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让你的语言更有文采作家汪曾祺先生概括作小说的技巧,一言以蔽之: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其实,写新闻何尝不是写语言?近读新书《1901年》,见到一位英国记者这样描写到英国议会旁听辩论的大清国重臣李鸿章:"他蓝色的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他看的每一个人投以感激的优雅的微笑。从容貌看  相似文献   

2.
6月15日清廷命李鸿章"迅速来京",两广总督著广东巡抚德寿兼署.18日李鸿章接到"电传谕旨"后,"宣布立刻遵旨北上".但是,事实上李鸿章并没有"立刻"动身,他公然置朝命于不顾,徘徊观望,整整拖了一个月才启程北上.  相似文献   

3.
<正>李鸿章,原名李章桐,安徽合肥人,出生于一个旧官僚家庭,24岁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李鸿章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成就了其一生政治事业的巅峰,甲午海战的失败,让他跌进政治生涯的深渊,背负千古骂名。在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先后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京师同文馆、天津电报局、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  相似文献   

4.
在与贾长华面对面之前,记者试图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他的资料,但"百度"的结果却让记者有了几分失望:除了一些个人简介的只言片语之外,竟然很难找到与他有关的更多的深入报道.  相似文献   

5.
薛福辰是清末外交官薛福成长兄,不仅善于办理洋务,同时也兼通医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署名薛福辰的手书信札9通,另有3通信札涉及薛福辰的生平.这些信札反映了他早年在李鸿章、丁宝桢幕府中的活动,以及他与李鸿章幕僚的交往.薛福辰不仅为李鸿章撰写奏疏,还充当了李氏兄弟家庭医生的角色.因为出色的医术,光绪六年,经李鸿章等人保送,他...  相似文献   

6.
媒体点评     
江宁 《传媒》2002,(11)
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9月6日,某报7版刊登《别又成了富人的教育》、《银行不愿给“助学贷款”没道理》、《教育产业化就是高收费化?》等文,评述当前教育领域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别又成了富人的教育》一文中,引述了1896年李鸿章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话,并由此感慨道:“一百多年前,李鸿章就在探讨让穷人家的孩子上学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善于用人,能够最大地发挥部下的能力,让部下劳心劳力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 他的幕府中走出了李鸿章、左宗棠等朝中大员,封疆大吏,走出了沈葆桢、丁日昌等地方干才,走出了中国第一批外交官员薛福成、郭嵩焘、黎庶昌等,走出了中国著名的科学技术人员李善兰、华蘅芳、徐寿、徐建宾等人.有了这些足智多谋的人替他运筹帷幄,曾国藩还能不"料事如神","用兵如神"吗?  相似文献   

8.
《篮球》杂志记者马冰封,我称之为老马。老马不老,刚刚告别象牙塔。他身上至少有两点我辈难以企及:还在读大学时每月就有二、三千元的稿费收入,典型的"暴发一族";再就是,他是地地道道的回民,一根火腿肠就能让他四处逃窜,可他却能保持体重70公斤的纪录不败。走近他,发现他的故事还真不少。老马成"饿马" 老马做事从不含糊,他对民族风俗的遵守更是虔诚无比。鉴于此,我们曾断言:老马不适合做记者,记者东奔西跑,四海为家,哪能天下皆清真?此言果然应验,做了记者的他,饱受"吃"  相似文献   

