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诗歌生成的角度,对东方的“意兴”说与西方的“灵感”说作了系统的比较与探究。从“意兴”说之源头及其流变、如何犀通于西方之“灵感”说,到意兴审美特质之界定、孕育意兴之基因工程、意兴生发的重要途径,对“意兴”作了创意性的阐述。文中还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探究了意兴萌生的心理进程。文章认为:意兴作为萌芽的诗歌种子,务须精心培育方能结出硕美之果。  相似文献   

2.
从诗歌生成的角度,对东方的“意兴”说与西方的“灵感”说作了系统的比较与探究。从“意兴”说之源头及其流变、如何犀通于西方之“灵感”说,到意兴审美特质之界定、孕育意兴之基因工程、意兴生发的重要途径,对“意兴”作了创意性的阐述。文中还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探究了意兴萌生的心理进程。文章认为:意兴作为萌芽的诗歌种子,务须精心培育方能结出硕美之果。  相似文献   

3.
四、意兴之孕育意兴的生发 ,须由心物交感对应 ,从而产生异质同构或同质异构而完成。即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既存在着质虽不同却尚有其相似乃至共同的交接点 ,因而可以形成异质同构 ;又可存在着虽然审美客体质相同 ,但审美主体的审美观或时空条件与心境状况却不同 ,因而又可形成同质异构。前者譬若秦观的《浣溪纱》词云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词人以其特有的审美情趣 ,设身处地地设想词中人 (闺中少妇 )见“自在飞花”之轻飘荡 ,即刻联想到那闺思梦境之无拘无束 ;观如烟如织之迷蒙丝雨 ,又即刻联想到那内心深处春愁闺…  相似文献   

4.
“灵感”是柏拉图提出的许多重要的美学命题之一。柏拉图的“灵感”只有一种,那就是诗神凭附的迷狂。柏拉图的“灵感说”解释了他所理解艺的创作源泉和艺作品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灵感是美学视野中的重要目标,它在文艺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外美学史上,对灵感的研究古来有之。文章试图从中外文论家的具体描述入手,试图通过陆机的“天机说”与柏拉图的“迷狂说”来比较中西古代灵感理论的差异,并探讨中西文化精神差异。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灵感说”。柏拉图的“灵感说”由感性指向理性,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柏拉图的“灵感说”对弗洛依德的无意识理论等产生直接影响。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动力,柏拉图的“灵感说”提示马克思的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的观点并不完善。从哲学角度来看,灵感源于生活、源于思考;而从心理学角度,灵感的产生则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论教学灵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充满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灵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教学灵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绪处于奋发激昂、思维处于活跃升华状态时,由于外界某种因素的启发,突然使正在探索的或者长期探讨而未解决的教学问题或难题得到明确解决的精神活动。只要教师对专业执着追求,热爱学生、关心和了解学生,有明确的教学创新动机,有一个良好的心绪,善于捕捉教学灵感来临的时间,能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创造性劳动,就能激发出教学灵感。  相似文献   

8.
妙悟与西方文论中的灵感相通之处在于直觉性、创造性,但二者并不完全等同.妙悟重过程、重培养,有一定的理性色彩.妙悟需吸收灵感中的情感狂放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灵感是人在思维过程达到高潮阶段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全部精神力量,高度积极性的集中表现,灵感的产生来自三方面的因素:一、实践与积累;二、思考与想象;三、契机与顿悟。其中参加实践积累材料是前提,但如果只有积累,没有深入的思考,灵感也不会从天而降,灵感的产生还离不开偶然的机遇和作的顿悟。在写作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机遇,捕捉灵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灵感这一思维类型的实质、灵感的诱发形式及灵感与创新之间的关联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梓璇 《考试周刊》2009,(48):42-43
柏拉图是第一个系统化地提出灵感理论的人。他的灵感论极富神秘色彩.有着唯心主义烙印,但却又富有启发性,给后世以深远影响。对于这一经典理论.如何科学地评价它,批判性地继承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灵感是艺术创作活动中常见的现象,它能为艺术创作提供出人意料的独特的、鲜明的视点。本文试图从灵感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内外环境、及条件等方面讨论它的存在、特点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古代文论对艺术灵感的探讨兴于六朝,这时期影响最大的是陆机和刘勰。具有发端意义的《文赋》生动地描述了灵感与文思的关系,《文心雕龙》则进一步将感物与灵感联系起来考察灵感的产生,并深刻地触及到灵感过程的创作心理机制的本质。唐以来文论继承并发展了六朝灵感论,主要观点有:灵感是创作的最佳状态,在灵感推动下进行创作,可达自然浑成之境;灵感可由外物触动与研读诗书激发;灵感稍纵即逝,故作者须时时“身在意中”,对灵感保持高度警觉,“兴来即录”;灵感的来去受制于创作主体的心境;灵机成异趣,不可苦吟亦不必拘于有无“寓意”;灵感来自偶然;灵感来自必然。  相似文献   

15.
在陆机、刘勰的基础上,王昌龄于《诗格》中提出了创作灵感的产生与捕捉的具体途径,并且提出了学习古人的目的在于从前人的作品中捕捉灵感,而不是文意、文辞、字语。在《诗格》中,王昌龄提出了创作的"三境说":物镜、情境、意境,这三种境地,既是并列的,又是递进的,在近代,王国维融合了西方美学理论发展了"三境说",提出了"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6.
论写作活动中的灵感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有关灵感思维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方兴未艾 ,成果斐然。本文仅就写作过程中的灵感思维现象进行探讨 ,剖析了灵感思维在写作活动中的表现特点 ,进而提出了创设“灵感”赖以产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简述审美灵感思维产生的机制。在数学教学中应着重从积累丰富的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审美意识,促进复合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三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审美灵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灵感和您捉迷藏,或灵感来了却一时无处安放,灵感银行是你最佳选择。”这段广告可是本缪总的得意之作,它高高地挂在银行的大门口,招徕了不少客人呢!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是公元前五至四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美学家 ,他是第一个将灵感理论化、系统化的人。因而 ,他有关灵感的观点在美学史上影响最大。同时 ,“理念论”又是他文艺思想的核心 ,他的“灵感说”也是建立在其之上的。自古以来 ,文论家们对柏拉图的“灵感说”众说纷纭。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柏拉图的“灵感说”是纯非理性 (感性 )的。本文通过对其的分析 ,认为柏拉图的“灵感说”实质上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因为从诗神的角度来说 ,在柏拉图看来诗神应是属于理念世界的 ,诗神代表着理性 ,从诗人的角度来说 ,诗人属于感性的现实世界 ,诗人是感性的。诗神凭附与诗人的迷狂实际上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灵感说则是这种统一的表现 ,是柏拉图企图把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联结起来的表现。因此 ,从柏拉图的整个理论体系来看 ,柏拉图的灵感说并非是纯粹强调理性和感性的哪一方面 ,而是两者的矛盾统一体。它既具有理性因素又具有感性因素 ,而且两者是相互矛盾 ,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写作中的灵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绝不是坐等可得的。因为灵感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它和其他形式的思维一样,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是立足于实践活动,是由主体主动地来进行和达到的,所以灵感思维的“偶然得之”是建立在主体的生活积累和修养的基础上的,是主体辛勤劳动的结果。坐等灵感是违背思维规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