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古代家训滥觞于西周,发展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它自始至终以修身、齐家、报国为主要内容,以“仁义”、“孝悌”、“忠敬”为价值取向。在当今家庭教育中仍应提倡“成人”教育,培植“家和”的人文精神,陶冶子女“心怀天下”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2.
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悯农诗人,其作品仔细描绘了当时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抨击了封建统治的黑暗,深深地流露出诗人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与关怀.至此,以关心农民生存状态的民生诗歌及其思想,在当时有着相当的进步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古代审美哲学思想的演变为基本线索,从古代审美心理的本质特征、美学范畴中的美德关系和美德结构等三方面论述了传统美学思想中道德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其主要观点是:中国古代审美价值体系以道为根本哲学基础,以人格建构为价值主体,以美德统一为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主流文化的角度来讨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审美趣味,笔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显明地带有精神贵族的趣味,和大众化、平民化、世俗化迥然异趣.呈现为崇尚人格意志,崇尚自然法则,崇尚虚静无为的复合态势.就其审美心态而言,是极端地排斥感官的满足.其审美追求是对生命价值的捍卫和人生缺憾的滋养.  相似文献   

5.
《诗经》以降,迄于清代,悼亡诗的创作一直不绝如缕。悼亡诗所包括的情感,既有对死者的深切悼念,也有生者的自伤自悼之情,同时作家往往借此表现出一定的品味人生超脱生死的意味。其情感成因有三:乐生哀死的人类普遍心理;文人多愁善感的天性与其现实际遇不如意的相互生发;诗言志与诗言情观念的碰撞。  相似文献   

6.
7.
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都起着导向作用.教育价值取向指导人的教育行为,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势必带来教育在实现其价值过程中的现实走向的偏差.因而,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并就我国创新教育价值取向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价值取向指人们观察、思考、认识和把握价值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趋向,它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论断,不仅在事实层面上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治理方略和发展模式,而且在价值层面上倡导一种以人民为主体、以公平正义为原则、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全新价值取向,它引导着我国社会向着关注民生、维护公平、追求社会和谐的理想状态迈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象征诗派,多数成员留学法、日,在民族危亡与民族歧视的双重压力下,他们歌唱人生的悲苦与孤寂、丑恶世界的病态美、爱情的眷恋与伤痛,成为一种“浊世的哀音”;在艺术形式上,他们操作以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尝试“音画”效果的“纯诗”实验,运用奇喻造成语言的陌生化和情绪的暗示审美效应,开创了中国现代主义诗风。象征派诗这种毁誉参半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职业技术教育应顺应教育发展形势,以社会、个人、企业、学校的需要谐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中国文学史上哀辞的最早源头是《诗经·秦风·黄鸟》篇,它具有后代哀辞的基本特征。由哀伤夭折人到哀悼父母亡,再到悲哀国破家亡,感伤繁重徭役、征战、苦难生活,伤离别、叹孤苦,忧心失意婚恋以及感时伤怀等等,人生一切不如意事尽在诗人笔下,《诗经》因此成为中国哀感文学的源头。它采用赋比兴手法所描写和表达的悼者的哀悯、忧国者的感伤、征夫的悲苦、恋人的离愁以及弃妇的哀怨之情,永远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传统诗文创作中的永恒的题材。  相似文献   

12.
王维在政治仕途及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加之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他最终选择了亦官亦隐的处世方式,并创作了大量具有隐逸情怀的田园山水诗。人生遭际是王维隐逸世界观产生的根源,亦是其隐逸诗独特的审美格调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朱淑真一生悲哀,嫁非所爱,漂泊东西。她把满腹愁苦灌注在她的诗词作品之中。尔后虽其大部分作品被其父母一火焚之,亦有少数有幸得以存世,后人结集之,名曰"断肠"。何为断肠?古人云:悲之极也,肝肠为之寸断。纵观朱淑真一生,经历着错嫁、思亲、相思、曲高和寡、叛道的感情煎熬,这些情愫最终凝结成了她的断肠之悲。  相似文献   

14.
“乐极生悲”是中国古代学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它几乎流泛于中国学史的全程。可以说,它是作为传统化心态的独特表现形式而渗透到学作品的艺术构思、形象塑造、抒情题材及表现技巧等各个领域之中,其本质是中国人生命意识的逼真写照,汇集着中国古代人的人生情感、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悲怨诗歌是汉末魏晋六朝诗歌的主旋律,它解构了诗人的悲怨情结,抒写了人们的生存困境。文章列举了嗟生怨、贫贱怨、仕宦怨、羁靡怨、离别怨、闺阁怨等悲怨诗况,并从时代气运、文化背景、文学风尚等角度对怨许成因进行了层层剖析。  相似文献   

16.
动荡的社会背景,坎坷的人生命运,触动了汉魏六朝文学家的感伤情思。他们以悲为美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的确让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7.
本讲的是汉语小论写作教学研究的缘起、基本作法和体会。核心问题是研究如何培养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和研究性论的写作实践能力。提出了培养这种能力的切入点是学写汉语小论,总结出了一套基本作法,经过近十年的教学研究实践证明,其作法是行之有效的。本对这一教学研究试作一个阶段小结。  相似文献   

18.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坏节。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会碰到选题困难及收集、运用材料和语言表述、逻辑论证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提倡他们从小题目切入,努力做到以合理的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述流畅,思想清晰,从而写作出真实反映自己能力和学识水平的毕业论文,促进自己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古代诗歌中的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诗歌中的草 ,历史久远 ,内容丰富多样。草在诗歌中用途甚广 :( 1)以草起兴 ;( 2 )以草布景 ;( 3)借草抒情。诗人们借草来抒写离情别绪 ,反映其对故乡、朋友、情人的思念 ,在作品中最多。有些诗人借草来反映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 ,表现他们的历史观和人生观。那些诗歌中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代咏草的诗歌 ,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成曙霞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1):54-56,63
以菊花为吟咏对象的咏菊诗是咏物诗中别具审美价值的一类诗歌.但纵观历代咏菊诗人的创作,起初文人看重的是菊花的药用价值,随后才发现菊花独特的审美价值.古代咏菊诗主要是通过以菊比德、以菊抒情两方面体现出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