9.
2014年12月28日,由中宣部、网信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组织的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团,走进楚天传媒大讲堂。3位来自电视、电台、报纸的优秀记者将自己深入现场、为民发声的感人经历,与我省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大学生记者分享。曹一楠,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播。7年前,他第一次为盲人讲电影,立志成为盲人朋友的"眼睛";7年后,他的关爱行动汇聚成庞大的社会力量,让更多盲人"打开心目看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与静谧的南方相比,1900年的盛夏,朝廷调任他回北方担任直隶总督。离开紫禁城的时日已久,李鸿章一时间也很难判断出这艘衰腐古老的帝国航船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偏向。做了一辈子"消防队员"的李鸿章,这一次的反应却显得相当迟钝——帝国的航船无疑已经严重偏向,但他却还不能确定,这种偏向是否已经严重到了船毁人亡的地步。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本名章铜,字渐甫,号少荃、少泉,1823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李家世代耕读,高祖勤俭持家,方有田二顷。1838年,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中进士,家族才逐渐显赫。李鸿章生逢‘数千年未有之变厨’,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他在清末政坛纵横捭阖40年,几乎每件大事都与他有关。身前身后,他都是最富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唐湘岳曾说过:"为追梦人加油是记者的乐趣,让好人走出噩梦是记者的责任,讲好追梦人的故事是记者的技巧。"他关注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诉说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却用一双智慧的眸子发现了这个世界的不凡,向读者娓娓道来不凡的人生故事。"播送光明"是唐湘岳的职业信仰,是他在人物通讯中选择和构造人物形象的思想基石。他在人物通讯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刘坤一与李鸿章、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重要疆臣,他们掌控地方社会、经济之大柄,影响中央内政、外交之决策,堪为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刘坤一担任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张之洞、李文田等人与他时有书信往来,且多讨论当时政治、外交诸多事务。湖南图书馆现藏有多件李鸿章、张之洞及李文田等晚清名家致刘坤一的书信。部分书信尚未公开发表,内容隐秘,文献价值重大。笔者选取其中五件进行整理,将此函札标点,并结合相关资料予以考释。这五件书札中,李鸿章、张之洞所写四件信函主要涉及中俄、中法及中日关系,从中可考察刘坤一与他们互动时的基本态度;李文田致刘坤一之书信则涉及李鸿章与刘坤一"全面对抗"时局下的朝政变局。  相似文献   

14.
1896年8月28日,结束了对欧洲的考察访问之后,大清帝国特使、总理大臣李鸿章率领外交使团开始了对美国的访问。在美期间,李鸿章受到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的接见,先后与美国一些政要及群众见面,并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各大媒体记者的联合采访。  相似文献   

15.
人们都以为李鸿章拼命做官,殊不知,其拼命做官是为了实心办事。李鸿章因为办外交背负"卖国贼"的骂名,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耄耋之年的李鸿章一次次地以个人耻辱和牺牲来最大限度地换得时局缓和,避免了进一步的生灵涂炭。  相似文献   

16.
肖麦青 《出版参考》2006,(32):26-27
他是珍妃的老师、光绪的重臣、"后清流"的代表、主战派的中坚.他大胆犯上,弹劾李鸿章,组织"强学会",推动"公车上书",被慈禧罢官,永不复用,甚至对他"可就地正法"谕令与通缉孙中山的密折同一天发出.他是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精通玄、经、宋元儒学、文史,有誉"有清元儒,东海先觉".  相似文献   

17.
入职不到10年,他四获中国新闻奖、两赴汶川和玉树地震现场采访、连续10年参与全国两会报道;刚当记者两年多,就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2012年,34岁的他,荣获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 在这些让人羡慕的简历背后,他曾为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偶尔摇头叹气,亦曾在地震的第一现场面对"把命交给老天爷"的险境,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他做一个好记者的追求. 他是张显峰,科技日报主任记者,一直致力于做有思想的新闻. 2013年5月的一个中午,在科技日报一楼咖啡厅,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8.
我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爸爸是个记者,听妈妈说还是个"大记者",得了不少奖呢. 一开始我不服气:从四岁开始练美术、书法,我得的奖杯比老爸还多呢,那我不是比他还"大"?直到妈妈讲起一次经历,才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9.
华静 《出版参考》2006,(35):48-49
已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唐师曾作为新华社的一名记者,一名当代中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其过人之处,就在于大多数人能想到的,他既想到了,也做到了;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他不仅想到了,做到了,而且做得让人击节称道,让人"高山仰止",自叹弗如.  相似文献   

20.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盛宣怀家族从晚清中下层官僚一跃到大清豪门,前后花了近百年时间。盛宣怀运气好,赶上了历史潮流,他27岁时经友人推荐走入了李鸿章的幕府,并很快获得器重。盛宣怀精明过人,在李鸿章操办洋务的背景下,他既是官场中的商人,又是商人中的官吏,集官商于一身。在辛亥革命之前,盛宣怀家族的财富也达到了顶点。不过盛极而衰,作为清朝末代铁道部长,盛宣怀国有化铁路的政策激起的反抗最终淹没了大清朝。而他自己也成了大清的掘墓人,家族也很快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