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学者新城新藏穷尽式排比分析了《左传》等古籍中的岁星纪事材料,在发现岁星纪事实测位和记载位不相吻合的“岁星纪事之谜”之后,大胆假设,作出五级逻辑推理,得出《左传》等岁星纪事记载位系由未识岁星超辰之战国时人以前365年为标准的元始甲寅年推步嵌入,《左传》恐成书于前340至350年前后的结论。洪诚曾撰文揭示出新城的重大错误,可惜未能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洪先生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新城错误产生的逻辑机理,对新城岁星周期误差的论证起点和三项逻辑预设均进行了驳斥;并对由岁星纪事推证《左传》等著作年代,乃至由天文星象论证古籍成书年代方法之可信度作出了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2.
《诗经·王风·大车》一诗文辞浅显易懂,看似不难理解,但是它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诗经》中受议论最多的诗之一.该文例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五种主题,即刺周大夫说、淫奔者誓言之词说、表坚贞爱情说、征夫思妻说、息夫人明志说,结合相关史料,从诗本义出发,对5种主题进行逐一辨析,认为该诗主题应与息夫人有关,诗中誓言当指息...  相似文献   

3.
《国语》和《左传》两部作品都大量地引用了《诗经》的文字,两书的用《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霸道和王道思维的差异。根据《左传》,《诗经》引用必须要符合本意,即赋诗必类;但礼崩乐坏以后,出现了断章取义,随意使用的情形,一般以为这是赋诗断章的开始。根据《国语》,赋诗一开始就有断章引用情况存在。通过对《国语》和《左传》引用《诗经》进行比较发现,《国语》用的是晋国版本,而《左传》用的是鲁国版本,二者和今本《诗经》皆有一些差别。《国语》以晋国为中心,记载了天子治国和曾经称霸过的诸侯国的相关语说,代表了霸道时代人们的历史文化态度,和《左传》的王道思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型世言》重新问世之前,已有学者对"别本"《二刻拍案惊奇》、《三刻拍案惊奇》、《幻影》部分本事来源进行了考证,《型世言》重新问世后,张安峰等先生对其本事进行了考证,本文在梳理核校前辈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补充自己发现。  相似文献   

5.
粉色春天     
沈阔 《文化交流》2012,(4):70-74
桃花情结粉色桃花最有中国文人情结。《诗·周南》“桃之天天”,描写其娇艳繁茂态貌。春秋息国国君夫人息妫容颜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在中国文化中,有桃花色一说。唐诗中“1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名句,以女子相比于桃花。粉红桃色也便象征女性。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  相似文献   

6.
《列女传》京师节女传入日本后,对日本女训书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影响。既有如辻原元甫一般,在《女四书·内训》中引用了京师节女的故事进行日语翻译的版本,也有如《本朝女鉴》中源渡妻一般,受到了京师节女的影响后发展成为新的具有日本特色的版本。该文通过对《新刻古列女传》京师节女、《女四书》京师节女、《本朝女鉴》源渡妻3个日本近世女训书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列女传》“京师节女”在日本近世女训书中的流行和改变。近世日本女训书《本朝女鉴》源渡妻中弱化了女子德育目的,加强了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故事内容的补充与改变凸显了女训故事中的小说文艺性。  相似文献   

7.
上博简《诗论》第28简所评析的是《诗经》中的论"言"三诗。今缕析简文的上下文意,可以将缺失文字略为拟补。《巧言》、《墙有茨》和《青蝇》所写之言皆非良善之言,而是谗言恶语或者是不当之言。简文表明孔子就如何对待这类言语所持的态度。从《论语》等文献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语言观的主要方面,那就是慎言与言而有信。然而,如何对待谗言恶语却没有专门论及。孔子拈出论"言"三诗加以评析,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孔子在这个方面的态度。这对于全面认识孔子的语言观当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与文学家,杜预的经学研究与文学创作受到了"道-圣-文"话语模式的潜在影响。在经学研究方面,这种影响体现为杜预凭借对《左传》的研究总结出了"三体五例"之说;在文学创作方面,这种影响使杜预的文学作品《杜预集》呈现出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写作话语政治性凸显;二是尊经复古,引经据典;三是注重礼制。  相似文献   

9.
《左传》不仅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优秀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郑庄公是《左传》中的重要人物,本文结合《左传》中对郑庄公的相关叙述,以政治家的角度为切入点,对郑庄公的这一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杨琳 《文化学刊》2014,(1):95-99
本文简述了三个问题。第一,《圣经·出埃及记》中对没有井盖而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问题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免令今人赧颜。第二,有些人认为面食是东汉时期由中亚经西域传入中国的,本文指出这种看法与事实不符,中国在战国时期已有面食。第三,《吕氏春秋》的"岁在涒滩"是作者对该书撰成年代的说明,但古来存在不同理解。本文认为"岁在涒滩"只能理解为秦始皇八年。  相似文献   

