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州黄鳝体内寄生蠕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检采自黄州陶店乡黄鳝60尾,新河乡黄鳝101尾,发现两地黄鳝体内寄生蠕虫种类的差别不大,但其感染率、感染强度有差别.两地黄鳝体内寄生蠕虫优势种均为隐藏新棘虫,常见种均为鳗鲡独孤吸虫及幼旋尾线虫未定种,稀有种均为大型多钩槽绦虫.隐藏新棘虫与幼旋尾线虫、隐藏新棘虫与鳗鲡独孤吸虫共染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
剖检采自黄州陶店乡黄鳝60尾,新河乡黄鳝101尾,发现两地黄鳝体内寄生蠕虫种类的差别不大,但其感染率、感染强度有差别,两地黄鳝体内寄生蠕虫优势种均为隐藏新棘虫,常见种均为鳗鲡独孤吸虫及幼旋尾线虫未定种,稀有种均为大型多钩槽绦虫,隐藏新棘虫与幼旋尾线虫、隐藏新棘虫与鳗鲡独孤吸虫共染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对长江流域安徽省境内黄鳝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共检出6种寄生蠕虫,其中新棘衣棘头虫感染率最高(41.8%),其次是鳗鲡独孤吸虫(3.5%)、大型多钩槽绦虫(3.5%)、胃瘤线虫(3.3%)、锯缘叶形吸虫(1.1%)、幼旋尾线虫(0.8%).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与黄鳝体长相关,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黄鳝体长小于32.5 cm时,新棘衣棘头虫感染率最低(18.52%);体长在37.5~42.4 cm时,新棘衣棘头虫感染率最高(46.61%).新棘衣棘头虫对黄鳝感染率春季最低,秋季感染率最高.黄鳝采集的6个地点寄生虫感染的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均有所不同.2种寄生虫共感染黄鳝情况较常见,而3种寄生虫共感染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4.
湘江水系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年3月-4月,通过对湖南境内湘江水系祁阳、衡阳、衡山、株洲和湘潭五个地点黄鳝体内新棘衣虫的感染研究发现,黄鳝的感染率分别为10.00%、43.33%、20.00%、13.33%、和13.33%,感染强度分别为2.33、2.00、2.50、8.50和1.75,平均密度分别为0.23、0.87、0.50、1.13和0.23;随着黄鳝的生长,其感染率、感染强度、平均密度呈上升的趋势;体长小于9.0mm(2.0mm-12.0mm)的新棘衣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5.71%、80.77%、86.66%、94.12%、100%;新棘衣棘头虫主要寄生于黄鳝胃与肠交界处的结节,在黄鳝体内呈聚集分布,大量的新棘衣棘头虫寄生于少数黄鳝体内,多数黄鳝感染少量的新棘衣棘头虫;新棘衣棘头虫适应寄生生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为期两年的调查,对昌吉市6个乡镇24家养殖户自养的羊进行了寄生虫蠕虫的区系调查。检获虫体鉴定共有寄生虫9种,其中线虫4种、绦虫4种、吸虫1种,分别隶属于5个纲6科9属。其优势虫种为毛首线虫(75%、6-48条)、双腔吸虫(75%、12-500条)和血矛线虫(63%、2-24条),并针对羊蠕虫的感染现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黄鳝为材料.研究了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情况,发现:黄鳝的感染率为38.3%,感染强度为4.65,平均密度为1.78;黄鳝体长为201—350mm范围时.其感染率、感染强度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增大,感染率范围为23.5%-66.7%,感染强度范围为2.75—7.25。  相似文献   

