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东镇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一向被称为明代的“京师左臂”,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本文拟就辽东防御体系的建立作以简要的述论。  相似文献   

2.
作为明代九边之一的固原镇虽设立较晚,但却是三边总制驻节之地,加上其处于战略要地,成为防御北方蒙古诸部势力的重镇。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对待关境问题成为一种必要,也是研究明代九边问题的另一全新角度。通过分析固原镇的关境状态,可以进一步深入对明代九边的整体研究,另一方面借此揭示关境对于明朝在其北部防御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朝在辽东实施的边防统治,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而有别于内地。通过辽东军镇、辽东屯军、辽东边墙及明朝对辽东边墙以外部族关系的处理等四方面,阐明了明初至永乐末年辽东边防的防御特点,进一步揭示了明朝辽东边防的独特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明代辽东海防缘起于倭寇之患。明朝廷在辽东地区实行的是以陆防海的海防策略,在沿海广建城堡、墩台、驿站,构成严密的防御监控系统,为望海埚抗倭大捷夯实了基础,证明了明朝廷以陆防海基本策略是切实可行的。望海埚抗倭大捷后,辽东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大部分物资基本可以自给,山东至辽东的海运渐停,辽东地区的城堡墩台也渐废弛。嘉靖中期,倭寇再起,明朝廷再次重视辽东地区的海防,加紧新建城堡墩台,修复先前已废弃的城堡墩台,并设置路台。明代辽东地区的城堡墩台对于保卫边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代在辽东地区实行的是以陆防海的战略,在沿海广建城堡、墩台、驿站,构成了严密的防御监控系统,为望海埚抗倭大捷夯实了基础。证明了明朝廷以陆防海基本战略是切实可行的。望海埚抗倭大捷后,辽东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大部分物资基本可以自给,山东至辽东的海运渐停,辽东地区的城堡墩台也渐废弛。嘉靖中期,倭寇再起,明朝廷再次重视辽东地区的海防,加紧新建城堡墩台,修复先前已废弃的城堡墩台,同时,设置路台。明代辽东地区的城堡墩台对于保卫祖国边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山战役是洪武年间明朝在辽东设置卫所的重要分界线。金山战役前,明设置卫所主要局限于辽南地区。金山战役后。北部强敌纳哈出残余势力被消灭,明朝辽东防御体系向北向  相似文献   

7.
两汉时期,历任辽东太守所留事迹不多.其中,东汉初的祭肜是最早一位有实际政绩的辽东郡长官.祭肜,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祭遵的族弟,为光武帝所器重,得参议政事,外任居要县,政绩出色.然仕途的上升期却被派任到很不起眼的边郡,当有深意.东汉初,北部边疆压力很大.幽州境右北平、辽西一带,乌桓、鲜卑盘据,联结匈奴经常对渔阳、上谷及以西地区形成巨大冲击.针对这样的格局,依托辽东,与正北防御线相呼应,成为解决北部边疆压力的应对策略.祭肜以能吏的身份被派到辽东,并不只为保一地平安,史实证明,其更重要的使命是向西解决赤山乌桓等边患,经多年的努力,终不辱使命,对东汉时期东北诸边疆民族统治格局的确立有相当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明代辽东的流人文化是明代辽东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明初,由内地将流人大批地谪戍辽东。流人进入辽东后的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促进了辽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为辽东地区的民族融合、边疆地区的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明代洪武时期的北部边防一方面全力阻遏北元势力的反扑,巩固其在北疆的统治;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完成奠基定制的目的。明王朝对北部边防进行了一定的战略规划,在军事部署上,在依托山川险隘构建东西呼应的外围防线的同时,重视边防的层次性,设置纵深防御带;在指挥机制上,形成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防御体制;在后勤保障上,通过屯田解除了边军的后顾之忧,并与卫所制相结合形成了边军的自身绵延体制。洪武时期北部边防的战略规划对明代中后期的北部边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代辽河套西部边墙,北起镇远关,南止三岔关,经今黑山、台安、盘山县境内,全长110余公里。它始建于明代中期,瓦解于天启初年,是整个辽东凹字型防御体系上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陆续有考证专著问世,虽成就赫然,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或有语焉不详和认定失实之处。为尊重历史,避免以讹传讹,故作者考实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宁夏镇是明九边之一,在明代的北部边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它的建置时间有很多种说法,本文在综合各家说法的基础上认为:一个完整军镇的形成,既要有常设的军镇长官,又要有固定的文武官员系统和军事防区.以此为标准,考证出宁夏镇在永乐至宣德间开始形成,正德年间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地认为明朝的都司(都指挥使司)和卫所皆为军事组织或军队编制,纯属军事活动的范畴。其实根据各种史料的记载可知,其时的都司、卫所,特别是辽东等九边的都司、卫所,除了具备军事性质之外,还兼有其他各地府、州、县等衙门的一般行政职能。本文就是要通过对明代辽东卫所的分析,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认识辽东镇之卫所的军、政合而为一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13.
