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醒龙的小说创作何以领“新现实主义”创作之风骚?本文从现实主义品格、乡村情怀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三个方面作了泛文化意义上的论说,揭示了刘醒龙小说创作的个性特征和内在意蕴,这对新时期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醒龙的小说创作何以领“新现实主义”创作之风骚?本文从现实主义品格、乡村情怀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三个方面作了泛文化意义上的论说,揭示了刘醒龙小说创作的个性特征和内在意蕴,这对新时期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醒龙是“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一方面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20世纪末社会转型期的艰难世家和尖锐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又强烈地表现出了要与人民大众分享艰难的时代情绪和人文关怀精神。所以,他的作品也就赢得了众多普通公民的信任,同时这也成为他寻找精神家园心路历程的审美呈现。  相似文献   

4.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融合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和自叙体小说两种互有交叉却又有所不同的艺术特质,形成了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艺术。其艺术特征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第一人称的选择和内视点的开掘;二,主观情绪化的自然环境描写;三,象征意象的运用;四,沉郁凝重的整体情调。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末,中国的社会改革已经到了十分艰难的境地,各种改革经历了它的新锐期后矛盾逐渐突出。面对现实,刘醒龙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关注的目光直接投向农村,毫无掩饰地揭示了农村改革中以经济问题为中心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以其写作直面现实,表达了当代生活的忧患和关注。其表现出的社会关怀和对当下现实投入的巨大热情、以及对当代化转型期传统化、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蜕变的深遂思考,在中国当代学作品普遍缺乏深刻有力的思想意识,对当代生活内在本质揭示乏力的现状下显得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楠 《考试周刊》2010,(22):22-24
著名美籍华裔作家哈金的作品《等待》在英美文学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国内文学界对《等待》的研究目前仍然欠缺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本文根据艾布拉姆斯、布鲁克斯和沃伦等人的理论.尝试对《等待》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梳理,讨论并揭示了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本文认为,《等待》的现实主义品格代表着小说古典路线的回归.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客观超然的叙事态度。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分析近几年现实主义小说在艺术上表现出的想象力贫乏,缺乏历史的理性和人关怀等缺点,并且探讨其出现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长期以来,一直被剥削阶级以暴力统治和摧残;而同时,又被这些统治者以种种精神鸦片施以愚化和麻醉。“瞒”和“骗”的文艺,就是诸多精神鸦片之一种。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不独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标榜了一种大胆地,真实地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并且与“瞒”和“骗”的文艺战斗了一生。中国新文学的主流,可以说自鲁迅始,再不是“瞒”和“骗”的文艺了。但“瞒”和“骗”的文艺并未消声匿迹,因此,以清醒的现实主义与“瞒”和“骗”的文艺相抗衡,一直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赵树理正是以自己的创…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的文坛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批深入反映现实的中篇小说,对经济转型期所特有的尖锐矛盾和重大问题作近距离乃至共时态的反映,淡化改革问题上的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写出改革过程中普通群众的痛苦和艰难,着力表现分享艰难的主题;在人物刻画上独特之处是刻画带有焦点特征的人物形象。这些作品集中显示了现实主义在九十年代的新变化、新风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一批作品的相继发表,作为80年代新潮作家代表的余华逐渐开始了他的转型,他的小说开始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文坛上。余华迎来了他创作上的一次飞跃。这种飞跃是他小说理论转变在创作上的  相似文献   

12.
大西南抗战小说遵循现实主义的审美品格,与全国抗战文学一样应和着时代的脉动,以服务于抗战作为文学的最高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标准),讴歌英雄,书写战歌,传递中华民族不屈的伟力,为民族的复兴与新生而呐喊。随着典型理论的重申,文学审美性的回归以及题材视阈的拓展,大西南抗战小说的审美性得以迅速提升,涌现了众多优秀的作品,甚至出现了经典作品与典型人物。现实主义审美品格也使大西南抗战小说在表现大后方积弊丛生的昏暗现实时,呈现出更为独特的艺术触角与更为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使得大西南抗战小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学高度。这也正是大西南抗战小说现实主义审美品格高扬的集中体现,是大西南抗战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走向深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大西南抗战小说为世界奉献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3.
本着重分析“现实主义回归”小说的不足,并指出中国当代学需要的是多种创作方法并存的局面,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永远遵循的创作规律,而不是某种学的标签。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新文学中,仅就小说美学的发展历程而言,现实主义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真到美又从善到美的真善尽美的审美原则,从雅到俗又从俗到雅的雅俗共赏的审美格调,从情到理又从理到情的情理兼胜的审美情趣。小说美学的这种流变轨迹显示出了现实主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抗战爆发后,历史为新文学民族品格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对于解放区小说来说,历史也为实现这一要求提供了条件。解放区作家在深入农村,深入农民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乡村精神,他们对各具地域特色的乡土风情的描绘以及对现代小说文体民族化的创造革新,是解放区小说民族品格最集中的表现。这些都对当前文学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学现实主义精神被逐渐冷落。从基本创作原则而言,现实主义精神所包含的理性的社会人生态度、热情的人关怀应是学的一般原则。本试图通过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新解读,呼唤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熊元义认为:“冲击波”阶段的现实主义文学,虽没留下沉实之作,但它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次重要的重新出场;道德问题同时是一个美学问题,不是“在道德终止的地方,美学产生了作用”,而恰恰是在道德终止的地方,美学才止步的;审美理想的迷失,意味着精神“高处”的塌陷,而救治这种迷失的难点在于它其实是一种世界观的危机。他的上述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在作品中大胆创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享誉文坛的小说:“非小说”的问世,开创了美国新闻体文学的先河;“后现代派小说”代替传统形式是其创作史上的一次戏剧性转变;以超然态度客观转述的记实小说使写作风格又发生了变化,在文坛和传媒界博得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19.
意识——强烈的希求成功的备考意识。 《孙子兵法》开篇云:“兵,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现时的高考体制下我们是否可以杜撰这样的口号:高考,人生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可不察也!”一语断尽.不容置疑,因为备考需要这样的气氛与心态。“备战高考!”以战争喻高考可谓颇具中国特色的天才之喻。如果说“战争是血与火的考验”,如果说“狭路相逢勇胜”,那么,高考就是智与勇的较量.需要我们拿出全部的智慧与勇气确保首战必胜。战略策划的第一要务在于统一思想下定决心,然后才是谋划与部署。这一务虚的环节十分要紧,唯其如此才能激起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备战状态中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何世剑 《天中学刊》2012,27(5):59-62
公案小说采用官民勾结题材,表明了清官文化对作奸犯科的批判,揭示了贪官刁民狼狈为奸现象;公案小说运用审案折狱的方法折射出清官微服私访的文化意蕴,倡导行政长官应该亲力亲为、实地调查;公案小说创设市井乡村语境,凸显了清官文化的民间平民立场,用以展现社会世俗风情;公案小说设置发迹变泰情节叙述了清官文化注重通过个人艰苦奋斗实现政治理想。可以说,公案小说的世俗品格与清官文化的民间情怀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