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下半年,我自行设计了一个教学研究课题,并在自己的教学班里开始实验.课题名称我命为"与学生一起读评写".课题着意于读、评、写的系统整合,注重师生语文生活的共同体验.实验分专题进行,每期专题均指向于学生某一方面的语文生活体验和某一种语文能力的生成,在此基础上,统筹专题活动的整体方案--包括阅读材料的甄选重组、活动流程的策划安排等.每期阅读材料或一篇文,或三五篇一组,或一整本的名著;或按内容主题编排,或按能力要素编排;材料则有时由老师指定,有时由学生推荐.列举几次专题名称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2年下半年,我自行设计了一个教学研究课题,并在自己的教学班里开始实验。课题名称我命为“与学生一起读、评、写”。读,在阅读中感动;评,在评说中悦纳;写,在写作中释放。试着分开来做一简要阐释:“读”。茨维塔耶娃说,阅读始终是写作的同谋。读和写作为语文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本就是天然结合在一起的。阅读不仅给予我们丰润的语言滋养,而且打通我们的人生经验,给予了我们照见自我、书写自我的契机和愿望。“评”。我们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阅读经验:每每读过一篇美文或一本好书后,心中涌动着难以遏止的急于找人“一吐为快”的欲望。在…  相似文献   

3.
俞海燕 《中学生英语》2013,(12):117-118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生继续升入高一层学校学习而做准备。阅读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着重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要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就需让学生在阅读前做好准备,在阅读中通过读和对问题的解决来理解语篇材料,在读后能将阅读中的体验和感悟转化为一种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语篇体现于英语听、说、读、写的立体空间。语篇的含义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体现。语篇的语言环境即语境,它是言语活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状况。语篇与语境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本文从词汇、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及语法教学六个方面阐述了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篇语境一体化教学,以期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邓琳 《成才之路》2014,(12):45-46
语篇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材料之一,它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学习活动获取相关语言信息及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以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逐步发展。但我在多次听课中发现语篇教学目标的预设却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目标的欠缺,教师教学的无效,导致学生的阅读速度慢,对于语篇整体的理解能力差。  相似文献   

6.
宋宾 《天津教育》2004,(12):38-3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应该重视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综合性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于自己的亲历亲为而获得感悟与体验,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学习活动。基于这种理解,我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期取得最优的效果,有一点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陈国江 《考试周刊》2013,(19):95-96
基于语篇的教学过程注重语篇的整体结构,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在高中英语的词汇、阅读、语法、听力、复习、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篇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相关活动任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修订的高中教材增加了Integrating Skills部分,该部分提供了以读和写为主的综合语言材料和活动。阅读语篇与所在单元主题有关,但又不同于前面的Reading部分。第一篇阅读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阅读技巧、扩大词汇量、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语法知识上。而Integrating Skills部分旨在扩充文化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为学生顺利表达作好铺垫。[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篇意识的英语教学"(以下简称语篇课堂),是指借用特定文本整体呈现相关语言材料的教学,形象地说,就是指借助语篇来教学相关的英语知识。语篇意识可渗透于任何课型中,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并围绕语篇这一整体展开听、说、读、写相互结合的教学活动。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语篇教学的核心在于在教学中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运用语言。换言之,就是通过有  相似文献   

10.
语篇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获取英语语言及运用英语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重要材料。教师在误篇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快速、简略阅读全文;然后在略读的基础上阅读全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再仔细阅读,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高中英语"一核四环"单元读写整体教学注重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融合培养,以"主题意义"为核心,以"解读语篇、品读语篇、以读促写、以读评写"为四个环节,把单元的阅读、语言学习和写作融为一体,展开单元读写整体教学,使学生在"感知与理解、内化与运用、想象与创造、反思与调整"中落实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12.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以野生动物为话题的扩展阅读课,可以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合理整编语篇,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英语阅读范围,让学生通过体验、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围绕本课的语篇拓展材料可以使课内的文本信息得以延伸,使学生扩大了阅读空间,让他们在蕴含丰富文化和社会生活信息的语篇中体会英语,运用英语。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阅读和写作是人类思维活动中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两个领域。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的,而语篇是和这两个领域紧密相关的:阅读离不开语篇,学生读的是语篇。写作离不开语篇,学生写出来的是语篇。因此,语篇在读与写的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习者对篇章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越高,阅读能力就越强,写作水平就越高。由此可见,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捷径就是以语篇教学为指导,开展读写结合的英语教学活动。语篇知识是影响读写能力的一大因素。正如一个单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句法功能一样,一个句子…  相似文献   

14.
读写例话是统编小语教材中出现的新课题。顾名思义,它是读或写方面的举例讲话。通过这类教材的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独立阅读和独立作文的技能。每一篇例话,都有一个读或写的训练重点,训练要求也提得非常明确。现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教材,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将读与写紧密结合是当前写作教学改革的一大特点。在以读促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塑造读和写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双向发展。文章中讨论的语篇分析法对于推进以读促写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语篇分析视角下的以读促写活动要求重视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间的协同关系,要求学生在对所读语篇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展开与之匹配的写作练习,能够对某一主题语境进行深入的输入与输出的教学目标。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以读促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预测式提问,可以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活动链和巧妙的写作情境,可以与师生反馈相结合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审辩思维。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是作、语言信息和读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理解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概念能力、背景知识和加工策略三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语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把阅读材料的感知输入转化为对阅读材料的最佳理解过程。章阐述了语篇语言学的四种理论模式,分析了三种语篇阅读的推理模式,并提出了语篇阅读的具体处理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徐琴 《广西教育》2011,(34):44-45
语篇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材料。它以比较完整的语言组织形态和多元的语言要素向学生传递丰富的语言信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获得相关信息,从而在语言知识和技能、阅读兴趣、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语言能力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外语教学中.理解能力长期以来被证明是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中最重要,因此,对于学生而言,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提高了他们运用所学外语的全部技能。本文从对阅读、语篇教学理解、语篇的意义和读者的理解以及语篇教学中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探讨,在语篇教学中,以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优秀的作品往往是作者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和独到深刻的生活感悟的结晶。因此 ,高质量的阅读活动需要阅读主体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激情的充分投入。解读一篇作品 ,我们所要了解的不仅是作品写了什么 ,或怎样写的 ,更重要的是透过文章语言的表层形式 ,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认识 ,挖掘作品的言外之意 ,领悟作品的深层内涵 ,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说 ,阅读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 ,带有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同样读一篇作品 ,学生和教师的阅读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地方 ,在学生看来 ,或许就有若干个疑点和难点 ;教师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28):114-115
所谓以读促写,就是在"读中"渗透写作技巧,这一种教学模式利于学生积累更多语篇,学会各种语篇结构和语篇衔接上的写作。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两者密不可分。因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过程中应注重应用"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本文将详细阐述以读促写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