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和下西洋与明代海洋文学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大大推动了明代海洋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并使之成为继宋元海洋文学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一是进一步扩大明代海洋文学创作者的视野.既继承了宋元海洋文学所具有的海洋文化的开拓性,又表现出明代独有的对海外事物更主动的追求.二是促进明代海洋文学创作体裁的多样化,使小说、歌赋、戏剧、碑文等成为明代海洋活动的艺术表现载体.三是拓宽了明代海洋文学的创作题材,在航海技术、海洋贸易、海外关系,文化交往、海洋神灵、海外风物、海防意识等诸多方面得到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2.
谈唐代岭南海洋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尧 《职大学报》2011,(1):58-72,54
唐朝全方位开放,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而岭南地区的海外贸易也空前活跃。海洋强国促进中国古代海洋文学的大繁荣、大发展,唐代岭南的海洋文学无论是文学体裁、文学题材、文学艺术都在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探索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及其与抒情传统的关系,不能不关注古代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对文学史的论述。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更是必须取资、必须认真钻研的重要对象。《文心雕龙》研究虽已汗牛充栋,却鲜见对刘勰文学叙事观点的发掘和论析者。从叙述学角度看《文心雕龙》,其前半部即文体论对各种文体规范、代表作品和发展演变轨迹之描述评论,实包含着不少与叙事和叙事传统有关的内容,可以见出这位严格立足于文学史实际、力图对文学写作实践作出抽象概括的理论家对叙事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其书后半部即所谓创作论论述了一系列文学理论问题,却没有集中阐论叙事问题的篇章,其所论以传统诗文理论为主。这也并非偶然,实际上反映了截至南朝齐梁时代文人们的主流文学观,也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深厚和强大。《文心雕龙》所表述的文学叙事观虽然相当朦胧粗浅,但联系整个中国文学史,特别是叙事文学和叙事理论的发展轨迹,则应该看到,以刘勰为代表的这种文学叙事观,不能不说是根深而流远。  相似文献   

4.
宋元海洋文学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创新与发展,宋元海洋文学表现出三个鲜明的时代特征1、它以丰富多彩的海洋题材和文学体裁,突出了自先秦以来海洋文学的创新和发展.2、它以时代独特的对外开放的社会背景,突出了海洋文学所具有的超迈开放的海洋意识.3、它以宽视野、多角度的审美追求,突出了海洋经略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先秦文学是指上古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文学,也就是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历史阶段的文学.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发展史的源头,是学习古典文学的基础.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对于认识我国人民的审美意识的历史起源,了解我国文学优良传统的形成以及我国文学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海洋文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尧 《职大学报》2006,1(3):43-49
汉魏六朝海洋文学上承先秦文学并有所创新,尤其反映出这一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描写、赞美和神往。并以全新的视角和方式、以海洋为题材的文学体裁诠释海洋这个神秘的世界。人们既看到汉魏六朝个体人格及自我生命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精神,又看到汉魏六朝海洋文学所折射出的那种充满新的[光、蓬勃的生命力,斑斓的色彩,海一样的磅礴气势。其具体表现为:①经略海洋的心理模式;②寄情海洋的情感世界;③崇尚海洋的英雄气势;④赞美海洋的瑰奇壮阔;⑤跨越海洋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抗日战争是整个民族史上最为惨痛的记忆,抗战文学是时代的忠实记录。萧红的《生死场》反映了东北沦陷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台湾作家赵淑敏所著的《松花江的浪》在当代和平语境下对那段历史进行了追溯。萧红和赵淑敏作为东北籍的女作家,其作品表现了不同时代语境下“抗战叙事”的不同风貌。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表现内容三个方面,来分析二者“抗战叙事”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刘萌 《职大学报》2011,(6):36-38
20世纪80年代至今,整个中国出现了巨大的转型,经济化、商品化、城市化浪潮席卷而来,这给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和深广的空间。本文即是对这一时期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女性文学语言发展的原因、特点、趋势所作的专题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近现代文学不论是观念还是形式,都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而变化着。其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特殊文学形式,在我国的文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地位,价值的多元化、文学作品中内部的矛盾与冲突,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探索和创造的特征。卢梭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叙事文学中的妓女故事呈现的意识形态性质各不相同,这体现了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1.
海洋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伴随海洋文化研究的兴起,海洋文学的研究日益引起世人关注。海洋文学渗透着海洋精神的独立品格,20世纪人们逐渐将海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这对文学史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海洋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海洋文学是海洋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2.
"流浪"是文学世界中一个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母题,以"流浪"为母题的文学作品贯穿整个文学史。在中外文学史的舞台上"活跃"着许多"流浪者",而"流浪儿童"是在"流浪"母题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次母题。中国的"流浪儿童"母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流浪儿童"文学使流浪儿童文学走向成熟并最终定型。这一时期的"流浪儿童"文学有着特定的叙述模式,并以独特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屹立于文学史之林。  相似文献   

13.
E时代的网络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是新型文学形式,它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因而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网络文学有其独特之处:一、文本的开放性;二、对宏大叙事的挑战;三、解构与重构。网络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其存在发展的必要性,又有其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4.
论宋元海洋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宋元海洋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体裁多样,题材丰富、作家地域性强及思想内容深刻;并着重探究了宋元海洋文学丰富的题材.  相似文献   

15.
先秦海洋文学时代特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海洋文学开拓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类别,开创了中国海洋文学的一个新时代.先秦远古时代那些渗透着海洋精神的文学作品,描述了远古先民与海洋有关的生产、生活、追求和梦想.浩瀚无边的海洋让他们惊奇、欢乐、收获,也让他们忧伤和迷茫.先秦海洋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激荡着远古先民走向海洋的心路,他们以坚强的毅力、聪慧的才智、奇异的梦想、非凡的创造力,不断探索海洋的神奇和奥秘;开拓海洋的交通和贸易;创造海洋的神灵和神话;开发海洋的资源和经济,充分展示出先秦海洋文学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相比较于20世纪90年代来说,新世纪的女性文学写作无论是在题材、叙事视角还是叙事方式上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其中尤以一些跨越前后两个世纪的创作主将们和"70"后女作家的创作最具代表性,这一转向的原因可大概归结于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自身的缺陷和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两个方面。面临文化语境空前复杂的新形势,女性文学将在陷落与突围的反复中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7.
"动物叙事"的界定及其发展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动物小说谈起,对动物叙事这一重要的文学现象予以界定,并考察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舟山古代海洋文学从唐代开始,经宋至元明清,呈现日益繁荣的趋势,究其原因有海外航海贸易和普陀观音文化交流等。海洋文学中有部分内容涉及海上丝路活动,包括商人海上活动描写、海上"万国梯行"盛况、六国港称呼、大红头形象等。通过对这些诗文的赏析研究,了解作家文人的人生经历及在舟山的活动状况,探索各个时期海上丝路舟山段的发展盛况。  相似文献   

19.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而进入历史新时期的社会现实为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提供了土壤。伤痕文学作家们为了使作品达到教育民众、宣传政治、图解政策、诉说苦难、拯救心灵的目的,继承和发展了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这一叙事模式的运用也正符合当时在拨乱反正的历史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伤痕文学。  相似文献   

20.
遗民文学文化因其群体的特殊性以及文学文化作品呈现出的高尚节操,在文学文化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清初遗民时期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近年研究者的目光也多关注这一时期,在明末清初遗民文学研究方面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