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障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学校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学科课程——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 ,从各门科学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知识 ,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 ;综合课程——打破一般分科课程的框架 ,把若干有关的学科内容合并起来编订 ;活动课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除上述三种课程类型外 ,还有一种课程类型 ,就是潜在课程(以下简称潜课程 )。一、潜课程的内涵潜课程也叫隐性课程 ,是相对于学科课程等显性课程而言的。学科课程、综合…  相似文献   

2.
<正>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科课程的改革,是一个课程设计的问题,尤其是一个课程设置和课程分科标准的确立问题,课程设计涉及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形式以及课程的具体内容等课程领域的许多因素。但是,课程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课程目标的挖掘和具体化。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课程经实施后对其功能进行评价和检验的依据。因而,笔者认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科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以深入研究和明确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的目标为基础,继而确立教育学科课程的合理结构、形式与内容,包括确定课程的设置和各科的分科标准。  相似文献   

3.
通常我们所说的化学课程主要包括化学课程的设置目的、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化学教材的编制以及化学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一、化学课程几个理论问题的讨论1.化学课程的设置形式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开设分科化学,也可开设综合理科;既可开设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既可开设学科课程,也可开设活动课程。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学科中心的课程价值观,开设分科化学。学科中心课程强调各个科目由单一的独特的内容所组成。这样的设计倾向于割裂知识,从而割裂学生的理解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知识体系趋向于高度分化和综合,…  相似文献   

4.
分科课程是美国中小学课程体系中最古老而且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的主要课程形式。但随着教学活动所经历的多次改革,尤其是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其它课程形式也时有诞生,有的甚至一度使分科课程遭到巨大的冲击。目前美国中小学课程体系所呈现的是以分科课程为主的  相似文献   

5.
"整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特征,"整合"取向的价值追求有助于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突破单一学科的分科课程模式;实现课程与社会生活的沟通,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社会生活;实现与学生经验的沟通,体现生本立场。然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存在诸多缺失:单项活动偏多,以学科实践活动取代综合实践活动,低水平的综合实践。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度的主要对策有:活动设计的整合,活动实施的整合,活动成果展示的整合,活动评价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小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类型,既不同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分科课程,也不同于分科化的实践课程。开设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关键是主题活动的设计。笔者认为,小学综合实践课主题活动设计应致力于“三确定”,即确定主题活动的活动目标、主题活动的活动内容、主题活动的学习方式及其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课程的分化与综合,是困扰着上世纪末至本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问题之一。初中阶段理科课程是分科教学形式好呢,还是采取综合教学形式好?这个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之一。自上世纪末以来的课程改革大致上经历了分化——综合——再分化——再综合的过程。理科课程的分科教学是较为古老的形式,但到今天又有了新的发展。而本世纪初的教育革新运动出现“活动课程”以来,也有了各式各样的综合课程。现在除苏联、东欧及我国等少数国家在初中阶段仍沿用传统的分科课程外,西方各国在初中阶段均开设了综合理科课程。显然,课程整体化或综合化已成为时代特征,是当前世界理科课程改革的主流。所谓分科课程,也叫学科中心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  相似文献   

8.
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重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发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具体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设计国际理解教育目标,各目标间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六大中心概念、五大学习领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主要采取综合主题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坚持按照文化领域确定学年综合主题单元;按照近景和远景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核心统整相关的学科课程;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  相似文献   

9.
在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迫在眉睫,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形式之一。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实践课程类型,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分科课程,也不同于一般的实践课程。开设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关键是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笔者认为,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设计应注重主题活动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及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09年麦克莱思就在其著作《数学:形式与功能》中列出15种人类现实活动与数学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而康德·依曼努尔则真诚地告诫人们,“教育孩子的目标应该是逐步地组合他们的知和行。在各种学科中,数学是最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学科”。这种现实活动、知行活动是数学课程内在的生长点,它们构成了数学课程的活动性,数学课程建设应当重视这种活动性。但自从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以来,“目标—成就—评价”一直主导着课程编制的模式,而这是以牺牲活动性为前提和代价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下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当前的教改需要 ,新课程计划规定 ,课程由学科课和活动课程两个部分组成。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进行指导而开展的实践性的教育活动的课程。近代科学革命促进了学科的分化。理性主义教育思想在学校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 ,产生了分科的科学课程。由于对科学、社会与人的关系缺乏综合的、整体的认识 ,导致在基础教育中产生唯智主义 ,造成传统教育的一系列特征 :①高分低能。②教育的非人本性。③学生进行接受式学习。④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⑤学生是被塑造的客体。⑥学科的目标、内容…  相似文献   

12.
教育类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是体现小学教师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对这类课程是以分科形式设置的,因而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彼此脱节盲目重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弊端。一体化的教育类课程打破原来分科课程的学科界限,以小学教育实务为线索,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目标,突出实践性、师范性、实用性、基础性、层次性的特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专业能力,奠定专业发展基础并使其具有较为深厚的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幼儿园整体课程的改革,在综合性教育课程中,美术活动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综合性课程中美术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与传统的美术课程相比有不同的特点。一、综合性课程中美术活动的教育目标培养幼儿绘画的技能是分科教育中的美术活动最  相似文献   

14.
整合思维科学观与学科课程设计方法论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整合思维科学观对学科课程教育的局限性进行深入的讨论,提倡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整合科学方法论和生活问题与议题的整合活动为工具,形成和谐而健康的智商与情商整合的心智体系。建议在一定范围内,在现有的分科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整合的思想,进行课程结构设计指导思想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了一门新的课程——艺术课程。它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建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以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促进艺术学科内部的融合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连接实现培养目标,是艺术课程的本质特征。它与以往课程相比,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在课程的设计上,从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在学习内容上,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段递进,转向强调学生艺术…  相似文献   

16.
综合课程教学模式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理论化了的操作样式.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教学策略是其核心.它由创设问题情景、学习相关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扩展探索内容、系统总结实践等五个阶段构成.它开设的方式是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是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举,高中以学科课程为主,限选综合课程.它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形式有替代型、并存型、循环型、补充型等.  相似文献   

17.
综合课程教学模式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理论化了的操作样式。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教学策略是其核心。它由创设问题情景、学习相关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扩展探索内容、系统总结实践等五个阶段构成。它开设的方式是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是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举,高中以学科课程为主,限选综合课程。它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形式有替代型、并存型、循环型、补充型等。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课程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学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以学科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其教学目标具备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文章借鉴行为目标——学科中心的结构模型,从学习内容及资源、学习支持、学习评价和学习活动四个维度对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进行要素分解设计,并对实践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沿用和照搬职前教育的学科型课程范式,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偏重业务知识进修,忽视全面素质提高;偏重刚性课程结构,忽视弹性课程体系;偏重分科课程,忽视综合课程.为切实提高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必须改变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结构,构建以解决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中心的开放灵活的课程体系.模块式课程结构乃是这一课程体系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职“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而课程模式是课程开发的指向。职业教育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育,学科本位课程模式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已凸显不足,能力本位的各种课程模式尚不成熟,构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终极目标的课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