《河西学院学报》2019,(3):45-49
出于国防稳定和外交之需,明代对河西边备的经营尤为重视,其经营之效亦很明显。学界对此作为一项研究的热门课题,研究领域涉及明代九边防御体系形成的原因、河西防务地位的确立、甘肃镇防御体系的形成以及河西防务的影响,层面广泛,硕果颇丰,但仍有进一步研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北宋淮安镇位于今甘肃省华池县怀安乡所在地附近,是北宋庆州最北部的一座要镇,是唐怀安县废置而成,时间不晚于开宝六年(973年)。淮安镇地处极边,是庆州北路乃至北宋西北防御系统的重要一环,担负着镇抚蕃部,攻防西夏,应援鄜延、泾原诸路等边防任务。随着宋夏关系的演变和淮安镇自身的发展,盐酒交换等经济活动逐渐繁荣。纵向考察其承担的角色及其地位,它是为镇蕃边镇、边防军镇、盐酒商镇。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后期,建州女真势力渐强,严重威胁到辽东都司东南部地区的稳定。本文根据明代文献资料,梳理定辽右卫迁治凤凰城的原因及其作用,探讨定辽右卫迁治以后辽东边疆结构的变化,从而为明代辽东边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明代,朝廷于辽东实行卫所制度,以加强对北部边疆的统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海州卫为例,通过梳理史料,详细阐述海州卫在管辖区域、城堡设置、管理体制以及清初后金如何控制这一地区,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7.
嘉峪关作为明长城九边重镇之甘肃镇的西部门户,有“诸夷入供之要路,河西保障之喉襟”之称。明王朝为巩固西北边防,历经200多年在嘉峪关修筑了由关堡、墙体、壕堑、烽燧等要素构成的长城防御系统。通过对明代甘肃镇和肃州卫长城防御体系建立和形成的史料收集,并结合嘉峪关长城分布现状的调查,对嘉峪关长城防御系统的建立和形成进行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河西学院学报》2022,(1):77-83
明代河西走廊处在甘肃镇的管控之下,甘肃镇为了更好地管控河西走廊及进行军事防御,将其划分为五路进行区域防御,凉州路即是其中一路。管控区域以凉州卫、永昌卫、镇番卫及古浪所的地域为主,不仅在此置军屯守,更在凉州路修建了大量的军事设施,包括边墙(长城)、卫所城堡、军事堡寨等。文章将这些军事设施的修建、完善过程做一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明代辽东民风、民情的内容除见于《辽东志》、《全辽志》等地方志书外,其它著述着墨不多。有明一代,频繁往返辽东驿路上的朝鲜使臣留下许多珍贵记录,有关辽东民俗的记载颇为详细。本文通过梳理《燕行录》中服饰冠带、乡闾民俗、丧葬礼俗、节日祭祀等相关史料,介绍朝鲜使臣视角下辽东民俗的某些内容,从而有利于明代辽东民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明代的辽东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民族关系复杂多变.明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辽东地区的管理,实行了一系列边防政略.明前期辽东边政总体上比较积极有效,辽东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以明与建州女真的关系为中心,通过对明前期在辽东实行的边防政略的全方位研究,揭示边政措施及其对辽东社会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