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夕  一元 《出版参考》2004,(12):13-13
那天我上山散步,遇到一位卖龟者,因为好奇,站在旁边观看。卖龟者极力向我兜售。虽然乌龟相貌丑陋,不怎么招人喜爱,但是它性格稳重,生活俭朴,而且生命持久顽强。我想了想,就兴冲冲地把它买回家了。  相似文献   

2.
读了《出版工作》第二期里的《卖特价书,好!》,我想稍作补充:第一,书籍的印数要适当,宁使增加印次,也要控制印数,特别是控制首次印数,避免“卖特价书”;第二,印数已多,超过当时需要,但内容好,可以细水长流,不必急于“卖特价书”。第三,已经积压,若干时日后将为新的出版物所取代者,则“卖特价书”是一项可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59岁的周先生眼看就要退休了,却意外地闹了一场病。几天前,他下班回家,路过十字街口时,看见有个中年农民在卖一只足有三斤重的大乌龟。周先生想:“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这么大一只“老乌龟”,如果把它吃下去,肯定胜过“十大补丸”。主意  相似文献   

4.
胡伦 《新闻天地》2010,(2):60-61
“市场永远是正确的,行情不好,你想卖高,人家也不买,萧条的时侯,只能便宜卖,我们去年卖的房,到现在我都心痛。不过没办法,卖卖要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  相似文献   

5.
伴舞者     
我打算写一本小说,书名都想好了,叫《伴舞者》,现在不是流行跟风出版么,海岩的《舞者》能卖几十万,我这《伴舞者》能卖个零头也不错。我有很多打算,所谓打算其实就是想想而已,并不见得真的动手去实施,再者,“舞者”有他的舞台,有可能成为被关注的中心,“伴舞者”在这个讲究眼球经济的时代是没有太大机会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位商业杂志撰稿人给我打来电话,说到所有记都不喜欢公关专业人士,让我谈谈对此的看法.我觉得自己不够资格:我并不厌恶搞公共关系的人.他们向媒体卖消息,而不是向消费或企业卖产品或卖服务,但他们依然是销售人员.而销售是商业的基本行为,它得到的欢呼声应该更热烈些.  相似文献   

7.
我就从前几年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研究来谈谈媒体融合的问题.媒体怎么盈利?1.卖产品.传统媒体是卖产品,新媒体是卖内容.2.卖平台.平面媒体的平台是版面,卖给广告商,新媒体也存在着同样的道理.3.卖品牌,利用品牌背书,比如说很多产品中央台做广告.4.卖设备,利用设备赚钱,传统的报业是印刷.  相似文献   

8.
有朋友跟我拉呱:"咱们都是写了一辈子文章的人.我退休后不写了,觉得是解脱了.你还在写."我说:"你不想写就不写了,是一种解脱;我退休后只写我有的可写和我想写的,也是有所解脱以后的结果,解脱的是有些时候没的写也写和不想写也写的困窘.如果说一者不免难受的话,一者就是享受了,所谓乐在其中."拉呱到此结束,感恩  相似文献   

9.
“丹心一片为民忙”这是罗之业曾经写过的一篇通讯的题目,那是为市委、市政府解决新荣区农民卖粮难问题写的。现在用这个题目写罗之业我想是最合适的了。  相似文献   

10.
一位部队通讯员告诉我这样一件事:驻地附近一位70多岁的农村老太太,卖了一头肥猪,她把卖猪钱全部带上去游览了泰山。这位通讯员说,他想写篇稿子,赞扬一下农民富裕的新景象。这件事挺有味道,我便和他细聊起来。谈话之间,我发现原来有个主要情节被他打了“埋伏”。事情是这样的:那位老太太有一个独生子,在不久前得了重病,老太太曾给“泰山奶奶”许过愿,如果保佑儿子的病好了,她保准卖一头肥猪还愿。后来,儿子经过医院治疗,病好了,老太太便以为是“泰山奶奶”的功德,便卖了猪去泰山还愿。  相似文献   

11.
我14岁发表了“处女作”,却因此吃了一场“官司”。那是1985年春。一天下午,我陪父亲到镇食品站交售肥猪,一问价格,方知受骗了。因为上午他们来我村订购生猪时开价是0.80元/斤,现在突然降为0.75元/斤。父亲同他们讲理,对方不但不认错,反而教训了父亲一顿。卖吧,价太低;不卖吧,大老远赶来不容易。父亲咬咬牙,卖了。回到家里,我越想越不对劲,一气之下写了封信给报社,  相似文献   

