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先行组织者”促进化学问题解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行组织者”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运用“先行组织者”进行教学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课题,它主要采用不同组织者对学生进行教学干预,随后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的水平。“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信息固着点,增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然而,不同类型的“先行组织者”(以下简称“组织者”)是如何影响化学问题解决的?有关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先行组织者”的理论,并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网络教育形式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学习理论成果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探讨与应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奥苏贝尔(D.P.Ausubel)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网络教学中诠释了新的含义,传统的基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也应重新构建为基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网络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学中实施“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探索江苏省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214400)陆金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在课堂教学中教授新知识之前首先为学生设置一个能把握所授知识本质、对新知识具有引导性、起到纲举目张作用的知识构架一“组织者”,因为组...  相似文献   

5.
以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为主线,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教学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在“已知”与“需知”之间架起桥梁,突出了对知识学习的探究性、过程性和应用性.总结得出“先行组织者”在新知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的常见呈现形式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瑛 《考试周刊》2010,(26):135-137
本文首先介绍了"先行组织者"的理论及概念,并将此理论应用在中学英语理教学工作中,探讨了构建合理的"先行组织者"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影响及促进作用。实践表明,正确合理地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英语教学中陌生知识的理解,实现正迁移,对于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导入新课是上课的启动环节.它不仅仅只是上课开场白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拉近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动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学习情境.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考虑新课的导入方式和导入效率问题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阐述何谓“先行组织者”,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8.
芮小江 《考试周刊》2013,(88):66-68
本文在对迁移的理论分析及自己实际教学设计的实践总结的基础上,研究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先行组织者”的策略,有效揭示前后知识相同要素策略、类比联想策略、知识系统化策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7,(2):23-25
先行组织者可分为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和并列组织者。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例,利用教材已有材料和知识,阐述各类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也就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的材料。这种呈现的材料可以在概括和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材料,也可以是具体形象化的模型或指出新旧知识之间异同的材料。因此“先行组织者”能降低学习的难度,维持学习者的兴趣,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我们借助这一原理努力探索在绘画教学中寻找和运用“先行组织者”,发现了“先行组织者”呈现方式在幼儿创意画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后理性主义的教学观及其教学论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主流教学论的理论框架是西方理性主义的,目的是使"人"成为先验理性或工具理性的附庸,必须对其"规律———本质"、"目的———手段"、"逻辑———实证"等理性主义教学观进行批判。我们所倡导的后理性主义的教学观是:教学即即时创作,教学即生命历程,教学即社会交往,教学即系统博弈。我国教学论研究的范畴、范式与方法体系应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归类概括、新旧比较、变式训练、知识整合、创设情境、培养能力等方面 ,阐述了迁移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从而达到“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学习迁移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学习活动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重视运用学习迁移理论,能有效地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能力、应用三统一的教育任务的完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情景教学,促使学生顺利地从"旧"向"新"迁移,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顺利地从"虚"向"实"迁移。  相似文献   

14.
支架式教学模式作为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范式,可以有效地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在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支架式教学理论,探讨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为外语写作教学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全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英语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亮点 ,也是一个难点。目前的全英语教学实践陷入了“双盲教学”的困境 :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 ,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水平却下降了。“教师———学生———教材———师生互动———考核”五位一体的教改方案 ,有助于全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人本主义学习论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有意义的学习,强调教师"教人"比"教书"更重要。我国新课程改革也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人本主义学习论对我国教师的教学理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以来,生活化的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理念在指导教师教学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日常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就在于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为中心展开相应的一系列教学,从而使学生提升哲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文章试图从"情境创设"、"生活发现"和"生活应用"三个角度来尝试"日常生活化"哲学教学理念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人才培养应该首先使学生掌握更为先进和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知识。本研究以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围绕本学科专业课程开展自然科学理论的教学实践。在新工科专业课程设计中,需加强工程科学专业知识与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融合联系,并做到三个“统一”。这些举措可以实现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与新工科知识理论的完美构架,形成一套由自然科学理论驱动的新工科专业课程建设模式,使得我国的新工科建设更加适应未来产业变革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业已展现出颠覆各行业秩序的重构性力量。大学教学范式是否亦然被重构,人工智能技术能为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提供何种可能等问题亟待厘清。基于创造性破坏理论,本研究通过对大学教学范式运作的价值网络进行扫描发现,延续性创新力量难以有效驱动大学教学范式变革,“知识即力量”的实践误读、去标准化教学的“持久战”、反馈功能弱化的超稳态及以“学”为中心理念的悬浮等变革困境阻碍大学教学范式的更迭跃迁,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急需创造性破坏力量。人工智能技术与大学教学范式核心要件的整合能够激发逆转教学范式变革困境的创造性破坏力量,重塑教学价值的生成与表达方式,推动大学教学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换。大学教学新范式具有较大的收益递增潜力,其生成性的教学理念抑制信息传递的变异,非线性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转识成智的动力,融合式的教学内容降低知识创新的边际成本,增值式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为使大学教学范式走出变革困境并实现再造,大学教学共同体须坚守“通专融合”的人本教育,秉持用以致学的学习观和认知指导的教学观,重构教学治理技术与制度。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经验、知识、文化对新知识构建的作用,在开放教育的教学中教师“教”向“导”的方向发展,学习是学习者对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在学习中的作用应该是“支架式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学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