7.
资江水系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资江水系安化、桃江、益阳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研究 ,发现 :安化、桃江、益阳黄鳝的感染率分别是 43 .3 %、5 3 .8%、63 .6% ,感染强度分别为 4.85、6.5 7、4.43 ,平均密度分别为 2 .10、3 .5 4、2 .82 ,其感染率、感染强度随着黄鳝体长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临沂地区植物寄生线虫分布情况,2007年在临沂地区开展了植物寄生线虫调查,调查中发现了拟滑刃属三个种.伞菌拟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agarici具有口针基部加厚;侧线3条;受精囊含盘状精子;尾末端具一刺状尾央突等特征.双尾拟滑刃线虫kAphelenchoides bicaudatus具有头部缢缩,侧线2条;雌虫尾末端二叉状等特征.林伯拟滑刃线虫kAphelenchoides limberi具有口针基部球小,侧线4条,尾末端钝圆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陕西关中地区关中奶山羊寄生虫进行调查,解剖40只,粪便检查30只,结果发现本地区寄生虫17种,其中吸虫2种,绦虫4种,线虫9种,羊狂蝇1种及疥螨。优势虫种为肝片吸虫、矛形双腔吸虫、捻转血矛线虫、羊仰口线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并对该地区寄生虫病防治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很多昆虫和动物的奇特行为,是因为它们受到了入侵其体内的寄生虫的控制。弃暗投明上世纪80年代,一位法国研究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群群钩虾在法国南部的海面上游荡。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因为正常情况下,这种小型甲壳类动物只会待在海底。于是,她开始调查这是为什么。她很快发现,那些浮在海面上的钩虾的脑部都有吸虫类的寄生虫存在,而那些在海底的钩虾却没有。这一现象与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研究人员的发现很相似。当钩虾被一种叫棘头虫的寄生蠕虫感染时,会改变它的回避功能;不再回避亮光,而是向着有光的地方游去。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上旬,对长江黄州江段的鲤鱼进行了相对渔获量、种群结构和体内寄生蠕虫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鲤鱼只占总渔获量的7%,且94%为当年的小幼体。鲤鱼的鳃上及消化道内只有三种蠕虫寄生。宿主感染这三种寄生蠕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很小。据此提出保护、合理利用这一鱼类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1月上旬,对长江黄州江段的鲤鱼进行了相对渔获量、种群结构和体内寄生蠕虫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鲤鱼只占总渔获量的7%,且94%为当年的小幼体。鲤鱼的鳃上及消化道内只有三种蠕虫寄生。宿主感染这三种寄生蠕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很小。据此提出保护、合理利用这一鱼类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测定了伊维菌素配合到饲料中对驱除猪自然感染的胃肠道蠕虫、肺线虫和疥螨(试验1,n=24)以及控制肠道线虫感染(试验2,n=24)的效果。处理组饲料中伊维菌素含量为100和200ug/kg/日,饲喂7天。对照组用无药饲料喂7天。 伊维菌素在100ug/kg/日时,驱除自然感染的寄生虫效果分别为:猪蛔虫97.7%,后园线虫未定种97.8%,结节线虫未定种>99%,猪巨吻棘头虫100%,斜环咽园线虫89.7%。对控制诱发感染的效果分别为(第四期幼虫),猪蛔虫100%,结节线虫未定种96.9%。 伊维菌素在200ug/kg/日时,驱除自然感染的寄生虫效果分别了:猪蛔虫、淡红猪园线虫、园线虫未定种和斜环咽园线虫都为100%,结节线虫未定种99%,猪巨吻棘头虫85.9%。对控制诱发感染(第4期幼虫)的效果分别为:猪蛔虫100%,结节线虫未定种95%。 伊维菌素剂量在100和200ug/kg/日时,对驱除猪疥螨已证实在处理后14天将螨全部消灭。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北碚区鲤鲫寄生粘孢子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重庆市北碚区鲤、鲫寄生粘孢子虫 9种 ,即楔形两极虫、多态两极虫、塔形碘泡虫、异样碘泡虫、椭圆碘泡虫、茄形碘泡虫、野鲤碘泡虫、徐家汇尾孢虫、大型粘体虫 .其中塔形碘泡虫、异样碘泡虫、大型粘体虫均为该种的新分布 ;多态两极虫、塔形碘泡虫则分别为该种营养体、孢囊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小瓜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寄生原虫病.文章就小瓜虫病在叉尾人工养殖中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叉尾人工养殖小瓜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瓜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寄生原虫病.文章就小瓜虫病在叉尾鮰人工养殖中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叉尾鮰人工养殖小瓜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前后盘吸虫类(Paramphistomata)种类繁多,根据斯克里亚平院士(Skrjabin,1949)編著动物和人体吸虫第三卷記載共有10科70属165种,其中寄生于牛羊体中的有47种。近年来各地学者继续进行此項研究,又有許多新种发現(Willmott,1950;Dinnik;1954;Golvan,Chaband et Grelillat,1957;1958;江溥欽,1959)。因此寄生于牛羊的这一类吸虫,已知有50余种,这些吸虫的成虫寄生于牛羊胃腸中,吸着帖膜上,夺取营养,致使宿主体驱衰弱,影响牛羊的体重增长,耕牛的耕作能力,和乳牛的产乳量都很大;尤以牛羊感染囊蚴初期,幼小虫  相似文献   

18.
记述重庆市木洞鱼类寄生粘孢子虫10种,即洛氏两极虫、巨囊两极虫、中华粘体虫、野鲤碘泡虫、薄鳅碘泡虫、坏鳞碘泡虫、异型碘泡虫、异样碘泡虫、塔形碘泡虫、徐家汇尾孢虫.  相似文献   

19.
虫生真菌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虫生真菌的资源分布论述,在我国已发现的昆虫病原真菌涉及40多个属400多种,其中虫草属真菌80种,捕食和寄生线虫的真菌10种,寄生昆虫的真菌215种,报道的新种有24种,生物防治中应用较广主要为绿僵菌、白僵菌和蜡蚧轮枝菌等;其次概述了入侵及致病机制,虫生真菌的入侵主要分四个阶段,入侵是机械压力和酶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对毒力稳定性,菌株来源对同种昆虫毒力往往差异较大,同一菌株对不司寄主或同一寄主不同虫龄的毒力也有所不同.介绍了虫生真菌的发展的历史、研究现状与展望,对近年来我国虫生真菌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也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黑颈鹤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于2007年3~2011年12月,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离心沉淀法对黑颈鹤的粪便进行了蠕虫虫卵检查,结果显示,粪样中发现3种吸虫卵、1种绦虫卵、6种线虫卵和球虫卵等.该调查为黑颈鹤人工饲养和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