12.
董谦 《新闻导刊》2009,(4):41-41
7月21日一早,我拿到当日的《重庆晨报》,头版一条颇为离奇的社会新闻立即映入眼帘,大幅照片说的是天降乌龟砸少女,龟死人伤。该文在9版的今日要闻有图文并茂的详细报道,编辑还及时配发《新闻名词》和《律师说法》的新闻背景链接,介绍了砸人的巴西龟是何许龟种,及追究责任的法律问题等,黄金版面抢了读者眼球。这事儿的关注点就在于天降大活乌龟.读者都想知道,砸人的乌龟是怎么掉下来的?伤人的事儿该谁负责?新闻卖点在于此。  相似文献   

13.
刘春杰打电话说,又出了一本小书,算是《私想者》的姊妹篇,唤作《私想着》,让宁文放我桌子上了。我拜读过春杰的《私想者》,这个小眼睛的来自黑龙江北大荒的汉子,在粗犷饱满古拙抒情的版画创  相似文献   

14.
现在市场卖的各样《沉思录》不仅有不同的译本,不同的出版社,还有正版盗版,花样繁多。不过,有选择总是好的。一本好书进入了更多的读者手里,我想,作者、译者、编者、出版者、购书者都应该欣慰。  相似文献   

15.
我想从一个角度就我所熟悉的当代文学谈一点我的想法。我用的词是雄辩的文学与亲和的文学。我经常想到一个例子,一个喜爱文学的女士嫁给一个不懂文学的男士。两个人一同逛香山,喜爱文学的女士正沉醉在红叶当中,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推车卖带鱼的,男士一看有带鱼就赶紧过去排队买。  相似文献   

16.
财经书不好卖,是台湾出版界这一两年来普遍的共识.对多数读者来说,书卖得好不好,与自己关系不大,但是财经书卖得不好的原因,可能跟很多人的工作或是企业经营有关. 财经书卖得不好可能有很多原因.整体图书市场下滑了,财经书跟着等比例缩减,这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但是,财经书经常被出版业者拿出来说,表示财经书衰退的情况比其他书种严重.  相似文献   

17.
偶尔从新华书店门口经过,看见好些戴着红领巾的孩子挤在书店里边,原来是今天书店卖特价书,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本来要卖四角多,现在只要卖两角多,许多孩子买到价廉物美的好书,不由得雀跃欢呼。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自己学生时代买书的情景来,那时候,一个从穷乡僻壤来到城镇上学的穷孩子,想买一本新书真有点儿想人非非了,要买书,只得去逛旧书店、旧书摊,碰到运气好,有便宜的旧书、折价书,就买它本把两本,时间一久,这种廉价买来的书居然也积聚了不少。直到参加工作以后,逛旧书店、买折价书的习惯仍没有改。我买来的这些书虽然破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国中短篇小说在市场上卖得不太好,于是,有几家出版社便想在书的包装设计上多下功夫,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9.
抵制跳窗     
毕淑敏 《网络传播》2007,(12):90-90
上网时间久了,最烦那个东西:跳窗。 早年的跳窗很简单打开网页时忽然会跳出来个小窗口。这窗口不同于普通的浏览窗口,多半没有菜单栏。内容五花八门,从卖药到卖电视再到网上赌钱。有时候想关掉它,不小心就会点错。然后就会再出跳窗,不停地跳出十几二十个来,好像妖孽。去请教专家,专家告诉我:中毒了,杀毒吧。  相似文献   

20.
行动的写作     
这个专题我想让写作者自己说话,他们是写《十四家》的陈庆港、写《中国在梁庄》《梁庄在中国》的梁鸿、写《上课记》的王小妮,他们的职业分别是职业摄影师、大学教师、大学教师兼诗人.本来还邀约了写《冬牧场》的李娟,她还在遥远的新疆做一个真正意义的"劳力者",我不想因为我的约稿改变她的生活节奏.作为这个专题的主持人,我还是想,他们说他们的,我说的我的,这种主持不"主"的方式,也许倒可以有一种各说各话的嘈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