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地理第七课为了证明地球之大是这样说的:“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公里的喷气式机,环绕地球上空飞一圈,也得连续飞行50个小时。”地球的周长除以800恰好等于50,但是飞机不是在地球上滑行,而是在地球的上空飞行,这样飞机绕地球飞行一周就不只是四万公里,它用的时间也就不只是50小时了。如果把这句改为“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公里的喷气式飞机,在上空飞行四万公里,也得连续飞行50个小时”。或者改为“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公里的喷气式飞机,环绕地球上空飞行一圈,也得连续飞行50多个小  相似文献   

2.
《四季中的变化》是鄂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属于“地球与宇宙”生活经验圈,由《四季星空》、《一年中气温的变化》、《水结冰了》、《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自由研究》等课组成。  相似文献   

3.
一是尝试调整教材与教学。去年春季,我校一位任教四年级的教师把《养蝌蚪》从教材的第三课调整到第一课,第四课的《两栖动物》调整到第八课,调整计划上报到学校,自然教研组考虑到本地青蛙的产卵及其发育成青蛙经历的日期的具体实际,批准了这一调整计划。我们的考虑是,现行教材虽具地方特色,但毕竟各地自然情况千差万别,它不可能全面适应各地的教学实际。这就需要乡村的自然教师密切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在一次教学低年级《镜子》时,我们根据教材设计了“找镜子、找人影”游戏,要求孩子们离开座位,自由地在实验室内找…  相似文献   

4.
《火山》是人教版《自然》第九册地球单元的一课,按照新的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火山》这课呢?我觉得,我们应本着“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不要使学生懂得“太阳高度角”的知识及其应用问题,一些同志的看法不一,有的同志认为这部分内容是超出了大纲的范围的。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地理教学大纲》(81年5月版)“地球和地球仪”部分,很原则性地提到“阳光的直射和斜射”,相应在课文中表述为:“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甚至几个月受不到  相似文献   

6.
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邻居”。这颗红色星球有许多地方跟地球十分相似,天文学家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姐妹星”。当拥挤的地球不堪重负时,人们首先就想到了移民火星。去年第11期《科学启蒙》的《环保奥秘新发现》里介绍了人类  相似文献   

7.
吴存明 《师道》2009,(3):22-23
众所周知,有些数学知识是约定俗成的,苏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内容即如此。这一课,主要是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很多教师在教这样的内容时,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确定位置就要遵守“第几列第几行”这一规定,教学也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我认为实践性作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下面就《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作业设计谈谈体会。一、上网、读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 ,主要阐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上的资源有限 ,人们不能随意毁坏地球 ,要精心保护地球 ,保护生态环境。在教这一课之前 ,我布置学生这样一项作业 :要求学生通过上网、阅读书籍 ,搜集环保方面的资料。(要有具体数字、典型事例)学生搜集的资料有的触目惊心 ,有的生动感人 ,如 :“我国人口居…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 《火山》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表剧烈变化》单元的第三课。五年级上册主要围绕“作用与平衡”这组统一概念展开,《地表剧烈变化》是本册书的第五个单元,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地球表面剧烈变化的现象人手,探究地球内部相互作用方式、关系及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上说,9月26日,有的地区可以观测到飞行的神舟七号。我走路就老是看天。 真是难以想象,在离我家只有两百多公里的地方,三位即将访问太空的宇航员登上了飞船。我上两节课,他们已经绕着地球飞行一圈。我们在教室里看现场直播,舱门像时钟指针一样缓缓打开,翟志刚出舱,向着地球挥动五星红旗,我们全都使劲鼓掌。  相似文献   

11.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一章有六课(包括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可以说有两个词—“人文精神”与“理性精神”贯穿全篇。但在二者的关系上,教科书表述的不是很明确,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有时也混淆了。有的老师将“人文精神”与“理性精神”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12.
教学分析 《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的第二课。本单元是一个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第一课《白天与黑夜》相当于这一课的引入,也为本课的探究打下了基础。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事实。本课由两个实验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组成。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2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颁布,科学课由原来的3~6年级调整为现在的1~6年级,即学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习科学课程。广大教师纷纷探索研究针对低年级学生如何有效开展科学课教学。本文以二年级《四季变化》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地球与宇宙领域进行科学教学。一、研读课标,分析教学内容《四季变化》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地球有周期性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这一部分内容。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描述一些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铅笔”一课有一个练习“圈一圈,数一数”。这道题有两幅图,左边是男孩图,右边是点子图,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符号表象,从数有规律的男孩图到数无序的点子图,体会“圈一圈”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这道练习题的作用,让学生在多种数的活动中体会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15.
①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裹着。这层空气好像地球的外衣,在科学上叫做大气层。②大气层非常厚,在靠近地球表面的地方空气十分稠密,越往高处越稀薄。在海拔6到7公里的地方,空气的密度就减少了一半;在500公里的高空,大气已经十分稀薄。③大气层可以分成好几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紧贴地面的一层叫对流层,大约11公里。这一层的空气最稠密,总重量占全部大气重量的四分之三还要多。在这一层里,离地面越高空气温度越低,每升高一公里,温度差不多下降6.5摄氏度。低处热,热空气就往上升;高处冷,冷空气就往下降,这就形成了对流。所以这层空气叫做…  相似文献   

16.
国外信息     
1990年第2期英国《化学教育》期刊的“编者的话”中指出新的国家课程不仅从“科学为某些人”转变到“科学为大众”,并且在学校的科学教育中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一课程从侧重于“教”而转向侧重于“学”。这是由于在通常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不够重视。青少年的素质应当受到高度的关注。教育的方式应是能促使青少年认识到他们的未来及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代数》第一册第46页(第48页上也有类似情况)上出现了后图1—22.它表示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7.5万公里小于38.5万公里.这种用阴影来表示数轴(或刻度线)上数的范围的方法,笔者认为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校本课程在政策上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它提出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课程管理方式,这推动了教材的多样化。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这一部分的课占周总课时的20%~25%。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001年国务院颁布《基础教育课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还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19.
地球内核的外水圈隐藏着巨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个大磁场。加拿大地质调研所的地质专家兰迪·恩肯博士认为,距离地球表面3000公里深处的水圈是沸腾、滚烫的镍、铁等物质,而这恰恰创造了犹如电子穿过电线圈的磁场。兰迪解释道:“地球内部的磁场看起来就像一根磁棒插在地球中央。”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正是因为磁场都是由南向北方向运动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分析 《庞贝城的毁灭》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中的第6课,是在学生学习《地震》一课后,引导他们继续探究地球内部力量以火山爆发方式如何改变地球的表面,也为后面的《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一课作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