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审美立人教育,是为了培养既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又具有健全人格的能适应时代潮流的社会主义新人,以立人促进社会的发展。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审美立人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能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使人走向人格完美,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促进身心健康,提高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是世界性的,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经历了三次大的课程改革,人们认识的不同,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也不同,要言之,总的趋势是课程要从人的发展着眼,有利于自主学习、个性发展:课程内容更趋于综合,且注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材、学生共同构成教学的三大要素。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凭借。教师依据教材组织教学,学生依据教材进行学习。所以,虽说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无疑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开发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编好语文教材,是语文新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简称美育。是一种运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学和塑造人的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重要内容之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语文审美教育曾作过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关注语文生成活动与学习过程。语文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以“语言和意义”的具体教学活动,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从认知语言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试图对“语言和意义”给予新的解读,探讨在该理论框架下语言使用中意义建构的特征和过程。  相似文献   

6.
多元解读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最为突出的是:出于一种盲目的、幼稚的、无原则的反叛意识和逆反心理,漠视文本的价值取向,任意曲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并把这当做创造性学习的成果。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有一个学生说:“人的生命是何等宝贵,邱少云在完全可以保住生命的情况下,却活活被烧死,这样值不值呢?”教师本应就此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写作教学又叫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于注重技巧、方法上的改变,作文理念上没有根本的变革,导致作文教学无法发生根本性变化。《语文课程标准》的诞生,为作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必须更新作文教学理念,实现写作主体的回归,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养成多写、勤写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各方面特征以不同形式联系而组成的完整体系。但人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质和个性,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个体差异。在儿童阶段,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尤为明显。这种差异既有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也有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成功的教育就必须正视儿童的差异,教育者以不同的教育内容、灵活高效的教育形式与方法为每个儿童的发展提供机会,使教育与儿童正在出现的心智能力相匹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忽视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课堂教学一定是乏味的、枯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行愉快教学。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在部分省市已经进行了五年左右的时间,可是关于语文教学仍旧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试图就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组织与实施等方方面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部分教师廓清认识,辩明是非,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新课程赋予教学以新的内涵,教学必须实现价值转型,切实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教学变革的关键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进而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模式——思维型教学文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业与小学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背景下,探讨小语作业改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应如何在学生作业设计上落实新课标精神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智慧的建构,是教师在语文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把教育价值意向变为行为化、目标化、形式化的动态生成过程,是通过理性思辨、实践反思、批判选择、发现创造而生成积淀创造能力和新型教学规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刨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影视作品就是课程资源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成为天经地义的“教学”.然而如此教学使我感受到我在扼杀学生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感知群体,还他们一个自由舒展的空间,我尝试了以下创新措施,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效果很明显.写出来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具体内容包括“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包括“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等等,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模糊不清的语文课程的目的问题。根据《标准》对“语文素养”的界定,多年沿用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语文知识体系似乎无法承受这一重任,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必然需要重新建构,以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而这种建构又必然建立在对语文知识的本质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主体作用非常看重,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学生自身主体作用为主,在教学活动中主要通过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突出,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以教师为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讨论,积极参与,更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顺利完成教育改革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提出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任务;规定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功能应当是促进学生发展,就是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且要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这些提法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学观念的变革,我们语文教师唯有顺应这一变化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国家最为关注的事情,为此,中国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方针。小学生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在中国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教学,尤其是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但目前我国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为此,人们提出应重视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不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爱国 《现代语文》2009,(6):146-147
在中学语文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将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应对呢?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