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唐炜 《大观周刊》2011,(21):31-32
政治合法性就是社会公众基于某种价值和规范而对政治系统产生的认同和忠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但是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发生。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社会结构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各种群体性事件不断频发,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合法性危机。本文将以2009年6月发生在湖北石首市的石首事件为基本案例,试图从政治合法性为切入点,讨论中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以及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暴露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政治传播效应的研究,需要走出传播学视角下传播效果研究“媒介中心论”的困境,回归到政治活动本身,应以政治活动为根基,用政治学的理论来诠释.政治传播活动是国家宰制下的政治目的性很强的信息传播过程.这种过程不可能是信息的自然循环,因此“媒体”永远不可能处于中心地位.政治传播的效应,不可能直奔一个个社会成员的微观态度而去,而总是着力于宏观的政治治理效果.这样一来,推进政治民主化、形成公共舆论、构建政治合法性,便必然成为政治传播效应的本质规定性.就是说,政治传播始终以推进政治民主化、形成公共舆论、构建政治合法性为最终目的,检验政治传播的“效应”如何,须以这几个方面为基准.  相似文献   

3.
开展舆论监督是每个新闻媒体的使命、责任和义务.如何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功能,避免新闻侵权,新闻媒体和工作者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本文探讨的是公共安全事故中新闻舆论监督有效性原则、有限性原则、合法性原则的运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问题聚焦型报道(problem-focused reporting)所引发的负面效应已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基于方案的新闻(solution-based journalism)体现出变批判为建设的努力.基于方案的新闻当前有建设新闻(constructive news)、方案新闻(solutions journalism)等不同称谓,其核心主张一致,认为新闻不应仅仅发现问题、呈现问题,还应提供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可靠回应.基于方案的新闻可以让公民、新闻机构和政治共同体共同受益,一些媒体已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实践,这为确立和重塑新闻机构的合法性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关系1.真实性与合法性都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本质属性.真实性是决定新闻报道存在的基础,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合法性是实施新闻报道行为的前提,是新闻报道的合格证.新闻报道的合法性要求一切新闻报道不论从内容还是报道采集、发布的方式、时机都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便会产生负面效应,引发法律责任的追究.  相似文献   

6.
宋杰  藏臣 《大观周刊》2011,(2):136-136
一、关于中国行政法上的合法性原则的探讨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确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9,(3):80-91
王权合法性的建构一直是古代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政治实践的重要内容,历史学与政治学等学科对此的研究颇为深入。本文采用舆论学视角,考察中国古代王权合法性的建构,尝试为古代中国的研究提供另一种面向,同时也为拓展传播学自身研究范畴和锻造本土化传播观念做积极尝试。舆论不仅是感知社会的"皮肤",也是制约权力的"力",对中国古代王权合法性建构而言,它大致通过四个舆论指向:神、圣、王、民,逐渐完善合法性的书写。每种舆论指向背后的建构逻辑虽有不同,但它们之间并非相互隔绝的单向度演进,而是在历史变迁中滥觞、摩荡、交融,并最终汇成一种广泛而通达的王权舆论思想。  相似文献   

8.
贺玮  李娜 《大观周刊》2011,(37):58-58
法的合法性这一概念从词源上讲,有两种不同的释义:一是指合乎法律规则,这里的“法”是指人们所遵从的强制性行为规范,是具体的法。另一种释义是法的内在道德性,该法是人们所遵从的强制性行为规范所蕴含的理念,是抽象法。法律的合法性是法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而这里所说的合法性是从后一释义展开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播学存在的问题,除了受其自身主、客观条件的约束之外,也与传播学学科的域外处境有莫大关系.与那些资深学科比起来,传播学在西方知识界先天不足,后天虚弱,其学科身份一直遭到质疑,其合法性基础比较脆弱.传播学合法性资源受社会科学之赐,但得失相依.社会科学合法性的危机,必然危及传播学.本文通过对社会科学的反思,思考传播学的合法性基础,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历史记录是合法性权力的源头,未被记录的权力是不被承认的,档案作为历史记录的载体,论证着权力的合法地位而档案又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其记录内容的生成管理必然受到权力因素的影响,合法性权力与档案相互影响,相互建构.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合法性基础的不断审视与认知演进,对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的不断扩大和"再生产",也在中国的媒介角色及功能定位上印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党对执政合法性的纵向动态演进、对执政合法性资源的不断拓展中,中国媒介角色也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单一的政治工具"到"有限多元的宣传工具"再到"多元的传播工具"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卫报》利比亚战争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样本的内容分析,试图探讨在当代国际干涉的战争中,媒体是如何建构战争的合法性。通过分析《卫报》建构对这场战争“合法性”的内容建构,本文发现《卫报》在建构战争“合法性,,的过程中,客观公正、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观被弱化,而政治价值观以及人文价值观被强化,需要警惕这样的价值观念因为其具有的普适性而被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卫报》利比亚战争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样本的内容分析,试图探讨在当代国际干涉的战争中,媒体是如何建构战争的合法性。通过分析《卫报》建构对这场战争"合法性"的内容建构,本文发现《卫报》在建构战争"合法性"的过程中,客观公正、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观被弱化,而政治价值观以及人文价值观被强化,需要警惕这样的价值观念因为其具有的普适性而被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的法律实践中所体现出的法律合法性思想值得我们重视。朱元璋的领袖权威是其实现法律合法性的基础;"重典治国"是其实现法律合法性的保障;法律得以普遍推行是其实现法律合法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朱元璋法律合法性思想研究:批判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斌 《兰台世界》2014,(5):61-62
朱元璋的法律实践中所体现出的法律合法性思想值得我们重视。朱元璋的领袖权威是其实现法律合法性的基础;“重典治国”是其实现法律合法性的保障;法律得以普遍推行是其实现法律合法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从学理上软性地解构了北 洋政府政治统治与思想文化根基存在的合法性; 而知识分子、学生与青年对《新青年》理论与宣 传的学理认同与道德支持,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与成长赢得合法性的知识智性、理论根基与新生 血液;这种合法性在国共合作中由共产国际和孙 中山的国民党给予强化与认同,开辟了中国历史 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王敏 《现代传播》2023,(12):10-19
尽管同样遭受全球化和互联网冲击,中国并没有出现西方地方新闻业衰落而导致的“新闻荒漠”,反而构建起了空前繁荣的地方性新闻渠道。但一个悖论现象是,许多地方媒体不同程度选择了“去地方化”的内容生产策略,形成追逐全国范围内热点新闻事件的“远程报道”常规,以及高度同质化的发展路径。省级媒体客户端“S新闻”作为田野个案,聚焦于“去地方化”如何成为都市类媒体融合转型的一种合法性机制,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本立足于地方的新闻生产路径。随着融合的“进阶”,地方媒体新闻生产陷入“漂浮的地方性”与“脆弱的全国性”的双重困境,使得“再地方化”成为媒体重构合法性身份和专业价值规范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8.
尴尬生存:隐性采访的历史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采访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迎合了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有着特定的历史作用。隐性采访不仅使报道更加深入、有现场感,而且成为“揭露黑幕”的杀手锏、成为“新闻监督”的利器。  相似文献   

19.
余露 《青年记者》2008,(10):50-51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去身份而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采访方法。记载这些新闻事实的载体便是隐性采访的成果。本文试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中对隐性采访所取得的照片、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成果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的合法性,以及隐性采访成果在民事诉讼中使用的几种不同情况下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童泽 《湖北档案》2000,(4):38-40
北洋军阀是产生于清末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袁世凯就是这个集团的总头子.从1912年起至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