本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实证研究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是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影响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过程中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绿色创新系统吸收能力,再次为绿色创新系统社会资本;相比而言,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绿色创新系统吸收能力和绿色创新系统社会资本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影响略高于对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及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学技术转移项目统计的调查结果,就专利技术转移及产业化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促进高校专利转化的建议对策,旨在推动我国高校专利技术的转移及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技术转移能够迅速提升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但在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具有粘滞性,是难以转化的.以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层面探讨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影响因素,并进一步从技术原体、技术受体、关系因素和转移行为四个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促进民族地区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借助技术转移。但是在发达地区先进技术向民族地区转移的过程中,通常会与少数民族文化发生摩擦和冲突。引发冲突的原因是由于技术的普遍性与文化的特殊性之间碰撞产生的,技术转移和文化冲突的内容主要包括主观特征、客观形态、制度困境和法律因素等。解决技术转移与民族文化冲突可以从尊重少数民族的主体性,建设与技术转移相适应的民族特色文化制度和法律规范等方面入手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选取江苏省31所高校,构建高校技术转移现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技术转移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出提升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陕西省3家不同行业背景企业的深度访谈,通过多案例研究方法对企业技术交易成效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交易相关法律政策环境、技术满足市场需求程度、技术供需双方沟通协调程度和技术需求方消化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技术交易成效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技术交易成效关键影响因素的鱼骨模型,明晰企业在进行技术交易时应重点考虑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知识转移的过程理论出发,针对技术联盟的组织形式和特点,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过程模式。在具体分析了技术联盟过程中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各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效果的关系,从逻辑上推证出具有实证意义的8个子命题,建立了技术联盟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为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周茜 《情报探索》2014,(12):65-69
从IT外包的知识转移过程入手,把IT外包中知识转移分为发送、获取、交流、积累和反馈5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特征描述,构建了符合IT外包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即SOEAF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知识转移风险识别的特点,利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对IT外包知识转移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得出知识共享与反馈、学习能力、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协作和信任程度、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等5个因素是IT外包知识转移的主要风险因素,最后对知识转移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樨樨  董瑶  易涛 《科研管理》2022,43(7):124-134
数字经济通过压缩信息传递时空距离,增强了区域间技术转移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利用专利转让数据构建区域技术转移网络,结合模体分析揭示区域技术转移网络的局部结构特征,并通过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探究数字经济、区域软环境对技术转移网络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技术转移网络呈现出强互惠性、弱传递性的特征;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区域技术转移向纵深发展,但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导致技术转移网络中存在“富人俱乐部”特性与“技术孤岛”困境,将进一步加深区域间技术鸿沟;区域软环境因素中,法制环境、技术环境、政府治理环境、金融环境均对技术转移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市场环境正向调节数字经济对技术转移的影响。据此为推动区域技术转移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技术转移是获得新技术,提高组织竞争力,改善社会环境的重要途径.着重分析技术受方技术转移影响因素,利用网络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建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定性和定量两角度分析,考虑指标间的相互影响,通过专家打分最终给定指标间的重要性排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元分析技术将国内2004-2011年间的43篇相关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发现:(1)知识的因果模糊性对知识转移的阻碍作用比知识的内隐性对其影响要大;(2)知识受体和网络特征是影响知识转移绩效的重要因素;(3)知识距离与知识转移绩效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4)各因素与组织间和组织内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大小不尽相同。本研究结论表明,对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正逐渐趋于成熟,但仍需在知识距离、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及国内外比较研究上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