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绥远省因僻处塞外,文化远较内地落后,而蒙旗尤甚。鉴于日寇对蒙旗的不断渗透,民国政府一面加强控驭,一面倡导普及蒙旗教育,以提高蒙人的国家意识。1935年,教育部颁布《察绥两省蒙旗教育实施办法》,对两省的蒙旗教育作出具体安排。由于蒙旗师资缺乏,教育难以起步和发展,该《办法》规定,在察绥境内设立一所国立蒙旗师范学校,以培养小学师资,并定于次年3月1日正式开办。  相似文献   

2.
徐惊奇  陈林 《东南传播》2015,(6):142-144
重庆版《大公报》因抗战这一特殊历史和陪都这一特殊地位,舆论影响相对较大,1941年荣获密苏里奖章后,在国内外更具威信。在1941-1943这处于抗战相持阶段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三年,重庆版《大公报》对中国抗战外交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亚芳在抗战时期曾任第一战区兵站总监部卫生处督察长,领少将军衔,在河北、山东、河南等地从事伤兵救护及灾民赈济工作。她不仅是民国时期第一任女将军,也是在民国时期任职时间最长的女将军。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是国民党主要的宣传“喉舌”。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随着日军步步向南京逼近,中央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8月15日开始,日军飞机对南京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猛烈轰炸,中央社也成为日机的主要攻击目标之一。位于南京丁家桥的中央社总社及各地分社的房屋、设备经常遭到日机的轰炸,一些地方的分社由于战事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全面抗战时期,新桂系统治下的广西,学校教育融合了地方特色与全民抗日救亡运动双重色彩,广西学生更多地参与了社团活动与社会活动。本文以广西省立桂林女子中学为个案,从学校训导和学生自治会两个方面研究学生活动的管理情况,从学习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和战时服务四个方面梳理学生活动的类型和内容,力图再现当时的学生活动图景,以期对研究民国时期的广西学生活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发生比例逐年升高,众多的研究数据都反映出了这一明显的趋势。中国青少年对于性的态度由早期的无知惊恐到现在的无知者无畏都是不正常的,会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带来无法逆转的恶劣影响。教师相比于其它职业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师范类的学生接受性教育具有特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佟彤 《新闻传播》2010,(9):131-131
他的政论,论事析理,稳健明达,娓娓道来,入木三分。他就是民国时期最为著名的报人——张季鸾。研究张季鸾的办报思想,对于研究《大公报》,研究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现今从事传媒工作都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警察腐败问题是民国时期警界的一大痼疾,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民国的各个时期。抗战爆发后,为了适应支持抗战的需要,国统区各地普遍加强了警政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警政腐败的势头,但警察腐败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本文拟以四川省会警察局为中心,对发生于抗战时期的警察腐败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政府积极恢复和发展煤矿业。边区政府在煤矿经营方式、资金、技术、运销、税收、劳资关系、安全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这不仅支援了边区经济建设,也保障了军民供给,还提高了工人工资,改善了民生。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桂林新闻事业发展,与其新闻媒体内部重视创新,机制灵活多变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桂林各报高度重视广告发行工作抗战时期,桂林各报之间竞争激烈,为能  相似文献   

11.
陈明颖 《兰台世界》2020,(1):120-124
1933年,山海关沦陷,北平危急。为保证馆藏文献安全,国立北平图书馆开始分批次将重要文献转运至安全地点,最终南迁到南京和上海。七七事变后,南京、上海相继沦陷。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敌占区坚守岗位、开展服务、保护文献安全。抗战胜利后,经过清点、回迁、追索工作,当年大部分南迁的珍贵文献得以保全并回到了北京,一部分转运到了台湾,还有一小部分被日军劫掠,至今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12.
鼓词是一种大众化的中国文艺形式,抗日战争时期人们通过通俗的鼓词创作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见证了抗战对中国的影响。梳理抗战时期的鼓词文献85种,从鼓词作品内容着手对抗战鼓词进行分类,总结其特色及价值,利用SWOT分析法探讨抗战时期颇具特色的鼓词文献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图书馆遭到严重破坏,图书损毁严重,致使教育、科研资料严重缺乏。基于当时情况,我国图书馆界开展了文献请援活动,通过中华图书馆学会、战时图书征集委员会及国际学术文化资料供应委员会的努力,得到了英美等国的大力支持,收到了大量的图书、设备及钱款,有效地缓解了我国文献紧张的局面,对我国图书馆界战时的工作及战后的恢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描述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阅览厅馆藏文献的特点:一是类型多样,二是学科丰富,三是地方特色明显。该图书馆民国文献馆的建立为研究、查找民国时期(特别是福建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海外华侨、港澳台福建籍人士回乡寻祖、追根溯源发挥了很大作用,民国文献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日益凸显,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民国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6.
郭媛 《兰台世界》2020,(3):128-131,89
李杜,抗战时期著名的爱国抗日将领,自九一八事变后,组建吉林自卫军与日军做斗争。上书国联调查团,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1933年7月,李杜回国后立即投身到上海进步人士组织的抗日活动中。1937年,寓居重庆的李杜以报刊为阵地,多次宣传有关东北抗日联军作战的消息,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入开展李杜将军在抗战时期抗日活动的研究,对于丰富抗战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抗战大后方调查史料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考察民情社会而调查得出的重要史料。这些史料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如何将它们整理研究,挖掘其丰厚的历史价值,对于更好地研究民国时期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较早的科技类博物馆,民国时期交通博物馆的研究具有博物馆史和近代科技史的双重意义。交通博物馆筹建于1912年,隶属于交通部,1914年正式对外开放,1928年划归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其建立与兴衰,折射出中国早期博物馆、早期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命运。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已成为图书馆的重要馆藏。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文献正面临脆化、霉烂等灾难性的保存危机,文献抢救保护任务迫在眉睫。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探讨了民国时期地方文献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20.
孙萌 《兰台世界》2020,(3):143-145
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由于多种因素叠加,房屋租赁现象普遍。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地区,是清朝最后一座保存完整的皇家园林,清灭亡后虽仍属皇室私产,但由于资金匮乏,维运艰难。为平衡收支,清廷及民国的管理者先后出租颐和园内院落房屋,并出台制度条款,对出租房屋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