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有的校长用制度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凭借个人的人格魅力来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则通过人文关怀去管理学校,更有不少校长把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际上,在学校管理中,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不是矛盾的,而是和谐统一的。人文管理要以制度管理为基础,制度管理为人文管理提供保障与支撑。强调人文不能不要制度,强调制度也不能忽视人文,而且不宜过于强调孰重孰轻。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代管理学理论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地位,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运用到日常的管理之中.然而,这种理论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运用却显得步履维艰.由于过分强调科学管理,强调量化考评,以制度和数字去约束教师,而忽视了人的情感需要,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受到了极大地伤害.因此,笔者以为,倘要学校充满生机,具备持续发展潜力,那么,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实现从传统管理理念向"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管理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健全的规章制度能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制度管理是管理学校的基础。制度本身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凝聚了校长在管理实践中的思想、原则、方法和手段。过去,尽管我们也强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管理要以教师为主体,但是在学校管理中,还是过分地强调科学管理,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教师。如今,许多制度已成为套在教师身上的“枷锁”。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学为代表的管理思想重视人、倡导德,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强调"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在越来越重视自由平等、尊重生命的当代,也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同样如此.学校通行的是制度管理,制度是学校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规章制度,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学校管理一直以来强调制度管理和权威管理,道德因素被忽视.要突破传统学校管理的弊端,就必须改变学校管理模式,以德治校,构建一种以道德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是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模式,它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度管理的特点是强制和他律,主要运用强制手段,依靠外力约束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而人文关怀则强调情感和自律,主要运用情感手段来约束人的动机,使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通过情感的作用,促使人进行自我约束,是人文关怀发挥作用的特殊机制.约束行为与约束动机,他律与自律,强制与情感,是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显著区别,但二者又是互相补充,不可分割的.学校管理既要加强制度管理,又要实施人文关怀,把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是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管理局面,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思想,它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其特点是强制和他律,它运用强制手段,主要依靠外力约束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而人文关怀则强调情感和自律,它运用情感的手段着力约束人的动机,使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通过情感的作用,促使人自我教育,产生"内在"影响,是人文关怀发挥作用的特殊机制.约束行为与约束动机,他律与自律,强制与情感,是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显著区别,但二者又是互相补充,不可分割的.学校管理既要加强制度管理,又要实施人文关怀,把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京市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经历了初步探索、制度完善和转型提升三个时期。在发展过程中,各区之间教育管理机制的差异、一体化管理制度系统性不足、单纯强调资源供给的配置方式等都影响着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持续和有效发展。基于此,需要从制度和资源两条路径推进北京市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即从单一制度主导走向多元制度协同,从强调资源供给走向加强资源转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从学校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学校科层管理制度在组织目标、管理等级、制度管理方面的不适应性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提出解决办法,即结合扁平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强调管理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教育责任是学校责任的根本.当前学校管理强调教育责任的客观责任而忽视其主观责任.主观责任体现了一种责任伦理.根据韦伯和约纳斯的责任伦理观点,学校教育责任包括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负责.学校教育责任的实现既要以"忧惧启示法"实施责任伦理教育,也要建立政府、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责任分担体系,以及根据权责相符的原则和教育责任的外向性特征实施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过于强调物性、硬管理、理性与理论性的弊端,学校文化管理应积极倡导人性化管理、软管理、非理性与实践性管理.但是当前一些学校在文化管理实践中因过于强调人性、软管理、非理性与实践性而导致出现影响学校文化管理有效实施的现象,为此,在学校文化管理中应特别注意正确处理人性与物性、硬管理与软管理、理性与非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系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学校管理理念变革和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手段;成为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构建法治、民主、和谐育人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成为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依法治校强调的是依法办学、规范学校管理.从强调教育的行政管理和重视教育的个人作用转移到实施依法治校上来,这既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思想变革,也是一次教学管理内容、方法和模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13.
从生命视角改进学校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即教师。过去,尽管 我们也强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管理要以教师为主体,但是,在学校管理中,还是过分地强调科学管理,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教师,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折。这种管理,其本质还是一种非人性  相似文献   

14.
学校管理中有两个重要概念: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在理论上,两者并不矛盾,但在当前强调“以人为本”的潮流下,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使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互为补充、完美融合、刚柔并济地管理学校,这对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少学校或强调依法管理或突出人文关怀,更多的学校是一面运用制度约束,一面运用物质激励。这些管理有它们的积极作用,但笔者认为在学校管理中忽略了管理的根本——岗位责任管理,致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学校要着力加强岗位责任管理,抓住学校管理工作的“牛鼻子”。一、岗位责任是应然要求,人们易于认同接受强调岗位责任是应然要求。不论何种职业,其岗位都有应然责任和要求。只要从事了某种职业,就应遵守、履行某种职业所规定的岗位责任,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不论有无制度约束,是否提倡无私奉献或运用物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教育是一种标准化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是强调统一性的刚性管理;而现代教育是追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自然发展和完美结合的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亦应是有较高理智水平的柔性管理,即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那么,在现代的学校管理过程中,作为校长应如何在刚性制度  相似文献   

17.
校本管理是以校为本的管理,是学校综合自身的师资水平、生源质量、办学条件、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办学手段。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师生的管理。对师生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原动力,充分调动其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达到办学水平的提升和跨越。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往在学校管理中,我们经常强调制度治校、量化管理,强调对教师控制、监督、制约,强调管理就是领导、就是令行禁止。这种管理,其优点在于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职责分明,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是必不可少的。但它最大的局限性是忽视了人的…  相似文献   

18.
执行力决定管理的成败,而影响学校管理执行力的主要因素是校长、合理的制度和学校管理控制力.为此,学校应创建个性执行理念、打造团队和完善执行流程等,以增强学校管理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9.
精细化管理理念最早出现在大规模工业制造行业.近年来它被引用到学校管理之中,研究者更多的关注其理论介绍和特定领域的应用功效,而对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可能存在的误区研究甚少.从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内涵入手,简单阐述了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及必要性,重点澄清了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五种错误认识,希冀为学校领导者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追求学校卓越、创新学校制度建设提供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校依法治校面临的困难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的健全和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依法治校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成为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中职学校要实现依法治校,学校领导必须以身作则,把依法治校落实到行动上,同时加强师生法制教育,营造民主氛围,健全监督机制和各项制度,将教师的责、权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强调维护学生权益,并在对外交往中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