11.
《左传》虽为《春秋》三传之一,然最初各自成书,未尝求附于经。自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明言“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亦以官学加持,经传合并定为一尊,以为皆为编年之体,《左传》记事之连珠贯串,遂不可得而见。《左传》征引《诗》《书》《易》《礼》,无所不备,事详始末,自成首尾。学者欲穷究《左传》叙事体例,必当原始要终,求其本末。故自宋以来,学者仿效袁枢纪事本末体,依事类排比连贯,凸显事件的发展脉络,使端绪分明。如宋章冲《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马《左传事纬》等,均为其中较著者。本文欲从《左传》与纪事本末体二者,探究其发展转变之关系;并从文本变化的角度,分析《左传》与纪事本末体的《左传》,彼此之间承袭或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左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形象,郑国子产无疑是其中最光彩夺目的一个。本文主要分析《左传》中对子产民主思想、政治改革和外交三个方面的描绘,阐述子产作为思想家、改革家、外交家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中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是一部先秦时期各学派学说的论著汇编,也是一部重要的典籍,是秦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十二纪,每纪各分五曰,终以《序意》,二是八览,各分八曰;三是六论,每论各分六曰;合计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言。这部典籍看后发现有许多保护生态环境的  相似文献   

14.
在前年的一篇论文里面①,我曾经引述到葛兰言(Marcel Granet)对于“齐鲁夹谷之会”的评论,葛兰言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中国学家,他在《古代中国的舞蹈与传说》一书中,曾经注意到“齐鲁夹谷之会”,这件事记载在《春秋谷梁传》鲁定公十年:颊谷之会,孔子相焉。两君就坛,两相相揖,齐人鼓噪而起,欲以执鲁君。孔子历阶而上,不尽一等,而视归乎齐侯,曰:“两君合好,夷狄之民,何为来为?”命司马止之。齐侯逡巡而谢曰:“寡人之过也。”退而属其二三大夫曰:“夫人率其君与之行古人之道,二三子独率我而入夷狄之俗,何为?”罢会。齐人使优施舞于鲁君之…  相似文献   

15.
正水域孕育了中华多元文化,上古的水域远比现在多而宽。先秦的大湖泊很多,古书有"九薮"之说。九,言之多也。《周札·职方》记载的九薮是:荆州的云梦、扬州的具区、豫州的圃田、青州的孟诸、兖州的大野、雍州的弦蒲、幽州的簇养、冀州的杨纡、并州的昭余祁。《吕氏春秋·有始览》把秦的阳华、晋的大陆、齐的海隅、赵的巨鹿、燕的大昭均列入九薮。此外,现存的洞庭湖、太湖、巢湖、鄱阳湖是否也包括其中,还有待考证。古代的九州,几乎每州都有大湖,而现在北方已经找不到大湖泊了。  相似文献   

16.
正390年前的1629年,也就是明崇祯二年二月初三,75岁的董其昌与友人同游西湖。此时,他已经9年未到杭州了。又见西湖,董其昌感慨于自己辜负了这片湖光山色,回到松江后绘写意山水并题《西湖曲》——"林杪不可分,水步遥难辨。一片山翠边,微茫见村远。"其实,董其昌与杭州的缘分非常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先生根据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容台集》和李日华《味水轩日记》、陈继儒《妮古录》等文献的记载发现,董其昌一生曾到过杭州达18次之多。  相似文献   

17.
羲皇故都     
中国古代的三皇,也就是伏羲、女娲和神农,都曾在今河南准阳活动过。淮阳古称“宛丘”和“陈”,因位于淮水之南,故称淮阳。传说上古时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氏之都,被称为“羲皇故都”。《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陈,太吴之墟也。”《纲鉴易知录.太吴伏羲氏》也记载:“太吴伏羲氏作都于陈,葬于陈。”  相似文献   

18.
镜子:假与真     
有关“镜子”的传统形式 小说《红楼梦》五个不同书名中的一个就叫做《风月宝鉴》。这种早就出现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镜子”是拆解《红楼梦》的一把钥匙。 首次提及铜镜的,是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左传》。书中既已提及,生活中想必早就有了。文学中的镜子有着各种各样的意义,它既可让人认识自身也可认识他人,既可表现爱情也可表现死亡;它可以象征自我认识和自我欺骗,也可象征尘世和死后的另一世界。  相似文献   

19.
郑庄公作为《左传》中记载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国君,从古至今,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也正是庄公形象的复杂性吸引学者不断去讨论、去分析。本文对庄公作为君、臣、父、子、兄的多重身份进行探讨,以勾勒庄公的完整形象。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中后期,日本读本小说作家上田秋成创作了怪谈小说《雨月物语》。《雨月物语》中有3篇翻案自"三言",秋成在吸收中国小说文本元素的同时,能够在其作品融入日本传统文化等元素,对中国元素进行改造,使得《雨月物语》虽然翻案小说,却极具日本文化特色。本文对比《雨月物语》和"三言"的内容,论述上田秋成的文化改造创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